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編者按:川西林盤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農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鮮活載體,具有豐富的美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如何實施保護修復竹藝村這個川西林盤?崇州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統攬,尊重自然生態,踐行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堅持“非遺文化+文創基地+鄉村旅遊”的文創產業發展模式,加快引進新人才、對接大項目、融入大市場,讓其散發出濃濃的“竹氣質、天府味、國際範”,成為全域旅遊的靚麗名片、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

“老謝,閨女熊貓看過了,老婆吃資格的火鍋的願望也滿足了。後天回山西,明天老婆帶娃娃見閨蜜,我們兩個找個地方喝個茶吧。”8月17日晚,在玉林一家網紅火鍋店內,山西遊客老王一邊夾著一塊巴掌大的牛肚在牛油鍋裡來回涮,一邊邀約著朋友老謝。“要喝茶嗦,這個簡單,明天帶你去個地方,保證巴適。”

第二天一大早,車到竹藝村口還沒停穩,老王就覺得來對了:“背後是青山,面前是稻田,所謂‘前有出路,後有靠山’,這就是傳說中的寶地得嘛。”“哥老倌,看不出來,你還懂得起哦。這座山叫無根山,傳說當年,全真派的張三丰從武當山入川,就是在這裡修煉長生不老之術。據說他還在這裡寫了一首詩:‘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去飄來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還沒踏入村子,老王就被老謝擺的玄龍門陣給鎮住了:“耶,確實是一塊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得嘛。”

沿著竹林掩映的步道,兩人走過三徑書院、遵生小院和來去酒館,這些典型的川西農家小院讓老王眼前一亮。“青磚碧瓦、茂林修竹,我們老家的喬家大院,雖豪氣十足,但顯然沒有她們的靈氣和秀氣。”進村不到五分鐘,老王就成了竹藝村的“腦殘粉”。

“一片片竹子,怎麼就編成了這麼些既美觀又實用的東西?”在剛建成開放不久的竹編博物館裡,老王驚歎於這裡每一件作品的獨具匠心。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從竹編博物館出來,兩人返回遵生小院,點了一杯蓋碗茶在院子裡坐下。小院的主人熱情又健談,一邊送上茶水小吃,一邊講起了 “遵生”二字的來源和寓意。這讓老王覺得“還是成都人懂生活、會生活。”一頓簡單的養生午餐後,兩人就在村子裡兜兜轉轉,溜達著去了國際工作營、第五空間、青年旅社和“竹裡”。老王在朋友圈裡刷起了屏,還不停地為老婆錯過這麼有意思的地方感到遺憾。 “就是啊,如果嫂子帶著你家姑娘一起來,娃娃肯定在‘丁知竹’工坊走不動路。”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遊客的圍觀下,竹編大師丁志雲,正在編織女兒丁春梅設計的一件新作品。而丁春梅則在一旁為小朋友們上一堂有趣的創意竹編DIY課。

在見證了小朋友們的DIY創作後,老王激動地說,“最快國慶,最遲明年這個時候,我一定要帶閨女來這裡親手做一個耍。”

其實,被竹藝村瞬間圈粉的,又何止山西遊客老王一個哦。竹藝村名譽村長張永超介紹,而今竹藝村已小有名氣,許多遊客紛至沓來,從春節到現在,竹藝村接待遊客超過5萬人次。看青山聳翠,觀田野爛漫,聽鳥語蟬鳴,撫林間清風,現在的竹藝村,成了都市人感受川西林盤氛圍、享受田園生活、找回鄉愁的理想場所。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竹藝村的悽慘前世

然而一年前,竹藝村還不為大家熟知。在每一個火熱的油菜花旅遊季,儘管眼皮底下的重慶路經常被遊客堵得水洩不通,但就是沒人踏足這裡。即使偶有誤入,也會因遍地垃圾和隨時飄來的各種畜禽糞便味而匆匆掩鼻離去。

跟多數山村一樣,這裡也曾經受著人口嚴重外流帶來的劇痛:雖有戶籍人口295人,但常住人口卻不足百人。人走了,房空了,這個村子離自然死亡,似乎只是一步之遙。

竹藝村的華麗新生

一個人口空心化、產業空心化的村子,如今活過來了,併成為成都新晉的“網紅”旅遊目的地。這華麗的蛻變和村民房前屋後的竹子密不可分。

“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兜。”

自古以來,道明人依竹而居,依竹而器,竹編不僅僅進入了道明人的生活,更融入了他們的血液。據竹編大師丁志雲介紹,傳統的道明竹編共有15個大類、500多個花色品種,生產生活,一應俱全。

但上世紀90年代,受匠人流失和市場萎縮的影響,道明竹編一度沒落。2013年,中央美院的專家教授應當地政府邀請,在實地考察後,首次提出將黃龍村靠近公路的九、十、十三組,規劃為一個竹藝聚集區,並冠以“道明竹藝村”,打造“文創旅遊的創新創意示範區”。

而“竹藝村”這個概念的提出,不僅為道明竹編留住了根,也為這個村子還了魂。

……

以設計為媒介,以文創為特色,讓竹編產品的價值得到大幅提升:

竹子+陶瓷=雅緻的茶具;

竹子+時尚品牌=別具一格的女士包袋;

2014年,道明竹編入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年,丁志雲丁春梅父女創立“丁知竹”,嘗試品牌化運作。

2014年,90後竹編傳承人楊隆梅率先成立竹編專業合作社,開啟道明竹編企業化管理和產業化運作。

2016年,楊隆梅創建“蜀緣竹藝”推廣品臺。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圖:90後竹編傳承人楊隆梅在創作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

