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相传九尾狐能食人,你是人还是狐

故事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曰:“又东三十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基山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出产青雘。山中有一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像是婴儿啼哭,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古典传说中,九尾狐乃四脚怪兽,通体上下长有火红色的绒毛。善变化,蛊惑。性喜吃人,常用其婴儿哭泣声引人来探。相传,夏朝暴君夏桀的宠妃——妹喜,商朝纣王的宠妃——妲己,二人皆是九尾狐妖所化,天下大乱,王朝更迭,商灭夏,周灭商……

九尾狐出,乃世间将有大乱之象,更盛传,啖火狐肉者,得长生,不老不死,无病无灾。

正逢时局动荡,疫病肆虐,狐狸因此惨遭人类屠戮,时长一个月的青丘山围剿后,世间竟再难觅狐狸踪影,火狐已成传说。

名噪一时的年轻道士江六儿,不知何故,在那次围剿后退隐青丘山,重金相邀亦不再插手人世间的斩妖除祟之事。

十年弹指一挥间,人世间却已是生灵涂炭,易骨肉而食。帝王穷兵黩武,征战间染上疫疾,寻遍神医皆束手无策,听闻在青丘山有一老樵夫近日曾见得狐狸的身影,人道不过是老者的眼花尔尔,帝王求生心切,不顾阻拦,为免打草惊蛇,只身上青丘山觅火狐。

在密林深处穿行数十里,帝王体力不支,坠地奄奄一息,一少年面戴狐狸面具,似携远岫而来,白色襟衽现于密林苍山,广袖行走间如缈雾流散,风姿隽爽,不食人间烟火,帝王不觉已失魂呆目,“你……是人是狐?”

少年轻摘下狐狸面具,俊眉修目,萧疏轩举,见之忘俗,薄唇轻启:“狐。”

相传九尾狐能食人,你是人还是狐

这少年便是江六儿年轻时所救一只幼狐,名唤江七儿,自小养大,幼狐终日伴在身边吸收人气,得了造化,长大后也幻化成了人类的模样。

少年救回了帝王,请求江六儿为其医治。江六儿大怒,斥声道“七儿,你可知他是何人?!”

“七儿知他是当今帝王,可师父教导的是要与人为善,济慈众生。”

“他要的可是你的命!”

少年两膝跪地,长伏于地:“七儿愿意,望师父救他。”

江六儿心如刀绞,不得已为帝王把脉,发觉病入膏肓,妙手亦无法回春。少年欲割肉续上帝王的命,江六儿痛彻心扉地阻止,“七儿,你疯了,你乃白狐,非九尾红狐,他必死无疑,何故如此。”

“我意已决,你我本非同族,望日后各自安好。”少年执意要救帝王,竟枉顾十年的养育之恩,肃拜揖别,与帝王再往山林深处寻找火狐。

本才三十多的而立之年,江六儿一夜白头,俊秀爽朗的眉眼干枯得沧桑落寞,这十年的情谊又岂说断就断,悄然跟在少年身后,为他驱狼避 虎,一心护他。

相传九尾狐能食人,你是人还是狐

终究他不忍少年日日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竟耗尽十余年修炼的道行融于精血化作一颗内丹,瞒着少年,为帝王服下,见少年霁开的笑容,他了却遗愿,孑然离去,踽踽蹒跚,形容枯槁,如八十白发老翁,待他走不动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他跌足敛眸,只期他捧在心尖上的七儿,能有人替他护着,他便死而无憾,而他,大限已至,泪不觉滑落两鬓……

相传九尾狐能食人,你是人还是狐

星沉日出,天光轮转,待他睁眼,惊觉自己竟是年轻时的俊秀模样,他疑心自问,已经死了吗?

忽传竹叶飒飒,婆娑似低语,江六儿定睛望去,一红衣狐首男子穿行林间,惊起雾气袅袅,长襟拂地,赤足而来。

江六儿大惊,疑是九尾火狐,自知不敌,遂逃,一颗人头却先行从林间骨碌出来,一路血色,滚至脚边,竟是帝王之颅。江六儿骇然,想起白狐七儿,心中断定已遭不测,不由悲恸,掩面嚎啕。

“师父,何故如此哭泣?”

江六儿闻声心里一惊,猝然抬眸,那狐面恍惚缥眇间竟幻成了少年七儿的面容。少年乖觉蹲下,如幼兽坐立,突觉疼痛,手腕处包裹住的轻纱渗出一片殷红,以舌轻轻舔舐,忽而望向江六儿,灿颜笑道:“别哭,七儿回来了。”

相传九尾狐能食人,你是人还是狐

原来七儿并非白狐,乃世间罕有的九尾火狐,十年前遭天劫,又遇人类屠戮,身受重伤,不得已变成幼狐逃避追杀。

而帝王为九五之尊,吸其精,食其肉,能倍助九尾狐修炼恢复本身,之所以千法百计延续帝王的寿命,不过想将食物养得丰润新鲜,也更滋补些。

不成想,有个呆子,不惜几十年的道行,浪费了自己的一条命。世上死去的人千千万,可偏偏这个呆子,九尾狐不舍得,莫说割下一块肉,以命换命,他也舍得。


夜里,灯火朦胧,剪影相望,“七儿......”江六儿颤声唤他。

“你唤我七儿,我唤你为妻,可好?”少年执起他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一手有意碰落了烛火........

​本文完结

以后手痒只会更这种几千字结束的短篇,长篇太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