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期間,德國是如何對待盟軍戰俘的?

you豈在朝朝暮暮


納粹德國對待戰俘存在十分嚴重的種族主義傾向。特別是法國戰役期間,對於法軍中被俘的那些從非洲殖民地徵召的黑叔叔軍人,悉數都是殘忍殺害。

接下來,把目光轉向二戰中最慘烈的東線——蘇德戰場。納粹德國軍隊常常以蘇聯未加入《日內瓦條約》為由,慘無人道的對待紅軍俘虜。虐殺、強制性體力勞動、在集中營和戰俘營裡非人的虐待等是他們慣用的伎倆。而在蘇軍中服役的猶太人是被重點“照顧”的對象,政工人員被俘後只要驗明正身便會被當場就地槍決,這個在俄羅斯電影《佈列斯特要塞》中最後階段,福明政委被槍殺的鏡頭至今令人深刻。

根據德國戰時文獻資料,截至1944年5月1日時,蘇軍戰俘情況如下表所示:

上圖的出處:Ueberschar Gerd R., Wette Wolfram. Unternehmen Barbarossa: Der Deutsche Uberfall Auf Die Sowjetunion, 1941 Berichte, Analysen, Dokumente. — Frankfurt-am-Main: 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84. — P. 364—366. — ISBN 3-506-77468-9., со ссылкой на: Nachweisung des Verbleibes der sowjetischen Kriegsgefangenen nach dem Stand vom 1.05.1944 (Bundesarchiv/Militararchiv Freiburg, RH 2 / v. 2623).

事實上,無論是黨衛軍還是國防軍虐俘都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以戰初的基輔戰役為例:

“在基輔及周邊被俘的蘇軍士兵比在烏曼落入德軍之手的蘇軍士兵所經歷的苦難更大。德軍將俘虜聚攏在第 17 集團軍的後方,他們需徒步穿越盧布內和霍羅爾抵達烏曼地區,總行程約400公里。在日行30至40公里甚至更長距離的行程中,俘虜每人每天僅能獲得20克小米和100克麵包。因為無法供給這麼多糧食給俘虜,又或許是德軍不願意提供這麼多糧食,第6集團軍指揮官賴歇瑙元帥曾下令槍斃俘虜以減少糧食供給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命令並未得到其上級軍事機關的反對。對第6集團軍進行視察的阿布韋爾·勞森(Abwehr Lausen)上校在1941年10月31日遞交給上級的報告中有對此命令怨聲載道,他親眼見到對蘇軍俘虜的處決經常在蘇聯居民點當地居民面前執行。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蘇聯戰俘看起來並不像“一群溫順的動物”,他們必須克服恐懼、飢餓,還要承受德軍的壓迫,這些事實後來被前德軍將領和軍官揭露出來……這與戰時書面文件記載的內容恰恰相反。根據德軍第25步兵師向第17集團軍司令部所遞交的報告顯示,1941年9月25日在盧布內地區的戰俘中轉集中營有33000名戰俘發動暴動。該師師部在近一個月裡發向南方集團軍群的報告中寫道:戰俘給運輸線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另一段記載也能印證上文中德國軍官阿布維爾·勞森上校關於德軍經常在蘇聯居民點處決戰俘的報告:

1942年1月10日,法西斯劊子手將半裸上身、滿身汙血的被俘水手拉上了基輔街頭,試圖“殺雞儆猴”震懾基輔市的市民們,但站在街頭的基輔市民卻沒有從即將被處死的水兵們的眼中看到絲毫的恐懼。雖然寒冷的冬日將水手們凍得瑟瑟發抖,但在最後時刻,他們昂首高唱著《海軍之歌》慷慨赴死。無聲的基輔人群含淚聆聽著如親人般的水兵們唱誦: “跨越廣闊的大海……”

