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降溫後魚就不吃餌了?不必到處找原因,問題多半出在浮漂上

隨著這波寒潮的到來,很多地方的溫度都會進入斷崖式的下降。很多地區溫度還在15度以上還沒正式入冬,在這波寒潮之下可能會直接入冬了。我們都知道魚是冷血動物,趨溫性很強,溫度越低活躍度就越低,在北方地區甚至很多不耐低溫的魚都已經停止覓食了,只有一些耐寒的魚種還在覓食。

即便是這樣,魚口也比以往輕了很多,魚也不愛動了。所以在冬天釣魚,除了要主動找到魚兒的藏身之所,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餌料以外,浮漂的選擇,調釣以及抓口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甚至可以說很多時候不是魚不開口,而是一些和浮漂有關的細節你沒注意,導致有魚吃餌你也發現不了。今天這篇文章路人甲就來和大家來聊聊浮漂和浮漂有關的細節,希望能對新手釣友在冬天釣魚有所啟發。

降溫後魚就不吃餌了?不必到處找原因,問題多半出在浮漂上

一,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浮漂

在冬天釣魚,我們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的讓浮漂動作更清晰。而浮漂又是釣魚人的眼睛,所以浮漂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浮漂的選擇可以從吃鉛量,漂型,以及漂尾這3個方面來決定。

先說吃鉛量,在入冬後作釣,我們還是要首選吃鉛量小一點的浮漂,因為吃鉛量小一點更能有效的反應出小動作,在魚口很輕的時候吃鉛量小的浮漂動作會明顯更清晰。但路人甲之前在文章裡也說過,浮漂的吃鉛量不是越小越好,如果吃鉛量過小鉛墜下拉的力量也比較小,如果線組用得比較大,水比較深,很容易出現主線繃得不夠直的現象。另外,冬天很容易颳風,而且風力還比較大,如果吃鉛量小,魚竿又比較長,在拋投的準確度上就不好保證了。

降溫後魚就不吃餌了?不必到處找原因,問題多半出在浮漂上

再說說漂型,在冬天的時候還是建議首選細長身的浮漂,因為細長型的浮漂橫截面比較小,上下運動時遇到的阻力比較小。在同樣的力度吃餌時細長身的浮漂動作會明顯清晰一些。再就是浮漂的漂尾,漂尾有很多種,有空心的,實心的,軟尾,硬尾,小碎目和長目的。如果魚口很輕,路人甲建議選實心硬尾,漂尾是越細越好,如果動作很輕還可以考慮小碎目。

降溫後魚就不吃餌了?不必到處找原因,問題多半出在浮漂上

二,浮漂的調釣要合理

調釣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了浮漂的動作是否清晰,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就是要讓釣組更靈敏一些。什麼樣的調釣更靈敏?很多人會下意識的想到調高釣低。但路人甲總覺得方便魚兒吃餌才是最靈敏的,並不一定是什麼調高釣低才會靈敏。在冬天的時候浮漂的調目越高,向上的拉力就越大,如果釣目還很低,那麼子線一定是繃得很直的。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拖動整個線組魚兒口腔產生的吸力就一定要大魚鉤餌的重量和浮漂向上的拉力值,而冬天的魚吃餌都是有氣無力的,帶不動整個線組很正常,浮漂自然沒有動作了。

而調低釣高剛好解決這個問題,調目越低浮漂向上的拉力就越小,只需要把餌料的比重儘量減輕,搭配上小鉤細線,魚兒是能將餌料吸入嘴裡的。比如說調平水釣1-2目就是個很好的選擇。這裡多餘說一句,如果水底比較平坦的話,建議大家將釣目設定到浮漂的黑線處,有利於抓小動作。

降溫後魚就不吃餌了?不必到處找原因,問題多半出在浮漂上

三,抓口的技巧

冬季是個很有意思的季節,正經魚吃口動作都比較小,反而吃餌動作大的都是小雜魚,所以抓口上我們要以抓小口為主。前面說的一些細節都是讓我們怎樣儘量讓浮漂動作更清晰,但是關鍵還是要靠我們抓口。拿鯽魚來說,它們在冬天吃餌的時候都是原地緩慢且輕微的吸食餌料。有時候即便我們用了小鉤細線,餌料比重也很輕,調釣和浮漂的吃鉛量也很合理,動作還是很弱。我們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剛開始作釣的時候,一定要有個“試口”的過程,什麼動作都要提竿試試,哪怕一個很小的動作都不要放過。記住那些能中魚的信號,然後主抓那些動作就好。

降溫後魚就不吃餌了?不必到處找原因,問題多半出在浮漂上

最後:入冬後魚兒掙扎的力度會隨著水溫的降低而越來越小,為了信號更清晰我們一般都搭配小鉤細線,在提竿的時候就不能像以往那樣暴力提竿了。不然很容易切線,魚竿可以選37調甚至46調的魚竿,比較護線。特別提醒一下從夏天才學釣魚的新手,冬天的魚動作非常小,有時候不到半目甚至一個黑絲的動作都能中魚,可別傻傻等死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