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中国古代因为饮食和医疗条件跟不上,瘟疫横行是常有的事,有些甚至改变了历史。

从东汉灵帝年间至西晋武帝年间,爆发大规模瘟疫20次以上;北宋167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59次;南宋152年里爆发了15次大瘟疫;明朝277年里,共爆发大规模瘟疫75次,其中明末的鼠疫,更是直接催生了明末大起义。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大明劫里反映的明朝瘟疫


清朝享国的296年间,也有78年爆发过大瘟疫。

无论中外,每当“瘟疫”大流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都是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集体焚烧瘟疫中死去人的尸体


面对破坏性极大的瘟疫,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第一招:控制源头

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其源头是上游被污染的水源,有这源源不断的污染源,瘟疫蔓延速度极快。

眼瞅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新任知州刘彝果断采取措施,以“雨污分离”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刘彝发明的福寿沟


也正是用了这一招,虔州瘟疫才被彻底遏制。

第二招:切断传播路线

早在秦朝,就实行了“隔离法”:凡是得(麻风)病的,都集中到“疠迁”去住。

使用这招数,一般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因为那时候病人一旦被“疠迁”,基本等于被判了死刑,能否活命,全看个人造化了。

虽然狠辣一些,但对于健康人群的保护,效果十分明显。

这手法,清朝执行的更彻底。由于女真人来自于关外,对天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即便皇族染上天花,也很难幸免。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彪悍的女真人也抵挡不住瘟疫

所以,清朝对天花严格把关:清代的法律规定,只要发现天花患者,就必须将其隔离,令其在离城二十里处居住。海外过来的船只,也要严格排查“出痘者”,根绝一切输入通道。


第三招:免费医疗

前面两招虽然有效,但对瘟疫都只能遏制,而想要斩草除根,还得讲医学。

从汉初开始,就有官方的志愿者免费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医药服务。而这项惠民政策,后来也被历朝历代所继承和延续。

北宋时期,一旦面临疫灾,政府就会立即拨付专款、选派专人,到疫区救助。医生是全国各地最好的医生,而药费则由朝廷无偿埋单。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典型的太宗淳化三年开封疾疫,朝廷就命令太医局选了十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到一线治病救人。

此外,官方还会强制推行卫生改革。明朝景泰五年爆发的四川瘟疫,一时难以控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天谴”,可当地巡抚不信邪,玩了一把硬操作,他下令分片划定十几个灾民安置区域,每天清理卫生,终于“活数万人”。

可是如果身体的病痛一旦超过了人的承受阈值,自我催眠就没用了,怎么办?那就只能依靠药物了。

熟悉魏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流行五石散,而五石散最初针对的“病”,正是当时流行的大瘟疫。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历史博物馆的五石散

它和鸦片一样,能让人产生幻觉,莫名兴奋,如此一来,病就算依然在,但感觉却是不同的。

但这东西也和鸦片一样上瘾,魏晋风骨中的嵇康大冬天穿着单衣,身上流汗不止;刘伶喝醉酒后裸奔,这些癫狂的姿态,恐怕都和用药过量有关。

不过那年月想要配出五石散来可不容易,也只有多金的士大夫才能玩得起。

至于这五石散的功效吗?仍然是“然并卵”!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五石散一直流毒了几百年,直到唐代的医药界泰斗孙思邈,大手一挥说“不许再吃”,才被彻底废除。


除了上面这些常规、非常规的手段外,民间还有吃五毒饼、喝酒等操作。

五毒饼并不是真的拿“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五种毒物做的食物。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人家五毒饼也不过是在皮面上刻了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里面的馅其实是玫瑰的!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五毒饼

五毒饼祈福的意义,远大于杀毒的效果。

再来说下喝酒“克制”瘟疫的方法,酒的品类大体分为屠苏酒、雄黄酒、菊花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里的屠苏酒,据传是华佗创始,配方相当复杂,内中还包含剧毒成份,基本属于以毒攻毒的“化疗”范畴。

类似效果的,还有参杂雄黄的雄黄酒,就是《新白娘子传奇》里,逼迫白娘子现出原形的那种酒。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白娘子现出原型

此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对于古人来说,重阳节可不是光看菊花,人家还要喝菊花酒来增强免疫力。

总之,在古人眼中,喝酒不但解愁,还能解毒。

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逼得白娘娘现出原型的雄黄酒


排除那些唯心的方法,中国古人探索总结出来的的寻找源头、集中隔离、控制扩散和加大医疗投入等措施,放在现代对抗瘟疫也依然实用。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还是要相信科学治理范畴的内容,不信谣、不传谣,遵照权威医师的意见,不出门、勤锻炼、强体魄、严防护、少接触,这样才能有效遏抑疫情的蔓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