綜上所述,網絡上流行的德國國防軍紀律嚴明、秋毫不犯,戰爭罪行全是黨衛軍乾的,諸如此類的洗地言論全是無稽之談。

1941年7—8月,蘇德戰場上被德軍折磨致死的蘇軍士兵的屍體。他們生前曾被德國人用刺刀和槍托毆打虐待過,其中一具屍體被發現頭骨骨折,另一具被割掉了舌頭。

當牲口一樣用車皮拉走的蘇聯戰俘

槍殺被俘游擊隊員

被非人對待,關押在鐵絲網內的蘇聯俘虜因飢餓伸手向外討要食物

被俘的蘇聯空軍少校雅科夫·伊萬諾維奇·安東諾夫,他在被俘數日後遭到德國人的殘忍殺害(1942年8月25日之後他的命運一直未可知,1943年1月24日蘇聯紅軍將他的名字從失蹤名單中除名,改為犧牲),可從他前胸所佩戴的榮譽(金星獎章、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知曉這是一位蘇聯英雄。

槍決蘇聯戰俘的前奏

被德軍反綁雙手,執行絞刑的戰俘,後面圍觀看戲的可都是德國國防軍


彼得堡的肥天鵝


當時的德國沒有盟軍戰服這個概念,只有美國戰俘、英國戰俘、波蘭戰俘、俄國戰俘。當時打蘇聯的時候蘇聯還不是聯盟國。 美國和英國戰俘基本是按照公約要求的標準對待的,紅十字會也去看過,問題不大。但是因為美軍要求士兵積極逃跑,所以德軍對逃跑的往往是找個理由槍斃。後來美國就不再組織逃跑活動了,不少美軍戰俘營都是蘇聯解放的,當時解放戰俘營時蘇聯說可以走了你們但是美國人還不敢跑…

蘇聯沒有籤日內瓦公約(29年),所以德軍有理由不按照要求對待戰俘。而且就算簽字了,恐怕德國也會區別對待。德國人抓了很多東歐居民到德國奴工。所以俄國戰俘一般是去集中營強制勞動。待遇比猶太人好,起碼沒聽說專門針對俄國戰俘的滅絕營。 法國和其他國家游擊隊的話,是按照間諜處理,直接抓到集中營。

打仗的話戰俘待遇肯定是比普通人好,戰俘的話是兩國國家政府打交道,如果是佔領地居民被俘虜的話,德國政府說了算,那他們想怎樣處置你就完全看心情了。


振遠軍事交流


二戰德國對待戰俘帶有嚴重種族主義傾向,主要由於希特勒上臺後進行的種族主義制度有關。



西歐美國家戰俘:二戰德軍向西歐洲進攻時,對西歐美各國戰俘相對來說是非常好,嚴格遵守《日內瓦公約》條令。當法國等西歐國家戰敗投降後,面對幾百萬盟軍戰俘德軍乾脆直接釋放了他們大部分人(投降國家)甚至在他們當中招募了大量的“志願兵”。按照法西斯種族主義標準:他們都屬於高等種族,甚至允許與德國人通婚!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能釋放,由於英國還在抵抗因此英國戰俘還被繼續關押,後來美軍參戰後也繼續關押了抓來的美軍戰俘,美英戰俘大都關一起同樣享有《日內瓦公約》保障。但是按照種族主義標準,黑人大都會被槍決,其中最早法國投降時,德軍就處決了大量非洲籍外籍殖民地士兵。



東歐國家:按照法西斯種族主義標準,東歐國家絕大部分都是“劣等種族”。波蘭滅亡後,德軍對波蘭還帶有一定的歷史報復原因,而且波蘭軍隊中有大部分猶太人。綜合上述原因,對波蘭戰俘大都關押,建設大量的集中營,以各種勞務折磨至死。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依舊如此。其中國防軍有一條鐵的命令無需審判可以直接“處死政委”。蘇軍大部分戰俘基本為兩波人:一波人被徵募“俄羅斯解放軍”與當地治安偽軍中,德外籍軍隊;另一波都被關押至集中營做勞務折磨至死!



因此德軍戰俘標準都是種族主義制度的,對西歐按《日內瓦公約》,東歐大都帶有偏見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