03.06 如何评价苏南五市中镇江的经济与其他四市差距甚大?

兔走丶


镇江作为具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丰富,且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的苏南名城,在经济总量方面,确实与苏南其他四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基本构成是,从常州、无锡、南京到苏州,镇江的经济总量分别是四市的1/2、1/3、1/4、1/5。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从客观上讲,镇江是江苏全省最小的城市,面积只有38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县的面积,人口300万,也就相当于人口较多县城的两个县的人口。经济总量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算人均总量,镇江在江苏省的排名还是靠前的。

从历史渊源来讲,镇江曾是江苏最大的地区,下辖13个县。但是,在1983年地市合并时,一大半都划给了南京、无锡和常州。特别是宜兴、武进两县,当时是镇江地区重点投资的两个县,多数投入都投向了这两个地区。结果,全部划归了无锡和常州。而江宁则成了南京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从地市合并开始,镇江就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如果没有这一因素,镇江与苏南其他四个城市的差距不会有这么大。搞不好,还能比常州等好。

从区域环境来看,镇江是一个区域位置非常好的城市,交通也十分方便,曾经是苏南苏北的必经要道。近年来,随着多座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高铁、高速网的快速形成,虽然镇江自身的交通更发达了,但是,区域和交通优势显然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用不好,就会让城市化。而镇江恰恰没有能够在区域和交通的优势方面发挥好,反而让区域和交通成为了自己的束缚。因此,出现了边缘化现象。

从南京的辐射来看,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座大城市发展得好,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是相当大的,带动性也非常好的。如苏州、南通等就都受到上海的强烈辐射,发展情况很好。再好东莞,如果没有深圳与广州的辐射,怎么也不可能从一座县城变成一座经济实力很强的地级城市。然而,从前些年南京的发展来看,一直处于自身都吃不饱的状态,又怎么能够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呢?为什么常州会被南通超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享受不到大城市辐射的缘故。

从城市居民的创业来看,镇江作为商埠城市,历史上曾经有过商业十分繁荣发达的景象。曾有人将镇江人贬低为“刁民泼妇“,如果仔细解剖一下,倒也不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既然是刁民,也可以理解为啊,譬如镇江下属的扬中人,就都十分地精明,就十分擅长于做生意。泼妇,则可理解为彪悍,能吃苦耐劳。然而,恰恰是两种可以优化的含义,没有能够在镇江人身上得到发扬,反而是不好的一面出现较多。自然,创业的热情就不是很高,对经济的作用就比较小了。

当然,镇江在用人环境、服务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等方面与其他几个城市存在差距,尤其是发展理念、发展观念、发展思维、发展意识等比较落后,也是镇江经济发展滞后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镇江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但是,要想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甚至超越,可能还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尤其是用人,不能满足于目前这样的状态。否则,困难很大、问题很多。


谭浩俊


首先要说明一下,镇江在苏南五市中排在最后,但是差距并不大,人均GDP十一万出头,所瞎三个市扬中,丹阳,句容,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排在全省的八,九,十二位。镇江市的发展是很不容易的,从建国后至八十年代大镇江地区先后把所瞎的九个县送给了兄弟城市,特别是八五年当时发展比较好经济实力较強的武进,宜兴,金坛,漂阳都划了出去,留下了除丹阳以外三个相对较弱的丹徒,句容,扬中,镇江专区由全省最大的专区,变成了地盘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所以经济总量一直上不去,这也是客观存在,没有可比性。镇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比较尴尬,上海的幅射经过苏锡常各过一刀,到镇江已成骨头,南京又没有能力带动镇江一起玩,后来又冒出一个扬州是江老板的老家,有关方面对扬州是恩爱有加,输血挂水开小灶,镇江成了没人疼没人爱的孤儿,有两件事情能说明,一是镇江是江苏付省长的摇篮,二年提换了三任书记,二个都当上了付省长,省里几套班子中镇江上去的有一个班。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如此走马灯的更换,恐怕全国少见,是在镇江干得好呢有实绩呢还是把镇江当成过路站,在这个位置上滾一圈有个地级市主官的经历就走人。试问各位这样的用人逻辑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第二件事,扬州要大发展是件好事,扬州人聪明,发展就得发电,于是选址在长江北岸,镇江市城区的正对面树起了几个百米大烟冲,秋,冬季节西北风一刮浓浓烟雾滚滚而来,镇江的绿水青山全部笼罩在白色恐布之中,镇江的百姓比扬州人多长一个肺吗?省里听不到公平公正的声音。然而镇江人民是有志气有骨气的,不靠天不怨人,埋头苦干,少说多干,真抓实干,通过三百万人民的努力奋斗应该说前程光明,后劲实足,不攀不比,永往直前!


