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郝景振

70后,辽宁大连人。饭美美创始人兼CEO,中欧商学院EMBA。2006年,创立乐世小厨,2012年8月,将麦当劳模式引入中餐管理,在大连投建了第一家乐客世快餐厅,后又投入速冻食品领域。饭美美为其持续创业项目,凭着对美食的热爱和钻研,他发现市场品类空缺,以自动售卖机解决传统餐饮拓展痛点,用3年时间对项目进行了前期筹备,其间拜中国烹饪大师戴书经先生为师,最终创建了“饭美美”新型的商业模式。

采访|褚宏辚

摄影|张洋

部分图片提供|饭美美

他 说

未来人工智能结合机器臂,真的会取代一部分师傅的操作。因为机器做得更精准,也不会有头疼脑热、心情不好之类的问题。

餐饮也好,相声也好,京剧也好,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师父带徒弟传承的行业,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

READ MORE

饭美美创立于2015年10月,2016年全面推进市场,是将人工智能引入中餐标准化研发及制作的平台化的新型餐饮品牌。2018年1月,饭美美引入区块链技术,助力饭美美App全程食品安全追溯服务。8月26日,饭美美举办F+鲜食外卖平台战略发布会,宣布顺应共享经济潮流,打通餐饮品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全新的餐饮产业平台。

创立不到3年时间,饭美美快速迭代,层层推进,其智能售卖机在北京、大连、上海、深圳、沈阳及三亚等地区的繁华商业区、商用物业项目、社区、机场及其他公共交通枢纽铺设柜机近600台。在风起云涌的餐饮市场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这与其创始人郝景振的思行力有很大关系。

生长于海滨城市大连的郝景振,原本是辽宁电视台金融节目主持人,而后投身金融领域。2002年,他开始创业,潜心研究中餐标准化、速冻食品工业化生产等,先后创立了乐世小厨、乐客世快餐以及食品公司;此后,就是持续创业项目——饭美美。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饭美美创始人郝景振(右)和联合创始人张娴(左)

能够在创业的大潮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路,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公司,需要其创始人有着非常人的格局理念、体力精力和心理承受力。郝景振就是这样一个人。早在两年前采访时,他就说过创立饭美美的初衷:“为什么写字楼里的白领总是吃不到好吃的盒饭?盒饭也可以好吃。我希望,有一天饭美美的自动售卖机出现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来自中国的饭美美。”那时,听起来觉得:要么他与很多大张旗鼓创业的人一样,打着鸡血向前进;要么他真的是一个心怀理想、有使命感的人,如果成功了,就很了不起。

今年8月上旬,在饭美美发布F+鲜食外卖平台前,郝景振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试对与试错的两年

《中国烹饪》:您的个人状态与刚创立饭美美时有什么不同?

郝景振:与之前相比,我从很多具体工作中抽离出来了。我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企业发展战略方向、找资本融资方面

《中国烹饪》:这两年多,饭美美哪些方面的布局是达到预期的?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

郝景振:我们更在乎的是消费者对于我们商业模式、产品价格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在口味上,他们接受了冷链鲜食,冷链鲜食在食物的还原、口感、新鲜度等方面令消费者比较满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我们。我们集中生产、配送,避开交通高峰期配送,省时省成本,使得产品价格更具竞争优势,大部分产品的平均价格是15元~20元。机器铺设的数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中国烹饪》:很多人将饭美美看作是餐饮新零售的一种体现,您如何看待新零售?

郝景振:我们对饭美美的定位是高科技大数据的餐饮公司。在这种背景下,新零售只是我们的一个销售途径而已。未来,我们更多的是提供产品、供应链以及整个品牌的解决方案,包括各种技术的输出。新零售可以作为传统销售的一个补充载体。

饭美美一直以来信奉的是产品为核心、产品为王。即使是现在的新零售,也要看你的地理位置在哪。位置在核心商圈,你的销量就好;如果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你的经营效果就很难说了。我们原来认为新零售占据了所有的写字楼,我把它摆上去,经营就应该很好。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包括现在投资人也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现在对很多新生事物过分夸大了它的影响力和作用。

科技、大数据、资本,

如何借力这个时代最劲的风

《中国烹饪》:您如何看待近三年中国餐饮市场的变化?饭美美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郝景振:我觉得近三年中国餐饮业更多的是朝着低成本、轻资产、重运营、创新这几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想赋能,我们想用过去十几年间在中央厨房、中餐标准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经验,给予餐饮企业更多的支持合作,助力提升其盈利能力,比如降低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本。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更多的是扮演服务者的角色。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美美微厨中央厨房

《中国烹饪》:这两年科技发展很快,您觉得哪些科技会对餐饮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郝景振:AI人工智能的确会对餐饮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业界可能有认知,但还没有意识到那么深刻。未来人工智能结合机器臂,真的会取代一部分厨师的操作。因为机器做得更精准,也不会有头疼脑热、心情不好之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它可能会做一些人做不了的事。科技的发展的确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颠覆式的经营行为和思维习惯。

《中国烹饪》:您说机器可能会做一些人做不了的事情,有哪些?

