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咱们上一期节目讲到日本在战后以机器设备和劳务输出的方式冲抵战争赔款,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也为日本企业在当地赢得了口碑。

战争赔偿结束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日本把扩大在东南亚影响力的重点放在了政府开发贷款上,也就是咱们常常听到的所谓ODA。这种日元的开发贷款利息很低,贷款时间很长,对接收援助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确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比如这些贷款经常被用在公路、机场、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日本的战后经济腾飞非常快,到了1968年就已经超越了联邦德国,经济总量就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全球第三。也就是在同一年,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援助规模超过了5亿美元,这个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东南亚的援助额也水涨船高,到了1975年日本向东南亚提供的ODA已经达到了近17亿美元,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位。日本对东南亚的巨额ODA投入换来了日本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迅速膨胀。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其中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对日本的严重依赖,到了七十年代,东盟五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了20%。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很多国家经济中逐渐建立起了支配的地位,特别是在某些行业已经形成了行业垄断。

比如在泰国,泰国的摩托车、化纤等领域被日企百分之百垄断。在这些国家的消费市场上,日本制造凭借着高性价比的竞争力,横扫众多领域,一时间日货充斥很多国家的大众消费市场。当时的很多舆论都认为日本已经通过经济手段重建了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对东南亚很多国家经济形成了一定的操控能力。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日本对东南亚市场的横扫,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东南亚社会引起了反弹。比如在1972年在泰国就爆发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在1974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东南亚期间,在各国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抗议活动。

这种巨大的反弹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各界的重视,他们经过反思认为,造成反弹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援目的性强,接受援助的国家都害怕被迫开放市场,而且日本的经济援助往往都附带着条件,比如援助中的日元贷款都要求必须用来从日本采购商品。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在随后的东南亚战略中日本做出了一些列调整,这种调整后来被以1977年访问东南亚发表演讲的福田纠夫的名字命名,被称为“福田主义”。其后,福田主义成为了日本对东南亚外交战略的基石。

所谓的福田主义主要是调整了日本跟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浓厚冷战氛围,强调和平互信平等的原则,意思就是日本会信守和平,不再走侵略老路,而且会与东南亚国家成为相互信任的真朋友,推动双方进行对等合作,改变单方面的对日依赖。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在福田纠夫之后的日本政府继承了这个政策,一方面日本继续加大ODA的规模,1980年达到了33亿美元,另一方面在文化社会层面加深跟东南亚的交流,沟通感情,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基金和交流项目,推动了各个层面的对话交流。

经过二十多年的推进,日本在东南亚国家当中的国家形象大为改观,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经过长期的经营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基础。目前,面对经济增长势头很猛,人口超过六亿人,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东南亚市场,日本从政府到企业一定更是会高度重视,倾尽全力去巩固和开拓,在东南亚的市场的开发中,日本将始终是我国企业一个无法回避的强劲对手。


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援助超美国跃居第一,日本这是要干什么?



节目中我提到了日本对东南亚战略的调整,关于日本的东南亚外交战略,我们给您准备了一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请到我们的头条号《照理拍案》中回复“东南亚战略”五个字,全文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