手机用户坭瓦匠


镇江经济在苏南五市中垫底主要原因是三十年来的区域变化。民国时期镇江曾经是江苏省省会城市,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江宁、句容、溧水、高淳1市11县。

1971年,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1983年溧水和高淳划归南京、金坛和溧阳划归常州、宜兴划归无锡。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 扬中三市。忽略人口不计,仅镇江的管辖区就减少了一大半之多,所以GDP总量逊色于苏南五市,完全合情合理无可指责。

但按人均GDP计算,镇江与苏南市的差距并不太大。2017年,苏州人均GDP为14.5万人民币,镇江为12万人民币;镇江与南京的12.7万相比,差距很小了。镇江市辖区的人均GDP在江苏省13个市辖区中排前4名,镇江市的人均存款、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江苏省前列。镇江房价在江苏省内偏低,可称为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

然而,勿可否认镇江在地理以及人文条件上的短板。虽然镇江位处江南,又在沪宁线的中段;但上海为中心的涟漪效应,沿“沪苏锡常镇”呈递减状。南京因为古都、省府单成一极,镇江又与南京发展擦肩而过。在语系上,镇江与苏锡常的吴语无法兼容,与南京以及对岸扬州又不是一个语系;这些都是制约镇江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笔者依然看好镇江的未来,毕竟地理位置放在那里,人文底蕴又深厚。一旦国家实施“宁镇扬”计划,或者其它大手笔区域调整,相信镇江会脱颖而出,扬眉吐气!

镇江风光

镇江夜景


陆燕青


镇江在江苏虽地处苏南,但苏锡常人从来也没把它当成南方,浙江人自己也没把自己当成南方。镇江倒是跟地处苏北的扬州,地相近人相亲。同饮一江水同讲一地话。镇江的经济gdp不如南通扬州。与苏中差距还在越来越大。


娱乐也江湖


镇江与苏南五市在经济上的差距,主要是GDP总量的差距。2017年,苏州15000亿,无锡9000亿,南京10000亿,常州5700亿,镇江4800亿。

但如果按人均计算,差距并不特别大,也就是人均GDP差距并不甚大。因为镇江人口少,GDP总量相比于人口大市就低许多。比如按总量计算,镇江不到苏州的三分之一,也不到南京的二分之一。但按人均GDP计算,镇江与这些市的差距并没有这么恐怖。2017年,苏州人均GDP为14.5万人民币,镇江为12万人民币,差距不过百分之二十多,当然这个差距也有点大。但镇江与南京的12.7万相比,可以说几乎没有差距了。如果将镇江的人均GDP放到全国比较,那全国人民的绝大部分都会羡慕的。2017年全国人均GDP53974元人民币,镇江的人均GDP为全国人均GDP的二倍还要多。这个差距显然远远大于镇江与苏南其他四市的差距。这个差距对镇江人民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镇江从今年开始停止发展,按照目前我国的发展速度并假定未来继续保持这个发展速度,全国的人均GDP要到2028年才能达到镇江2016的发展水平。镇江的人均GDP折合美元为18000多美元,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镇江已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关键是,所有到过镇江的外地人,包括本人,感觉镇江真的是一个适合居住生活的城市,一个适合居住生活的城市有高于全国二倍的人均GDP,应该说,镇江已经很不错了。


liucj2


首先不是发展不起来,而是在改革开放后为什么发展的没有其他苏南的兄弟城市快!一座城市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没有哪座城市能保证千年的繁华!

