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2019十大"联姻"开启汽车产业变革新常态


回顾整个2019年,整整一年,汽车产业可以说被转型与合作的字眼充斥,尤其是“合作”。

比如,PSA与FCA签署合并协议,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将由此诞生;广汽上汽牵手,双方将借助彼此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比亚迪和丰田,对手变合作伙伴,双方也签署了合资协议;等等。

这样的例子,是这个被“寒气”裹挟的2019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国内外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是诱因,汽车产业迎来“新四化”巨变是根本。这种背景下,无论是车企亦或相关产业链企业,如果要实现大象转身,携手合作是最佳选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是非常必要的,仅靠单打独斗已很难抗衡现在的形势。

那么这一年,到底有哪些合作事例,他们又采用的哪种合作方式?高工电动车梳理了今年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链领域的十大合作事件,借以呈现在今天这样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行业格局之下,大家迎接这场百年未遇的产业大变革之“姿态”。

盘点发现,不管是国内外传统汽车巨头,还是造车新势力,亦或是相关产业链汽车业,及科技技术服务公司,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下,已经在从原来的“各自为战”走向融合与互联互通。

在新四化的风口下,合作共赢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

2019十大

01、业绩承压传统车企上汽广汽“大象共舞”

[合作双方与方式:传统车企之间/在核心领域进行深化合作]

12月23日,上汽与广汽官宣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资源,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双方此时合作,是为迎合“新四化”的趋势要求,正如上汽集团所表示,“将通过合作把握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契机”,同时也是时局所迫。

上汽和广汽在今年1-11月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明显。如此情形下,二者的合作不失为一种联合“御寒”的做法。要知道,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不仅能扩大规模更好参与竞争,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在上汽和广汽“结盟”之前,早在2017年,一汽、东风和长安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也是围绕技术研发、汽车价值链运营、出海和商业模式探索。华晨宝马与力帆汽车也达成了合作。

可以说,传统车企原来各自为战的局面已经在“破冰”,并开始走向联合。

02、跨国车企合纵连横FCA与PSA“闪婚”

[合作双方与方式:跨国巨头之间/双方合并]

PSA与FCA的合并事宜12月18日尘埃落定。双方当天达成股权各占一半的合并协议。

这是10月31日PSA集团与FCA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以50比50股权的方式组建全新公司的后续。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以870万台的新车年销量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

对于这种“合体”,PSA董事长唐唯实称,“可以稀释研发成本,并对采购零部件(如电池)产生规模效应。”事实上,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好处,两家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脚步十分缓慢,尤其在中国市场,可谓是“难兄难弟”。

这两家公司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1%,而竞争对手大众,在华仅9月单月销量就突破了38万辆,市场份额接近20%。从这个角度看,双方合并也是形势所迫。

目前,跨国企业中,踏上融合发展之路的还有大众与福特,双方已经敲定合作。其内容包括,福特将使用大众旗下电动汽车架构和模块化MEB电动平台,双方还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与福特持股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平台公司ArgoAI展开深入合作。

以上汽车企业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型企业,在新四化的推动下,用自己的例子在让联合已成为一种常态。未来,车企间合作界限将进一步缩小,合作领域将更加开放。

03、强强联合,丰田与比亚迪“各取所需”

[合作双方与方式:传统车企与外资车企/成立合资公司]

11月7日,比亚迪与丰田签订合资协议,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根据协议,双方各出资50%,公司计划2020年在中国成立,并主要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廉玉波表示,期待通过此次合作,与丰田在“品质”、“安全”等方面强强联合。”丰田的寺师茂树副社长也直言,对于推进电动化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很高兴能够与比亚迪超越竞争关系成为“合作伙伴”。

业内人士分析,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于丰田而言,可借助比亚迪基于对纯电平台技术的成熟度,在中国市场及其纯电动进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比亚迪而言,比亚迪可借助丰田在华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有望借助丰田的背书进入更多国际主机厂的供应链,加速器供应链的对外供应。

除了比亚迪和丰田,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今年也正式启动;丰田与一汽、广汽也分别签订电动化及智能网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04、大众与滴滴合作,拓展出行版块

[合作双方与方式:车企与出行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5月初,大众宣布将与商滴滴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中,大众最初将持有40%股份,它的目标是提供约10万辆电动化或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与滴滴共同组建一个运营车队,并且为车队提供其管理经验。

未来,大众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将股份拓展至最高50%。

可以说,刚刚开启大变革时代,将中国市场放在最紧要位置的大众,在中国的出行服务领域正在加快布局的脚步。

而对于滴滴来说,它在4月24日刚刚宣布与31家汽车制造商共同发起了“洪流联盟”,将自己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与汽车厂商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

