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一面是北大的数学天才,一面是

快餐店的会计

一面是留学美国的博士,一面又是籍籍无名的普通大学讲师

一面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而另一面却是在宾馆与妻子吵架到被投诉的普通男人

他就是张益唐,78级北大数学系的最强者。他在美国沉寂了数十年,却在2013年凭借一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而一鸣惊人,让整个国际数学界为之沸腾。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励志少年的光辉前半生

1955年,张益唐出生在上海,他从小就很喜欢数学,并且过目不忘,在他九岁的时候,就独自证明了勾股定理,展现了数学方面的惊人天赋。15岁跟随母亲被下放到农场的日子里,他依然不顾旁人“学数学无用”的看法,坚持看书学习。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张益唐刻苦自学,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在北大学习的那段日子里,张益唐被公认为是78级的最强者,他的北大老同学多年后回忆起张益唐,还说他是班里“所有人之上,比第二名高出很远的人”,就连当时的北大校长丁石孙都极力推荐他去美国读博深造。于是,怀揣梦想的张益唐就踏上了去美国的道路,只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

二十多年的沉寂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一朝失误半生凄苦

张益唐去美国时,只带了一个箱子,一个挎包,一副木筷和一本《古文观止》在美国普渡大学,他师从莫宗坚,在两年内就写好了博士论文,但是在论文最后被审核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原来是他引用的导师莫宗坚的理论本就是错的,他用一个错误的理论自然推出了错误的结论

这件事情让莫宗坚与张益唐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变化,使得张益唐直到读博的最后期限——第七年的时候才得以毕业,而张益唐也没有得到莫宗坚的推荐信。毕业之后的张益唐开车四处漂泊去学校应聘,只是最后都无疾而终,曾经的“学神”一毕业就失了业。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后来,张益唐在北大一位校友的邀请下,去到了肯塔基州的赛百味加盟店当会计,店里很忙的时候他也会帮忙收银,除此之外,张益唐还送过快递、端盘子、在汽车旅馆做小工

他的好友曾说:“他的才华一直没有被很多人认识到,甚至有些跟他很近的朋友说他到处漂流,甚至到处蹭饭,对他相当过分,甚至给他脸色看,都有过。”

而这样的四处漂泊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八年。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1999年,张益唐在北大的两位学弟看不下去他的窘境,于是推荐张益唐到新罕布什尔大学当起了临时教师,按日结薪。44岁的张益唐住在离学校8英里

的小镇上,睡觉的时候只有铺在地上的床垫,但是张益唐对此很满足,因为至少他在学校有办公桌,有纸有笔,他就可以继续做研究。丝毫没有功利心的张益唐,直到50岁才正式被学校聘为讲师。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的沉淀,使得张益唐有了后来的一鸣惊人。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突发灵感扭转命运

在张益唐找出攻破孪生素数间最大间隔的常数的办法之前,世界最顶级的一批数学家曾在旧金山讨论过这个难题,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甚至有数学家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都不会得到答案了,然而就在几年之后,张益唐就越过了这道坎。

2012年的7月,张益唐正在朋友齐雅格家的后院散步,那天他没有见到往常可以看到的梅花鹿,却在突然之间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解决“素数有界性”问题的思路,于是便就此思路开始深入研究下去,数月之后,终于大获成功,完成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这篇文章。

之后,张益唐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默默地将论文提交到了《数学年刊》,并且在短短三周之内就过审,创下了《数学年刊》百年来的最快过审记录。

58岁的张益唐终于拨开云雾看到了太阳。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张益唐的论文被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获奖消息和采访需求,这突然而至的世界级荣誉让张益唐无所适从,他在去领取罗夫肖克奖时,甚至连一件现成的西装都没有,只能临时买了一件打折条绒西装,穿着自己的深色裤子

接受了瑞典公主的授奖

然而这巨大的成就并没有使张益唐停下脚步,论文投完之后他就又拾起了过去的研究,开始攻克下一个世界难题,张益唐手中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也在缓慢推进之中,而被问及这想研究能否成功时,他的回答都是“有希望,看到曙光了。”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被埋没的金子终会发光

张益唐的人生真的是起承转合,万般精彩,而数学就是他精彩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环,那从小到大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专注,就是让他坚持走这么远,走得这么漂亮的驱动器。

曾经有记者问张益唐,在一个问题上埋头苦干多年却一无所获是什么感觉,张益唐回答说是疲惫,感觉看不到希望,但是更多的还是平静,他的任务就是思考。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他在做研究的时候,不为功名,只是源于自己内心最真切的对于数学的好奇心,甚至在开车的时候他都在思考数学问题,有时候过于专注,还会连续几个月不与人交流,只是在自言自语。张益唐的妻子怕他精神上会出现问题,所以会想方设法让他转移一点注意力,在出门时让他包馄饨,但是张益唐即使在包馄饨时也一样严谨,皮和馅儿都要一一对应。

《数学年刊》的审稿人伊万尼克也曾说,张益唐就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做任何事情都不紧不慢的人,数学研究过程中很容易卡壳,但是张益唐从来都不怕卡壳,也不在乎卡壳多长时间。

北大数学天才,在美国因论文被导师打压,受尽侮辱,58岁攻克难题

张益唐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他从不会去想自己所做出的研究究竟有什么实用性的价值,但是他始终相信,“数学走在前面”。总有一天,自己所作出的数学研究会被应用在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地方,而这就是数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你所做的事情可能暂时看不到成果,但是没关系,你只是在扎根,抛去那些功利心,努力坚持,总有一天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