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跑步数据控#必读

跑步数据控的朋友对跑步数据如数家珍,比如垂直振幅、触地时间、左右平衡、步频等数据,但是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呢?不同厂商对数据的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佳明RDP、高驰POD和趣赶科技的1COACH三个产品不同一评估标准进行分析,标准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看看。

分析对步频、触地时间、垂直振幅、垂直步幅比、左右平衡等五个参数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一、步频

以下是三个厂商对步频这个参数评价标准,仔细看一下三者标准差别不大,有细节差别。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对于作秀或精英选手,步频是在180以上,佳明和高驰把最高等级定在>185步/分钟,1coach则认为最佳步频是在180-195,并不是越高越好。以老苏为例,老苏全马步频大概在195左右,平时赤足跑训练步频在200-215之间,穿鞋跑训练步频在190-200之间。

从RQRUN对711位2019北京马拉松跑者进行数据分析,711位跑者,男性612位,平均完赛时间:3:37:54,女性跑者99位,平均完赛成绩平均完赛时间:3:59:06其中男性跑者平均步频为183.51, 女性跑者为188.01。

二、触地时间

触地时间是指脚接触地面开始到离开地面停留的时间,这个时间是越短越好。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佳明和高驰标准类似,数值接近,1COACH的标准按不同配速区别对待,个人感觉更科学,因为4分配速的触地肯定会比6分配速短的,不信大家可以试试。

三、垂直振幅

垂直振幅是人在跑步过程中,身体垂向运动的幅度。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1COACH传感器因为侧重点不同,没有垂直振幅数据。佳明和高驰的标准大致范围差不多,但有细微差别,高驰范围更宽一些,精英标准是<5cm,佳明是<6.3cm,具体看上表。

四、垂直步幅比

垂直步幅比不是测量数据,是个计算数据,是垂直振幅与步幅的比值,是一个评价移动效率的指标,步幅越大、身体上下晃动越小,表明身体花费在垂直方向的能量就越少,前进方向的移动效率也就越高。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同样1COACH没有此项数据,佳明和高驰的标准非常接近,数据如上表。

五、左右平衡
左右平衡实际上是通过触地时间来计算的,左右两侧哪只脚触地时间较长,占两侧触地时间之和的百分比也就略多。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从评价标准看,佳明和高驰完全一致,它们传感器工作原理近似,都是把传感器别在后腰中间。1COACH是两个传感器,左右腿各一只。但效果差不多,而且把左右平衡占比差值相差3%以上为较差,损伤风险较高。一般来讲,如果相关>5%,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已有伤病。


五、案例分析

以老苏为例,采集近一年多训练的数据,设备采用佳明935+RDP,步频、触地时间、垂直振幅和左右平衡在不同配速下数据如下: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分析:步频来讲,随着配速增加,步频也会增加,有一种说法建议是不管在什么配速,步频尽量保持一致,关于原因,不在本文讨论。老苏北马成绩313,平均步频196。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2018年渣打马拉松男性马拉松跑者平均步频(数据来源:RQ网站)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2018年渣打马拉松男性马拉松跑者平均触地时间(数据来源:RQ网站)


分析:随着配速增加,触地时间减小明显,老苏数据表现尚可,属于优秀级别。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分析:垂直振幅数据在5.0-6.0cm之间,按佳明标准属于最好一级,按高驰标准属于优秀级。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2018年渣打马拉松男性马拉松跑者平均垂直振幅(数据来源:RQ网站)

跑步数据评价标准分析


分析:左右平衡不会随着配速变化而变化,数据都还在正常范围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