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多亏了咱们县里的电商企业,我们村所有中小个头的洋葱都顺利卖出去了。”3月3日,在建水县面甸镇闫把寺村,建水县绿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艳明向记者介绍,在电商企业的帮助下,短短20多天,中小个头的洋葱就经历了从销路不畅到供不应求的惊人变化,收购价格也从最初的每袋5、6元上涨到了25、30元。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装运洋葱

春节前后,原本是洋葱的销售旺季,准备大干一场的村民们却因为突发的疫情傻了眼。“疫情初期最大的困扰是运输问题,在政府的协调解决下,收购商进来把大个头的洋葱都收走了,但中小个头的洋葱却不被收购商所青睐,大量囤积导致价格一低再低。”王艳明说。

建水县面甸镇是红河州最大的洋葱产区,也是全国有名的万亩洋葱种植基地,全镇洋葱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覆盖全镇10个村委会。洋葱如果卖不出去,村民们今年的经济收入将受到巨大影响。

关键时候,建水县的电商企业与当地种植洋葱的合作社取得联系,中小个头的洋葱开始“触电”销售,一下子便成为了“香饽饽”。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打包分装

“我们在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为建水洋葱申请到了农产品绿色通道,2月11日首日上架销量就突破了3万单,第二天就已经超过5万单,货源几乎供应不上了。”建水佳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野介绍,目前通过佳果农业销售的建水洋葱销量基本保持在每天两万单左右,上线20多天来,已经累计销售了约2000吨。

在电商平台上卖“火”了的,除了洋葱,还有枇杷。“中小个头的洋葱通过我们公司销售了5万箱,蒙自的枇杷也十分受欢迎,每天的销量都能达到2000箱左右,枇杷收购价格也从最开始的每公斤14元上涨到了25元左右。”建水忠祥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杨孟才告诉记者,随着公司的发展,销售的农特产品不仅仅局限在建水当地,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县市,红河州的枇杷、葡萄、菠萝、红薯、马铃薯等多种农特产品都借助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打包好的洋葱

看到洋葱通过电商销售的成功案例,建水县普雄乡他腊村委会主任李松林也坐不住了,眼看村里成片的豌豆即将上市,同样面临销路难题的他也开始未雨绸缪,想到了与电商企业合作。

普雄乡目前共种植豌豆8500亩,亩产约900公斤,是普雄乡脱贫攻坚较好的产业支撑。

2月底,建水县工商联组织了7家电商企业到普雄乡实地查看豌豆长势,并就豌豆种植效益和疫情期间的销售问题进行洽谈。李松林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据他介绍,目前他腊村的豌豆已经逐渐开始成熟,3月中旬将进入盛产期。“电商企业来得正是时候,我们的豌豆还从来没有在电商平台销售过,这样的机会千万不可错过。”李松林说,他将和电商企业积极洽谈,力争达成合作,促进农民增收。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装运洋葱

“在疫情期间,我们也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为农产品积极开拓销路。”建水县工商联主席李有福介绍,按照州委大抓电商的部署要求,建水县全力加快电商发展,按照“县级做园区、乡级建站库、村级布网点”的电子商务体系,不断夯实电商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电商企业,实现产业发展和电商销售的“互促”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已完成14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实现乡级站库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积极为种植户和电商企业牵线搭桥,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举办电商助农销售农副产品洽谈会等形式,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农产品‘产得出、卖好价’,防控疫情、发展生产两不误。”

云南网通讯员 车安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