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左倾-45°


米芾曾经非常自负地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米芾说唐人是书法只有一面,而他自己则能“八面出锋”,那么这八面是怎么做到的呢?

八面出锋的涵义

我们知道笔法是为了结字和章法服务的,米芾的“八面出锋”指的就是米芾作书的笔法,米芾对笔法的运用可以说是打破了之前的成法和规则。

米芾的“八面出锋”主要说的就是他能够根据章法和结字随势就形地运用好笔锋,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锋,极尽笔法变换之能事。这个“八面出锋”和他自夸的“我独有四面”是一个意思,都是针对一般人的“一笔书”或“一面”而言的,米芾强调的是笔法的灵活多变,所以能够形成多个锋面。

这个“八面出锋”并非只是笔毫的尖端或者点画的尖锐处,而是指笔毫接触纸面书写的那一部分,米芾强调的是他能够运用笔锋在任意方向上进行使转、提按,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来调整笔锋,擒纵随心、收放自如,把毛笔锋颖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而这又与米芾的“刷字”相一致,“刷字”要求用笔迅疾、追求韵味、尽兴发挥,因此常有妙手偶得之趣。也正是米芾一生所追求的“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放笔一戏”自然天成,米芾用笔“熟”而“不俗”,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妙笔出来,这大概就是米芾常说的“得笔”吧。

米芾的这种说法与黄庭坚说的:“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应该是一个意思,但这种效果并非事前刻意安排出来的,这一点与我们现代书家刻意安排章法布局,古意“造眼”是不一样的,米芾强调的是“率真”,于无意中得佳笔。

如何玩转八面出锋

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反正我还没做到,这个需要苦练和悟性。这里分享一些当代书家的理解吧。

首先说一下,这个“八面”其实是个虚数,意指多面的意思,并非只是八个面。“八面”出锋要求书家手腕需要灵活运用。手腕在运笔过程中多角度运转,这是“八面出锋”的关键,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这是保证手腕灵活运转的关键。

另外一个就是米芾强调的“八面出锋”注重中锋和侧锋并用,这样就产生了多种变化的线条,不拘一格,表现出线条的动态美感,能够将运笔的多种方式统一在书写过程中,因势利导,随即变换,大胆运用各种笔法,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

当然说的再多也是空的,关键是边学边练,学习米芾的书法和用笔,同时要对米芾这个人多些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写出“八面出锋”的是他。


翰墨今香


米芾是如何玩转“八面出锋”的?

要想知道怎么玩,就要先把什么是“八面出锋”弄清楚。

毛笔的笔头是圆锥体。当入纸以后,笔锋的形态就改变了,锋尖变成了平铺于纸面的形态。最劲利的出锋,莫过于中锋。而使笔锋聚拢恢复为圆锥体,唯一的办法是让笔心始终垂直于纸面。出纸入纸靠提按来使锋毫张合而不扭缠在一侧,就取决于运笔的部位。

运笔的部位枕于桌面,笔锋肯定会出现侧锋,而在转折的地方因毛笔的笔身侧偃,无法转身,笔锋无法出来,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毛笔左右摇晃的人书写,他们的字一定是油滑无骨的。而笔杆垂直运行的人,他们的字一定是刚健雄强的。左右摇晃的人,是以指、腕+笔杆来运笔。而垂直运笔的人,是以肘、腕、臂来运行的。

当笔锋处于笔画正中,出锋点是全方位的,任何一个角度笔锋都是顺畅而不会缠绕于一侧。笔画就不会出现一侧润,一侧枯的现象。笔画的两个边墨色均匀光洁,富于质感。

要玩转“八面出锋”,你就要学习运用肘腕臂的运笔方法。把手悬起来,不使与桌面接触。改掉毛笔左右摇摆的运笔习惯。玩转八面出锋,指日可待!








子衿书法


米芾行书的运笔,重点是顺着字势的方向而行,但是起笔收笔都是丝毫毕露,并不是,所谓说的刷。

这点是很多人不能明白的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