1983年拆分镇江地区,江苏省开始地改市运动。江苏省开始拆分镇江地区,溧水和高淳划归南京、金坛和溧阳划归常州、宜兴划归无锡。但是拆分出去的6个县的债务全部转移到地级市镇江市身上!凭什么!常州、无锡、南京拿的镇江地区的县都是没有债务的县!当年拆分扬州地区、和淮阴地区,省里都没这么做,而且还有相应的政策补偿。这笔债务极其坑爹,25年后直到2008年镇江市才还清这些债务。人家苏锡常有政策没债务轻装上阵!你呢?当背锅侠还债,那必然错过了八、九十年代苏南发展的大浪潮!

83年之前、镇江重点发展县域经济,加上镇江地区武进、和宜兴籍的领导们。大把大把的把工业企业往武进、宜兴转移。最后镇江分家、好的县都被常州、无锡分走。

凭什么让镇江做冤大头?!总得有人倒霉啊,无奈省政府坑定镇江了。无锡升格地级拿走宜兴,常州拿走武进(人家的附郭县这个不谈),但是常州还顺带拿走了镇江府的千年属县金坛和清代入镇江的溧阳,一下子人口变少。南京看镇江太小了,扔给镇江一个句容(基本上都是限制开发的区域),我只能呵呵哒了。拆分苏州地区苏州只损失了江阴县和无锡县(苏州保留了大部分底盘),拆分扬州地区和淮安地区(人家也就减少了一半),而镇江市比原来的镇江地区比少了2/3,逗我玩吗?常州对比古常州损失也大但是赖得非常强的附郭县和好政策,元气恢复的快。而镇江一下子就从10个县的苏南大地区,变成只有300多万人口下辖4县的迷你地级市(其中扬中是江中小岛人口30来万的迷你县)。


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多GDP就相对来说多,于是乎镇江的GDP总量在江苏省为倒数第四。很多人看GDP往往忽略了人均GDP,镇江市辖区的人均GDP在江苏省13个市辖区中至少能排前4名,镇江市的人均存款、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江苏省前列。所以,往往人们只看重总量忽视了人均,就会下意识的认为镇江发展很烂,就和外省朋友笑江苏300多分能上北大一样。

2000年初镇江财政才有所好转,扬州说合资建个桥吧,等到拿钱的时候。扬州一个子都不肯掏了,结果镇江市和江苏省等4方共同承担建设费用。无疑是对刚刚转好的财政雪上加霜。最后桥名因为哈哈的缘故从镇扬大桥变成了所谓的润扬大桥,镇江真的很受伤。人家上面有人你有啥话好说,真是无奈又生气。

镇江一步步走来已经是不容易,以江苏省最少的人口和最小的地盘,努力追赶着苏锡常宁,2015年上半年全省人均GDP仅次于苏锡。不过坑爹的来了,去年下半年镇江上了几次新闻联播,还去了国际气候大会上露了脸。说发展发展低碳城市?低碳——关工厂吧,没了烟囱哪里来的GDP?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船到桥头自然直。发展低碳产业也可以拉动GDP,镇江加把劲补足自己的不足,努力做一个低碳环保高民富的城市也未尝不可。


国子吹仙气


本人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能说出自己个人看法,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要有国家政策扶持、城市地源因素的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城市政策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等等等等。针对镇江而言,国家提倡绿色城市建设、宁镇扬同城发展以及淮扬镇高铁开工建设等,国家在政策上给镇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地源因素方面镇江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北靠长江可以发展水上经济,西邻南京可以针对辅助或者次要经济作为自己主要经济发展,形成主次配合型经济,把相同的经济进行合并壮大;再就是城市的总体规划,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基础,它就一张办公桌上的空间,办公桌上的东西整齐有序,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事情,办公桌上凌乱混杂的话下面就只能整理桌面,没精力做事情了;政策管理机制包括司法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等等,这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现如今的镇江应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政策管理机制,就说这些吧,希望镇江越来越好!