不单单是大众,近来将合作触角伸到出行公司的还有比亚迪、东风、一汽等,合作方式也是翻番多样。

05、丰田与电装合作专攻“电动化”

[合作双方与方式:车企与零部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丰田与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电装7月10日宣布,双方已经达成一项协议,将会成立一家专门开发下一代汽车所用的半导体芯片合资企业。

其中,电装将持有新合资企业51%的股份,余下的部分为丰田所有。丰田和电装透露,他们计划于2020年4月成立合资企业,总投资为5000万日元。

新的公司将会专注于汽车配件的研发,例如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源模块以及自动驾驶车辆所使用的外围监测感应器。

此外,吉利与潍柴动力开启战略合作;近来知豆汽车也与越博动力,就乘用车项目合作进行交流座谈。

06、舍弗勒与ABT牵手推动商用车电动化

[合作双方与方式:零部件汽车之间/技术合作]

除了车企与汽车零部件汽车的合作在2019年成为一种现象之外,零部件之间的合作也日渐普遍。比如,舍弗勒与ABT集团宣布合作,致力于推动3.5吨以下轻型商用车的电动化发展。双方的新合作将从大众汽车的轻型商用车电动化项目开始。

其中,ABT将发挥其在车辆改装方面的专业知识,舍弗勒将发挥其在技术和制造领域以及财务方面的优势。

典型的还有蓝海华腾与云内动力,云内动力5.51亿元收购蓝海华腾18.15%股权,开启传统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整合新模式。蓝海华腾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还能借助云内动力的动力系统技术、市场、资源等优势顺利开拓新客户。此外,包括方正电机引入控股股东卓越汽车,ABB收购上海联桩进军中国充电桩市场等等。

07、博郡与一汽夏利牵手为“活下来”

[合作双方与方式: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成立合资公司]

4月29日,一汽夏利公告,公司拟与博郡汽车在一汽夏利所在地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车型。

公告显示,一汽夏利拟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博郡汽车则以现金出资。10月,该合资公司——天津博郡正式落地。

看起来,这也算是一个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联手,并实现“双赢”的故事。博郡汽车有效解决“棘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问题,而一汽夏利近乎停工的工厂也将“复活”,现有产能得以充分利用。

博郡与一汽夏利的“合作模式”不是孤例。绿驰汽车和长安铃木今年也完成联合制造签约,这是造车新势力寻求生产资质的又一合作案例。

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在今年的典型的案例还有,广汽蔚来的全新品牌"HYCAN合创"的首款纯电量产车在今年完成发布。

08、华为与宁德时代共迎“智能化新机遇”

[合作双方与方式:汽车零部件与科技公司/深度长期合作]

4月17日,宁德时代与华为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迎接智能化发展新机遇。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毫无疑问,双方展开长期深度合作,这无疑是新能源应用与智能物连终端领域的强强联手,双方此次合作将有力推进汽车行业向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也将给双方未来带来共赢与发展。

零部件企业中“攀”互联网科技公司“高枝儿”的不多,但在车企中,长城、江淮、新能源客车中的安凯等,都将合作的拥抱送给了华为。

09、小鹏+小米,抢跑智能化赛道

[合作双方与方式:互联网公司与新势力/注资]

11月13日,小鹏汽车宣布C轮获得4亿美元融资。除了原有股东,此次融资还引入新战略投资伙伴小米集团。

对此次投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和小鹏汽车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互通方面,已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希望通过本次战略投资加深双方在智能硬件和I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虽然雷军个人此前对汽车行业有过投资,但这次是小米集团入股造车新势力还是首次。高工电动车推测,小米加盟对小鹏汽车在未来发展路径上将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产品力方面和营销方式方面。

可以说,双方的这种跨界合作,给造车新势力带去了一种应对智能汽车与物联网领域,以及在产品力与营销方式实现差异化的路径启发。

10、小鹏+蔚来开启新势力车企资源整合第一步

[合作双方与方式:造车新势力之间/充电桩资源整合]

12月11日,小鹏汽车与蔚来NIOPower达成合作,双方将实现全国范围内自有品牌充电站分布数据、支付流程的互联互通。

根据协议,蔚来车主可以使用蔚来APP扫码启动小鹏汽车超充桩充电,不用在专门下载小鹏APP,反之小鹏用户同样可通过小鹏APP扫码启动蔚来NIOPower,费用按照各自充电桩的收费标准收费。

小鹏汽车高级副总裁表示,小鹏汽车与蔚来NIOPower将会在合作中挖掘更高效率的公共充电网络运营模式,为扩大用户出行半径而努力。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充电网络不完善,很多企业选择自建充电桩,但自营充电桩投入和维护成本都很大,尽管能部分解决充电问题,但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这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尤为困难,因此小鹏与蔚来的合作可谓共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