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期间,德国是如何对待盟军战俘的?

you岂在朝朝暮暮


纳粹德国对待战俘存在十分严重的种族主义倾向。特别是法国战役期间,对于法军中被俘的那些从非洲殖民地征召的黑叔叔军人,悉数都是残忍杀害。

接下来,把目光转向二战中最惨烈的东线——苏德战场。纳粹德国军队常常以苏联未加入《日内瓦条约》为由,惨无人道的对待红军俘虏。虐杀、强制性体力劳动、在集中营和战俘营里非人的虐待等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而在苏军中服役的犹太人是被重点“照顾”的对象,政工人员被俘后只要验明正身便会被当场就地枪决,这个在俄罗斯电影《布列斯特要塞》中最后阶段,福明政委被枪杀的镜头至今令人深刻。

根据德国战时文献资料,截至1944年5月1日时,苏军战俘情况如下表所示:

上图的出处:Ueberschar Gerd R., Wette Wolfram. Unternehmen Barbarossa: Der Deutsche Uberfall Auf Die Sowjetunion, 1941 Berichte, Analysen, Dokumente. — Frankfurt-am-Main: 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84. — P. 364—366. — ISBN 3-506-77468-9., со ссылкой на: Nachweisung des Verbleibes der sowjetischen Kriegsgefangenen nach dem Stand vom 1.05.1944 (Bundesarchiv/Militararchiv Freiburg, RH 2 / v. 2623).

事实上,无论是党卫军还是国防军虐俘都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以战初的基辅战役为例:

“在基辅及周边被俘的苏军士兵比在乌曼落入德军之手的苏军士兵所经历的苦难更大。德军将俘虏聚拢在第 17 集团军的后方,他们需徒步穿越卢布内和霍罗尔抵达乌曼地区,总行程约400公里。在日行30至40公里甚至更长距离的行程中,俘虏每人每天仅能获得20克小米和100克面包。因为无法供给这么多粮食给俘虏,又或许是德军不愿意提供这么多粮食,第6集团军指挥官赖歇瑙元帅曾下令枪毙俘虏以减少粮食供给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命令并未得到其上级军事机关的反对。对第6集团军进行视察的阿布韦尔·劳森(Abwehr Lausen)上校在1941年10月31日递交给上级的报告中有对此命令怨声载道,他亲眼见到对苏军俘虏的处决经常在苏联居民点当地居民面前执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苏联战俘看起来并不像“一群温顺的动物”,他们必须克服恐惧、饥饿,还要承受德军的压迫,这些事实后来被前德军将领和军官揭露出来……这与战时书面文件记载的内容恰恰相反。根据德军第25步兵师向第17集团军司令部所递交的报告显示,1941年9月25日在卢布内地区的战俘中转集中营有33000名战俘发动暴动。该师师部在近一个月里发向南方集团军群的报告中写道:战俘给运输线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另一段记载也能印证上文中德国军官阿布维尔·劳森上校关于德军经常在苏联居民点处决战俘的报告:

1942年1月10日,法西斯刽子手将半裸上身、满身污血的被俘水手拉上了基辅街头,试图“杀鸡儆猴”震慑基辅市的市民们,但站在街头的基辅市民却没有从即将被处死的水兵们的眼中看到丝毫的恐惧。虽然寒冷的冬日将水手们冻得瑟瑟发抖,但在最后时刻,他们昂首高唱着《海军之歌》慷慨赴死。无声的基辅人群含泪聆听着如亲人般的水兵们唱诵: “跨越广阔的大海……”

综上所述,网络上流行的德国国防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战争罪行全是党卫军干的,诸如此类的洗地言论全是无稽之谈。

1941年7—8月,苏德战场上被德军折磨致死的苏军士兵的尸体。他们生前曾被德国人用刺刀和枪托殴打虐待过,其中一具尸体被发现头骨骨折,另一具被割掉了舌头。

当牲口一样用车皮拉走的苏联战俘

枪杀被俘游击队员

被非人对待,关押在铁丝网内的苏联俘虏因饥饿伸手向外讨要食物

被俘的苏联空军少校雅科夫·伊万诺维奇·安东诺夫,他在被俘数日后遭到德国人的残忍杀害(1942年8月25日之后他的命运一直未可知,1943年1月24日苏联红军将他的名字从失踪名单中除名,改为牺牲),可从他前胸所佩戴的荣誉(金星奖章、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知晓这是一位苏联英雄。

枪决苏联战俘的前奏

被德军反绑双手,执行绞刑的战俘,后面围观看戏的可都是德国国防军


彼得堡的肥天鹅


当时的德国没有盟军战服这个概念,只有美国战俘、英国战俘、波兰战俘、俄国战俘。当时打苏联的时候苏联还不是联盟国。 美国和英国战俘基本是按照公约要求的标准对待的,红十字会也去看过,问题不大。但是因为美军要求士兵积极逃跑,所以德军对逃跑的往往是找个理由枪毙。后来美国就不再组织逃跑活动了,不少美军战俘营都是苏联解放的,当时解放战俘营时苏联说可以走了你们但是美国人还不敢跑…

苏联没有签日内瓦公约(29年),所以德军有理由不按照要求对待战俘。而且就算签字了,恐怕德国也会区别对待。德国人抓了很多东欧居民到德国奴工。所以俄国战俘一般是去集中营强制劳动。待遇比犹太人好,起码没听说专门针对俄国战俘的灭绝营。 法国和其他国家游击队的话,是按照间谍处理,直接抓到集中营。

打仗的话战俘待遇肯定是比普通人好,战俘的话是两国国家政府打交道,如果是占领地居民被俘虏的话,德国政府说了算,那他们想怎样处置你就完全看心情了。


振远军事交流


二战德国对待战俘带有严重种族主义倾向,主要由于希特勒上台后进行的种族主义制度有关。



西欧美国家战俘:二战德军向西欧洲进攻时,对西欧美各国战俘相对来说是非常好,严格遵守《日内瓦公约》条令。当法国等西欧国家战败投降后,面对几百万盟军战俘德军干脆直接释放了他们大部分人(投降国家)甚至在他们当中招募了大量的“志愿兵”。按照法西斯种族主义标准:他们都属于高等种族,甚至允许与德国人通婚!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能释放,由于英国还在抵抗因此英国战俘还被继续关押,后来美军参战后也继续关押了抓来的美军战俘,美英战俘大都关一起同样享有《日内瓦公约》保障。但是按照种族主义标准,黑人大都会被枪决,其中最早法国投降时,德军就处决了大量非洲籍外籍殖民地士兵。



东欧国家:按照法西斯种族主义标准,东欧国家绝大部分都是“劣等种族”。波兰灭亡后,德军对波兰还带有一定的历史报复原因,而且波兰军队中有大部分犹太人。综合上述原因,对波兰战俘大都关押,建设大量的集中营,以各种劳务折磨至死。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依旧如此。其中国防军有一条铁的命令无需审判可以直接“处死政委”。苏军大部分战俘基本为两波人:一波人被征募“俄罗斯解放军”与当地治安伪军中,德外籍军队;另一波都被关押至集中营做劳务折磨至死!



因此德军战俘标准都是种族主义制度的,对西欧按《日内瓦公约》,东欧大都带有偏见歧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