大马虎19235181



接近无限温暖的蓝


实际镇江府一直就不大,跟周边江宁府,常州府苏州府一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就算当时金坛溧阳还是给的镇江,句容回归南京,跟周边城市还是没法比,要怪就怪无锡,千年县城愣是上来了,直接拿走常州府五个县,导致国家不得不把原先属于镇江的金坛溧阳划到常州来。若无锡继续归常州府管辖,常州府辖武进无锡江阴宜兴,苏州辖昆山常熟吴江太仓,镇江辖丹阳金坛溧阳扬中,南京辖高淳溧水库容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均衡,但是即使这样镇江相对其他三城还是比较落后。


江苏吹牛协会六把手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弄清楚差距到底有多大,然后应当从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镇江作为长三角的一员,近年来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奋进,但对比苏南其他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以2013年数据看

一、发展速度:主要指标居前

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全市G D P比上年增长12.1% ,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1位。

工业: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 ,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1位(与扬州并列),比增速最低的上海市(6.6% )高出6.6个百分点。

投资: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1% ,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1位,比增速最低的上海市(7.5% )高出14.6个百分点。

财政: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8.1% ,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1位,比增速最低的常州市(7.9% )高出10.2个百分点。

可支配收入: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8% ,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4位(与南京市、南通市和湖州市并列)。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0% ,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1位(与扬州市并列),比增速最低的嘉兴市(10.3% )高出1.7个百分点。

但近几年来,镇江经济面临去产能和结构升级,有放缓的迹象。

二、人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全市92626元,比长三角平均水平(89293元)高出3333元,比无锡市(124640元)低32014元;

2.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3年全市8041元,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9位,比长三角平均水平(10432元)低2391元。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全市32977元,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13位,比长三角平均水平(37090元)低4113元。

三、结构质量:发展层次偏低

1.服务业占G D P比重:2013年,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4.4∶53.0∶42.6,第三产业占比在长三角城市中居第10位,比长三角平均水平(49.5% )低6.9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占比在长三角城市中居第2位(与嘉兴市并列),比长三角平均水平( 47.4% ) 高 5.6个 百 分 点 ,。“十一五”末以来,长三角平均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了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5.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了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8.9个百分点;而镇江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3.4个百分点。

2.投资占G D P比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与长期保持大规模投资有关,但由于边际效应递减,未来要保证同等经济增长,需要越来越大量的投资,所以这种发展模式不能持续。而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占G D P的比重分别平均在20% ~30% 、15% ~20% 被认为是健康的。2013年,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 D P比重接近60% ,在长三角城市中居第7位,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48.3% )11.7个百分点,比长三角最低的上海市(26.1% )高出33.9个百分点。

可以说,镇江今天在苏南五市经济发展中处于弱势,是历史地看,镇江作为前江苏省会,经济实力很强,但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失去了省会的地位,连原有的金坛、宜兴、溧阳等经济基础好的县都交给了其他苏南城市,留下了当时底子较为薄弱的句容、丹徒和扬中,这是造成镇江现在经济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镇江原有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优势逐渐丧失,沿海城市成为独居地理优势的地区,加上镇江相当于苏州、无锡、常州,距离上海较远,所受辐射有限,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发展地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镇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增速来看,镇江与其他的苏南城市的经济差距正在缩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和结构,下属的句容、扬中等底子薄弱的县市,也都找到各自适合的发展路径,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但镇江是我偏爱的城市,生态环境好,城市干净,整洁,有山有水,有历史底蕴,宜居宜业,相信未来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