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美丽中国”的泰安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泰安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渐显现。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55个项目(215个子项目)开工,泰安市向着“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生命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怀进辉 张隆德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现

一直以来,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泰安全市上下的共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生态环境难题的有效探索。

自2017年年底泰安市获批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来,泰安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拉开大幕。在市委、市政府及市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搞好工程实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发展机遇来对待,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推进为核心,以机制体制为保障,深入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泰山景区引水上山筑牢了泰山的“水屏障”,石腊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正快马加鞭推进,新泰市羊流镇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了三大“升级”,肥城采煤塌陷地“变身”田园绿地……一系列工程快速推进,对泰安市及全省乃至华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重大作用,为打造“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基础支撑。工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不仅对解决好泰山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增强泰山大生态带调节区域气候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更为泰山这一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增加了魅力。

为生态环境建设注入新活力

宁阳蟠龙山生态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建设全长120公里、串联18座山头的宁阳中东部森林防火通道,辐射沿线6个乡镇143个村,不仅可以为宁阳中东部山区的20多万亩森林资源提供安全屏障,还可以带动沿线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10万亩以上,打造成为宁阳中东部山区的防火通道、发展大道、扶贫大道和生态景观大道。

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为泰安市岱岳区注入新活力,让生活在此的人们收获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岱岳区坚持统筹推进与打造亮点相结合,重点打造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天颐湖下游上泉湿地公园等项目,通过实施修复工程,水质明显改善,河道更加通畅,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修复工程带来的好处。大汶河支流——小漕河上游天颐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更是让过去无人问津的一片无人岛旧貌换新颜,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但改善了环境,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对东平来讲,生态是最大优势,山水是最大特色,尤其汇集了黄河、京杭大运河、大汶河三面来水的东平湖,更是东平的核心。东平县先后实施了植树造林、水质净化、退耕还湿、山体修复、农田改造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同时强力开展了“净湖行动”“减排行动”等一系列集中整治,促进东平湖湖区乃至整个东平县生态文明永续发展。

新泰市羊流镇西南区域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周边20个行政村,相关部门积极采取社会化投资方式,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实现了土地产出升级、农业融合升级、扶贫成效升级的三大“升级”。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道路、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还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为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夯实了基础,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为今后此类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典范样板。

构筑“泰山大生态带”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管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系统性工程,建立起多目标、强功能、高效益的系统修复治理体系,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生态功能得到强力提升。

记者从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安排各类项目67个,涉及子项目326个,总投资166.37亿元。截至2月底,已开工项目55个、子项目215个;已完工项目2个、子项目70个;完成项目投资46.83亿元。

2019年,泰安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迎来攻坚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2019年年底完成工程总量70%、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目标要求。泰安市将继续打造亮点工程,重点进行泰山南麓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岱岳区道朗镇矿山生态修复、新泰市柴汶河流域综合整治、肥城市康汇河流域综合整治、宁阳县东庄镇土地整治、东平县东平湖区域综合整治、泰安高新区大汶河生态湿地修复、泰山景区黄前水库环境综合整治、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泮河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确保建成一批特色工程、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