經過一系列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操作,道明竹編逐步恢復元氣。數據顯示,2017年,道明竹編的年產值達到2500萬元,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丁師傅透露,僅僅2017年,他一家人靠竹編收入就突破了兩百萬。

現在的竹藝村,不僅僅是竹編藝人設計、創作、展示和交流基地,還成為了熱門旅遊目的地。竹藝村第一書記方科曾坦言:“如果沒有‘道明竹編’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元素注入,咱們竹藝村就與普通農家樂沒有區別”。

而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尤其是成都市實施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計劃的出臺,則為竹藝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對專家學者而言,“林盤不僅是川西農耕文化的載體,更是傳統農耕時代文明的結晶,同時扮演著維護成都平原生態環境的重要角色。”而對老百姓來說,“林盤是每個人的家,是童年的記憶和悠悠的鄉愁。”

竹藝村從2016年起推進“改廚”、“改廁”和“理水”三大工程,邀請國內頂尖規劃設計團隊梳理林盤生態肌理,從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和功能複合性等方面進行挖掘打造,力爭實現“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目標。

總體規劃有了,美好的藍圖畫了,但擺在竹藝村人面前還有三道難題等待解答:錢從哪裡來?事情誰來做?又該如何做?

四川中瑞錦業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應勢入場,不僅帶來了雄厚的資金和管理團隊,更重要的是通過“新村民”招募,將著名詩人馬嘶、傳統文化愛好者馮瑋等人吸引加入林盤的整治和改造。

每一所民房的改造,每一處景觀的打造,每一個新業態和新消費場景的植入,都依託了原有的山形地勢和整個林盤原來的風貌。

經過近3個月的精心改造,今年4月,佔地約800平方米的三徑書院呈現在大家面前: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竹木掩映下的小院,寧靜又安祥;鏤空的青磚圍牆,古樸而雅緻……這裡不僅是詩人馬嘶的“半是書院,半是田園”的精神家園,也是他和朋友們的創作基地。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三徑書院舉辦各種公益活動

而遵生小院,不僅幫主人馮瑋實現了 “一家人、一個院子、一隻狗、三分菜地”的田園生活夢想,更成為她倡導新生活美學的舞臺。馮瑋的理想,就是在這裡為客人提供既體現天然旨趣又蘊含傳統文化的菜餚和生活方式。因為特色和創意,馮瑋笑稱“收入比普通農家樂好不少”。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馮瑋 新生活美學的倡導者

而“竹裡”,更跟它的外形“∞”所代表的的寓意一樣,在功能上展示了無限的可能性:觀光、休閒、美食體驗、會務、主題藝術秀場……

在竹藝村,找回一抹鄉愁——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三)

依靠川西林盤和非遺竹編的獨特魅力,竹藝村散發出濃濃的“竹氣質、國際範、天府味”。未來,隨著“竹裡”二期禪院食坊、輕奢酒店和高品質民宿“一舍”等一批新消費場景的打造,竹藝村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認同和喜愛。而日益延伸和完善的天府綠道,以及以重慶路為代表的快捷交通網絡,正快速助推竹藝村與凡樸農場、榿木河溼地公園、建川博物館、劉氏莊園、安仁古鎮、元通古鎮、街子古鎮等特色旅遊目的地有機融合,成為成都鄉村旅遊生態圈中重要的一環。

竹藝村的蛻變,是成都推動川西林盤綜合整治以及鄉村綠道建設的一個成功案例,是尊重自然規律,踐行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是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色生態的價值體系和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趟出了一條蜀風雅韻、百村百態的差異化發展之路,是農商文旅體跨界融合發展的結果,將川西林盤打造成為一張全域旅遊的靚麗名片。川西林盤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農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鮮活載體,具有豐富的美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目前,成都已全面啟動新一輪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民俗、實施精品項目帶動,將以“特色鎮+林盤+農業園區”、“特色鎮+林盤+景區”、“特色鎮+林盤+產業園”三種模式,分類推進1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利用,到2022年,全面完成1000個川西林盤整治任務,最終實現“一區一景 、一村一品 、一業一韻”的目標,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做出有力支撐。

竹藝村的蛻變,是典型的旅遊助力鄉村振興,也是典型的鄉村振興新業態。探索新模式,建設美麗新村的同時,竹藝村還植入新元素振興特色文化、引進新資源做強林盤產業。不僅探索出一條“非遺文化+文創基地+鄉村旅遊”的文創產業發展模式,更是加快引進新人才、對接大項目、融入大市場,努力把林盤打造為全域旅遊的靚麗名片、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

同時,竹藝村的鉅變,也是成都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發生鉅變的一個小小的縮影。據媒體披露,為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成都市計劃實施第一批重大項目共554個,總投資達到3592.8億元。今年3月28日,全市集中開工128個鄉村振興重大項目,涉及總投資1041.2億元,涵蓋農業高新技術、農業品牌培育、產業融合發展、特色鎮+天府新林盤等多個項目門類,項目呈現投資重點突出、“西控”區域投資佔比大、大項目佔比多、財政投資撬動作用明顯等特點。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將為鄉村振興帶去了先進的治理、管理、開發理念,為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偉大實踐中注入強大的動能。

未來,鄉村旅遊如何持續為成都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成都市於今年5月全省鄉村旅遊合作社現場推進會上就道出了成都鄉村旅遊的發展路徑:“按照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和‘五項重點改革’任務部署,加快推進鄉村旅遊品質化、文創化和國際化發展,實現將成都建設為世界鄉村旅遊目的地。”

首席撰稿 謝無量

美圖設計 張 傑

編 輯 陳趙蕊

統 籌 陳瀟曉

指 導 龐饒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