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山夹两盆",三山是指北边的阿尔泰山、中间的天山和南边的昆仑山,两盆则是指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山东西横亘于中间,将新疆划分为北疆和南疆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为沟通难 北,人们需要跨越南北平均宽度250-300公里、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的天山山脉。在天山东部一般是经过库尔勒、焉耆一带的山间谷地、山间褶皱及河道等通行,目前修筑有铁路和公路连通南北疆。而在天山西部,即西天山地区,天山更为高峻、宽厚,自古至今,不易通行。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 三山夹两盆 " 示意图

现在新疆维吾尔向治区首府在天山中部北坡的乌鲁木齐,而清代新疆的军政中心则在西天山北面的伊犁。清朝统一新疆后,在新疆推行军府体制,设置的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即驻扎伊犁,史称伊犁将军,管辖全疆事务。南疆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理南疆参赞大臣,基本驻扎在天山南麓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市)或乌什(今乌什县)。为进行士兵换防等军政事务,必须要跨越西天山。

清代跨越西天山地区共计有三条较为常用的道路,第一条是连通伊犁至阿克苏的冰岭道,第二条是连通伊犁至乌什的道路,第三条是连通伊犁至喀什噶尔的纳林道。其中第一条现在多称之为夏特古道,而第二条、第三条道路,因为地处边陲且目前道路大部已处境外,所以今人极少知晓。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西天山南北道路交通示意图

目前借助于光绪年间绘制的《进呈伊犁由那林河草地至喀什噶尔图说>>,基本可以复原上述两条道路。该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应该是光绪年间新疆地方官员绘呈中央 的官方文件档案。该图为纸本彩绘,地图方位与我们熟悉的方向正好相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图中以黄色贴签标注地名,以红色断点表示道路,主要绘制了由北疆伊犁至南疆喀什噶尔、阿克苏、乌什的道路。

目前唯一一条仍旧在中国境内的"冰岭道",为连通伊犁至阿克苏的道路,清代文献中常称之为"穆素尔达坂",其中"穆素尔"是维吾尔语,汉语意思为冰川,因此清代又称之为"冰岭道"。清末伊犁至阿克苏的道路:伊犁惠远城-巴图尔蒙柯台-海努克台-索果尔台-博尔台-霍诺海台-特克斯 台-沙图台-穆苏尔达巴罕-扎木台-阿克苏。清代“台” 是驿路系统中的术语,与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相类似,系车马劳顿后歇息之地。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西天山南北道路交通示意图

"穆苏尔达巴罕"达圾极为险峻,整条道路亦因此而得名。达坂常年积雪结冰,且最狭处马匹都无法通行,人员仅能侧身缓行通过。这条如此艰险的道路,因为是连通伊犁至阿克苏的捷径,所以在清代使用较为频繁,南疆、北疆士兵换防基本都要经过这条道路。

"冰岭道"目前被称为夏特古道,因为艰险难行且已经修通其他南北疆交通道路,所以已经废弃,有些探险爱好者曾涉足于此,近年来亦有探险者在此遇难的新闻报道。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冰岭道"(夏特古道)

跨越西天山的第二条道路是伊犁至乌什的道路。自伊犁往西南,经过格根河的格根卡伦后,渡过哈尔奇喇河、特克斯河上游,至天山北坡,之后翻越贡古鲁克达板到达乌什。

跨越贡古鲁克岭的这条道路在清代使用较少,在道光朝之后,常年封禁不用。但是,这条道路却与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清军进击准噶尔部示意图

乾隆二十年( 1755),清军西征准噶尔部。清军分两路进军,会师于博罗塔拉后进至伊犁,于格登山一战击溃准噶尔部。准噶尔部最后一任首领达瓦齐率领百余名亲信仓皇南逃,跨越特克斯河上游后,就是经过贡古鲁克达坂跨越西天山山脉,逃至乌什的。因为兵困马乏,清军并未翻越贡古鲁克岭到达南疆。达瓦齐南逃未久,南疆维吾尔贵族诈称宴请,实则伏兵将之擒获。自格登山之战后,强横了数个世纪、与清帝国缠斗了近百年的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也标志着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地区长达五百余年的统治完全结束。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光绪朝时的贡古鲁克岭

达瓦齐被擒获后,经过"冰岭道"北返,押送至伊犁,后来被送至北京,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清廷释放达瓦齐,免死加恩封为准噶尔亲王,入旗籍,赐地京师,得善终。

达瓦齐翻越贡古鲁克岭时,刚刚丧失数万精兵,仅余百余人追随,后有追兵,前途未卜,狼狈之极,肯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后半生竟然会到遥远的北京当一王爷,了此一生。

「丝路采撷」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百里画廊,世界自然遗产

鸟什县以北地貌照片

在伊犁至乌什这条跨越天山的道路上,最关键的关隘就 是贡肯鲁克达坂。沙克都林札布记载这条道路的险绝"外又陡极,弃马猱攀而上,大石峻赠,几难容足,西向,北越五层,达坂如登天,然始至贡古鲁克山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