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国家战略东线工程,简称东线工程,是指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修订完成,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耕地880万公顷 。

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 ;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2019年6月2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试通水即将顺利完成。


宝应县,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西北部,扬州市北缘,属宁镇扬同城化外围圈层,介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之间。

宝应县秦时建县,始名东阳县、平安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境内获“八宝”献于皇帝,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宝应县属黄淮冲积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高东低;沿运河两岸高亢,东西边缘低洼;运东南北两侧略高,中间偏低。境内多数地区在海拔两米左右,属里下河江苏浅洼平原区。


白鹿岛旅游区

白鹿岛生态旅游区(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宝应县城区西侧,西依宝应湖,东邻京杭大运河,淮江公路、盐金公路在此交汇,距京沪高速10公里,距宝应县城8公里,有县城公交车直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

白鹿岛生态旅游区


2003年8月,白鹿岛旅游区建设集生态旅游、生态住宅、生态产业示范于一体的有机农业项目,突出四大主题和生态园七大功能区。园区将成为苏中城市近郊第一大森林公园,扬州范围内第一家建在食客眼前的有机饭店。

纵棹园

纵棹园是国家AAA级景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应县城区安宜镇安宜东路1号。纵棹园系清朝乔莱(侍读)故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代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乔莱所建,占地20余亩。嘉庆元年,其孙捐园基“景贤堂”,建画川书院。道光五年扩修,1983年修缮。当地政府1982年恢复原名,1983年修缮,2005年修葺一新。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

纵棹园


纵棹园集北方名胜的典雅和南方园林的清秀于一身,已成为传统风格的集休闲、购物、游玩、赏景为一体的开放型园林,是宝应著名的观光胜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现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入园观戏的古戏台及翦淞阁、竹深荷净堂、画川书院、八宝亭、背山临流馆等著名景点,号称苏北雕花园。 [25]

荷园

射阳湖荷园旅游区是国家AA级景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座落在风光秀丽的宝应东荡射阳湖畔,园区面积达1万多亩,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原始河湖纵横,人文景观独特,享誉海内外。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

荷园


宝应县委、县政府于2000年在射阳湖镇、水泗集镇西侧建设了万亩荷藕生态旅游观光园,园区内河沟纵横,水网密布,是江苏省莲藕新品种引进和良种培育基地。

荷园先后吸引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及港、澳、台等中外游客累计达50多万人,法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也慕名前来取景、采访。荷园不仅成为历届中国宝应荷藕节的参观现场,而且还成为第十八届全国荷花展览会游览景点。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为全县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基地,始建于1976年,2001年6月重建。总占地面积60亩。分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综合服务区四个功能区,一期工程有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华克之纪念馆,烈士墓区,祭扫凭吊广场等。

宁国寺

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迄今1368年。历代僧、官多加修建,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 ,楼内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态各异,组成千佛绕毗卢的场面。清道光六年(1826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古寺濒临灭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

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重建宁国寺。大雄宝殿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宁国寺正在依照规划,通过寺院自筹,信众捐募,逐步实施建设南山门殿、祖堂丈室、钟楼、鼓楼、讲经堂、斋堂、戒坛、佛教文物馆等。兴建宁国塔,规划高度63.7米,取意为宁国寺始建于63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