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疫情當下,有娃的家長們要經歷另外一個考驗:娃放假時間延長了,原本一個月就送到學校裡讀書的“神獸”,現在在家裡繼續學習;還有很多微信作業、視頻、各種app教育打卡 ,關鍵是孩子不聽管啊,讓家長焦頭爛額。

凱凱媽媽給我打電話:“剛剛和孩子吵了一架,孩子說我根本不懂她!她懂我麼?我在家復工,還得做飯洗衣打掃,心裡還裝著孩子手機上的作業,腦子裡還擔心著她的作息安排。我還得怎麼懂她?”

“你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跑到自己的屋子不出來。氣死我了!”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孩子感覺大人不懂他,好像孩子和家長之間永遠有一堵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在親子衝突中,孩子帶著情緒表達,家長聽不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當家長沒有連接到他背後真正的需求,和孩子的誤解就會越來越多。導致雙方拼命用大喊、牢騷、咆哮的方式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陷入惡性循環,彼此衝突升級。

今天我們分享NVC的連接式傾聽技術,教你傾聽孩子背後的真正需求,從而建立與孩子之間真正的有效溝通,讀懂孩子的心。


01

用連接式傾聽打開孩子的心門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與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

1.父母越傾聽,孩子越聽話

帕蒂·惠芙樂在《傾聽孩子》中提出:

“孩子期望我們傾聽他們的心聲,渴望得到理解。而傾聽恰恰能夠開出一條互相理解的道路。”。

親子關係好的家長,一定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可以讓孩子自由表達自己。如何做到卓有成效的積極傾聽,也許是家長們一生的修煉。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一直備受關注,在《爸爸去哪兒》中多多表現的非常的可愛乖巧,得到弟弟妹妹的喜歡。在培養多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黃磊處處尊重多多的觀點,經常用傾聽的方式去和孩子聊天。多多想要養一條小狗,雖然爸爸媽媽不同意,但是仍然讓多多儘可能的表達,那個過程中父母只是傾聽,沒有過多的拒絕和指責。

傷害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家長講道理時的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如果父母夠首先接納、理解,嘗試去體貼和傾聽他,孩子會認為父母能夠更加接納他,得到安全感、信任感,也會有幸福感。

同樣孩子也會把這份理解和接納給與父母,獲得良性的親子關係互動。


2 . 傾聽讓父母變成孩子的教練,帶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對此作出了描述:

“儘管有種種相似之處,生活的每時每刻就象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張新的面孔,我們從未見過,也不可能再次見到。我們無法停留在過去,也無法預見我們的反應。我們需要不帶成見地感受變化。我們需要用全身心去傾聽。

當孩子有一切所謂的負面情緒的時候,其實是他內在的一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這只是他的一種情緒的表達,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把他認為是一個“壞孩子”,而用傾聽的方式,幫助他梳理,讓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他更加理解自己,舒緩自己的負面情緒,獲得內在的平靜。而不再把情緒壓抑或者傷害式的表達。

傾聽,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耳濡目染,從中學習到另外一種解決情緒的方式,不僅僅是隻靠發洩和壓抑情緒來解決,這本身就是一種處理情緒的經驗和智慧。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3 .孩子從來不聽父母說什麼,他只是在看父母在做什麼。

人類學習的方式都是從模仿再到練習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建構起他自己的思維經驗。 你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

一旦父母經常用傾聽方式對待孩子,傾聽能夠成為自己的習慣,孩子再碰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孩子也會用傾聽的經驗,獨立思考,助人助己。

4 .和孩子建立起“界限”,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世界上只有一種關係的目的是以分離為目標,孩子終歸要長大,要自己去面對問題。

當孩子得到了傾聽,內心就會更加清晰、清明,獲得的內在的聲音,而非家長和老師的建議、指責、命令;更加有內動力,為自己的需要負起責任。

當孩子慢慢學會如何去自己面對他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和孩子的界限也就建立起來,孩子也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精神的獨立。


02

那如何做才能夠真正的傾聽孩子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指出:“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NVC提供具體的“連接式傾聽”技巧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聯繫,使父母和孩子的平等、尊重理解和愛成為現實。具體操作如下:

1.用心聽,而非用耳朵聽

有的家長說:“我聽了呀,可是孩子不和我說。”

傾聽需要不僅帶著你的耳朵,還得需要用心去聽,需要家長心的臨在。

當我們只是用耳朵聽:心思不在孩子身上,放不下你的想法和判斷,我們就聽不到孩子真正的內在。


舉例:父母一邊聽著孩子,一邊在腦子裡對孩子評價:“他就是這麼難管。”“看我一會兒怎麼搞定他!”

這些聲音都是我們內在的聲音,一旦我們有了這些預設和評判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從孩子身上走開了。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2.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


在溝通中,不僅要聽孩子說話的意思,還要聽意思背後孩子的情緒和需求。

從感受和需要的角度傾聽孩子

感受是感受是情緒的報警器。是指人的情緒、身體對某件事情的反應。比如開心、緊張、興奮、憤怒等。

需要是人類健康成長的要素,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比如幸福、自在、放鬆、秩序等。

我們來舉例

媽媽和孩子在輔導功課的時候遇到了衝突,媽媽大聲地說了孩子幾句,孩子就大聲哭著說:“我不寫了,媽媽壞!” 這個時候我們聽孩子,聽到了什麼呢?

如果只聽孩子說話的表面意思,也許會有如下的衝突發生:很容易聽到孩子拒絕寫作業,用對錯去評判和指責孩子,我們就會說這個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孩子進而委屈生氣。

猜測或評判是親子衝突的一大來源,會觸發孩子的情緒。

當你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可能因為剛剛媽媽的批評,他感受到了特別的憤怒或者委屈。這個時候我們再猜一猜,他的需要有可能就是尊重理解,他可能特別希望媽媽能夠好好的和他說話,所以他才用不寫作業來表達他自己的憤怒。

這個時候“憤怒”就是他的感受,“尊重”就是他的需要了。

當我們注意力放在他的感受和需要上,

我們就更容易發現孩子那裡真正發生了什麼,理解更容易發生;而不是僅僅盲目猜測或評判孩子。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3.嘗試給孩子反饋

父母在聽到孩子的問題後,及時地回應孩子,以便澄清"表達"和"傾聽"過程中可能的誤解和失真。

我們來舉例

孩子說:”媽媽,這些作業太多了,我真的做不了!”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根據現場環境,反饋孩子

其一、反饋孩子所說的意思:“你的意思是這些作業有些多,你做不了?

其二、反饋孩子所說的觀察:“你剛剛說作業有些多?”

其三、反饋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你現在感到,有一些困難是不是有一點煩躁啊?你是需要媽媽的支持嗎?”

或者這樣說:“你看起來有些累呀,是想要輕鬆一些麼?


給孩子反饋時,語氣很重要。不同的語氣,可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也可能會被誤解。儘量用疑問句,表達關心和體貼。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巧用“NVC傾聽技術”讀懂孩子的心


03

總結一下

本文分析了親子溝通不順暢的原因,並給出了傾聽孩子的3個方法:

1. 用心聽,而非用耳朵聽

2. 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

3. 嘗試給孩子反饋

傾聽是一種技能,它可以幫助我們和孩子之間敞開的交流,讓雙方從控制到合作,盡享天倫之樂。傾聽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願我們都掌握傾聽這個技術,真正的和孩子擁有彼此尊重、互相合作的親子關係。

關注我,育兒也育己,讓我們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