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承擔義務是幸福而長久的婚姻關係的基礎。 --弗羅倫斯·伊薩克斯

婚姻毫無疑問是每個人的人生當中關注的大事之一,每個人也當然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在今後的人生中,可以相互扶持走下去。談到婚姻,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就是婚姻的背叛-出軌。

在這個快生活節奏,人們不安現狀的時代,因為夫妻一方或雙方出軌的離婚情況已經很多了。婚姻說到底是一種社會契約關係,可它也是兩個相愛的人,兩個家庭的結合。在開始一段婚姻的時候,人們就應該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和即將承擔哪些義務。

婚姻是神聖的,而對婚姻的忠誠則是維持這種神聖必不可少的因素。當然哪些出軌的人可能會說自己是為了愛情,可是那只是他們不負責任的說法罷了。為了一段愛情拋棄一個家庭,那樣的愛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真誠的。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因為這樣的人的愛情變得太快。在婚姻中,更為重要的還是尊重為你付出的家人,一旦結婚,兩個人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是不可忽視的。

有的人會將內心的愛情看得最重,為了所謂的愛情和自己追求的浪漫與美好,捨棄和背叛婚姻。但也有的人,他們重視家庭責任,即使在婚姻中喜歡上別人,因為內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會自我約束,用其他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通過對婚姻的背叛。

顧頡剛就是一個忠實婚姻家庭責任的人。顧頡剛1893年出生,名誦坤,字銘堅,是江蘇蘇州人。他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他家是讀書世家,家裡人大都是有知識的人,也十分推崇讀書。

所以顧頡剛四歲的時候就上私塾讀《四書》了,他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都得到了先生的肯定。家中的祖父、祖母和家僕,也是讀過書的,他們經常給年幼的顧頡剛講一些神話故事,是顧頡剛對這些故事充滿了興趣。

他對讀書的興趣是激勵他學習的主要動力。就這樣,他一路勤奮求學,他進入了上海神州大學。在大學期間,他也沒有放鬆自己,而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醉心於文學,常常讀書讀得廢寢忘食。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家人自然操心的是他的婚姻。早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家裡就已經為他定好了親事,當時的他年齡尚小,就連和女方的家長見了一面,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就這樣,孝順的他遵從父親的決定,把大他四歲的吳家小姐娶回了家。

吳家小姐吳徵蘭是典型的舊時代女性,沒有讀過書,不識字,但十分遵守三從四德,把丈夫當做天。本來兩人是沒有感情基礎的,有相差四歲,在思想觀念上又不是一個頻道的。剛成婚時,是有點尷尬的。

但顧頡剛是一個體貼他人的人,想著既然已經成婚,也無法更改,況且她對自己有很好,抱著“男女之情舍吾婦外,不應有第二人耳”,努力地接受了自己的妻子,平時還教她讀書寫字,努力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夫妻相處也還算愉快。

顧頡剛在家時十分疼愛妻子,還以妻子的名字投稿給《婦女時報》。不久兩人就有了第一個女兒。後來顧頡剛北上求學,吳徵蘭就留在了家中,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她既要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還要處理好大家族裡錯綜複雜的關係,十分勞累。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但這些她都一個人默默地承擔了,從沒有跟顧頡剛說過,怕影響他求學。1917年,吳徵蘭又生下了次女,此後,就感染了風寒,身體一直不好。顧頡剛回家之後,發現妻子患的是結核病,應該送到西醫處治療。

可是家裡人卻覺得沒有必要,不過是小病,花什麼冤枉錢。顧頡剛拗不過家裡人,自己又在讀書,身上沒有錢,只能把這事擱置下來。就是這樣的拖延,讓吳徵蘭不久後就離開了人世。顧頡剛傷心之餘又十分自責,是自己把家都拋給她去讀書,才沒能照顧好她,讓她年紀輕輕就死了。

在妻子生病離世後,他在遊學過程中認識了自己的第二位妻子殷履安。不同於吳徵蘭,殷履安是一位新時代女性,她有著才華,和顧頡剛也有許多共同話題。他們都對對方產生了好感,於是在雙方家長見過面以後,就把婚事定了下來。

兩人走進婚姻的殿堂之後,殷履安為了照顧家裡的情況。沒有再像以前一樣追求文學,因為她要在

家中盡孝,她還是被婚姻束縛住了。

顧頡剛和殷履安由剛開始認識時候的精神伴侶逐漸也變得無話可說,繁雜的家務讓殷履安也漸漸失去了新時代女性的特徵。而此時正在北平工作的顧頡剛認識了前往北大讀書的女子譚慕愚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她是一位非常

有才情和美麗的女子。顧頡剛在和她的相處中,不知不覺得喜歡上了她。可是他已經結婚了,是個有家室的男人。他並沒有不管不顧地去追求譚慕愚,因為他還有家庭。

殷履安在家為他操勞一切,已經從一個有才華的新時代女性變得庸庸碌碌了,他怎麼能捨棄她呢。在內心的掙扎下,他選擇把這份感情埋進心底。在之後的幾十年,她除了告訴好友之外,一直自己默默堅守著這份感情。

他將這份感情傾注於自己的筆尖,雖然痛苦,可他不想傷害深愛自己併為自己付出一切的妻子。直到殷履安去世之後,他已經年過半百,才向譚慕愚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譚慕愚拒絕了他。這場一個人的喜歡就這樣結束了。

婚內遇見所愛的女子如何做?顧頡剛的做法為世界提供第三種可能

顧頡剛選擇在婚姻裡包容,忠誠,隱忍,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他把婚姻裡的責任和使命感看得比自己的情感重要,他終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在婚姻裡,他履行了自己的義務,雖然是以犧牲愛情為代價的,但是他仍然選擇了自己的良性,而不是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妻子。他對人性和生活的尊重是令人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