郝景振:比如说油炸食物。一般来说,油炸的过程中,人一般是靠经验把握火候,很多时候要凭借有经验的厨师。但实际上,

油炸的各项指标都可以用数据设定,比如某个食物以200℃炸制2分钟,可以用质构仪检测、判断食物表面和内里的脆嫩度。没有这些仪器,人为的观察这些是很难的。还有就是炒鸡蛋,人绝对炒不过机器。机器不但不会犯错,而且会炒得非常均匀,嫩度适中稳定。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青笋虾仁

《中国烹饪》:您会通过什么渠道去捕捉和引入这些新科技?

郝景振:自我开发和外部合作两种方式。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在搭建自己的团队,沿着这条路慢慢摸索,就像华为那种精神一样,有着对于研发的专注投入以及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尊重。外围合作主要是用合作伙伴的优势。比如人工智能,国内还处在一个比较初期的发展阶段。在美国和欧洲,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我来看已经达到了我们看到的科幻电影的状态,而且在慢慢地应用于商业领域。我认为再有一年或两年吧,这件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厨师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会将内、外部资源结合,利用科技将产品做得更符合现在以及未来餐饮发展的核心需求。

《中国烹饪》:除了人工智能,还有什么科技在引入餐饮行业?

郝景振:大数据。这个太重要了。因为我们以往还是得靠师傅的经验掌握火候和烹制时间,大数据出来以后,对于厨师的依赖就越来越轻了。而且

这种大数据是个性化的,以你以往的消费习惯来判断你喜欢吃什么;根据你以往的消费习惯,知道你的体质是什么样的,我会建议你多吃什么、少吃什么。

《中国烹饪》:还有就是区块链。

郝景振:至于区块链,我们会把它放到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因为我们现在作为平台,大家更多的是关注: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要让人相信你,区块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更多的还是一个大数据记录。如果上到区块链以后,你的菜明明是早上八点钟从菜地里拔出来的,你就不能说是晚上五点,因为区块链上的记录是不可篡改的。包括出厂运输的时间、销售上市的时间等,所有这些都是不可修改的。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中国烹饪》:您如何看待资本的作用?

郝景振:资本是把双刃剑。资本的作用一定是助力企业发展的。但如果创业者本身不清楚,忘记了创业的初衷,他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走偏了方向。到最后可能会引发你刚开始想做的事情,因为资本的要求发生了偏离。当企业出现实质性的战略方向错误的时候,资本不会为你的错误买单。就像爱一个人一样,完全的失去自我的爱,会丧失主权和人格。

科技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

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

《中国烹饪》:今年2月,您拜辽菜大师戴书经先生为师。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您为什么会按餐饮界传统的方式拜师呢?

郝景振:我认为

这个行当最重要的是敬畏。餐饮也好,相声也好,京剧也好,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师父带徒弟传承的行业,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这个敬畏之心就是那一刻跪下磕头拜师,而且不止于此,还有师徒礼仪情义等,所有这些过程恰恰是今天年轻人应该有的。

科技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尤其是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不去把它传承发扬出来,而是让美国人去研究孔子啊、《易经》啊,这是一件可悲的事。说实话,我研究了这个行业以后,研究得越深入,就越感觉到内心的一种虚。这种虚就是你觉得你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定要真正跨进这个门槛,跟师傅们去讨教交流沟通,你才能知道烹饪到底是什么。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郝景振拜辽菜大师戴书经先生为师

《中国烹饪》:近一两年,您对于生活和工作有什么预期?

郝景振:更多的是去寻找内心的一份自然和纯真。我觉得那些东西才是你真正带领企业走下去的一个根本。你过多地被外界,包括资本、市场竞争以及其他的东西裹挟,往往会忽略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

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你做的事情一定要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一种轨迹。没有了社会价值,这个企业是不会长久的。我们没有说想做成百年的企业,但我至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传承给下一代接班人,他再通过他的努力往下传承。因为人类如果没有传承,就不会有今天。

《中国烹饪》:

您如何寻找您说的自然和纯真?

郝景振:有很多种方式。你可以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多到寺庙里去坐一坐;没事儿可以到街边的小吃去体会一下,味道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富丽堂皇的装修还是大师的知名度,还是很多资本的粉饰?

《中国烹饪》:您现在有时间到街边去吃小吃吗?

郝景振:我的时间就是看自己想不想做。过去的两年当中,我的社会社交属性基本上丧失了,就是非工作以外的社交基本没时间。比如说我要跟梁总谈一谈工作,我们才会见面,而不是说我今天特别想要跟梁总喝喝茶、吃吃饭、聊聊天。这是有差别的。现在有了年轻的团队,我觉得他们比我做得更好。现在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用在更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上。

《中国烹饪》:您如果有不工作的时间,会做些什么?

郝景振:我特别想锻炼身体,但目前还没有实现,慢慢地会调整一下。我认为这个周期可能还需要一年或两年。这也是创业的过程吧。每一个创始人都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很多高管有时候会对我说“我现在压力太大了,喘不过来气了”。我说,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我走过的路再走一遍。你什么时候像我一样,能够培养一个人接替你的工作,你就可以慢慢喘口气。然后慢慢的,他在找更多的可以接替他工作的人,你喘气的时间就越来越多。一代一代的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往期精彩文章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访谈|郝景振:新餐饮=传承力+新科技+大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