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必然意味對抗嗎?對待「叛離」父母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智竅


我一直都不主張把青春期稱為“叛逆期”,因為這樣的稱謂會給家長和孩子以誤導。

所謂青春期,其實就是孩子從兒童期到成人期的過渡時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著與兒童期截然不同的身心特質,習慣了兒童期孩子的父母突然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更多的情況下父母其實並沒有做好準備。當青春期的孩子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表現出相比於兒童期明顯的獨立自主意識,在猝不及防的父母感受中就好比孩子“叛逆”了,不再是父母習慣了的順從的寶寶。所以,父母面對或即將面對孩子進入青春期,需要做好準備,而不是被孩子迅速的成長拽著走。

首先是觀念上要能正確理解青春期。人類數百萬年長期進化所發展的生理成熟與隨著語言出現開始數十萬年來發展的腦成熟以及隨著現代文明開始百來年的社會化成熟之間不同步,就造成孩子青春期特殊的發育階段。

具體而言,青春期以性成熟為標誌,孩子性成熟了但大腦發育還沒有完善,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發育要遲至25歲才能徹底成熟。所以,墨爾本大學有心理學家建議青春期應該推遲到25歲。

孩子性成熟了,大腦發育卻沒有跟上,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別是社會化程度更是嚴重滯後。

所以,父母應該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由於大腦,特別是前額葉皮層遠未成熟,所以孩子容易衝動、感情充沛、敏感、易激惹。因為前額葉皮層是控制衝動理性思考的最重要腦區。

父母還應該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社會化程度相比性發育嚴重滯後,所以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敏感期,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人前能心智相對成熟,就必須放手並提供支持、創造機會來促進孩子的健全人格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基於上述對青春期的理解,父母就應該努力做到:

一、逐漸放手,儘量讓孩子自己決策,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放手讓孩子承受選擇的結果,切忌不要越俎代庖。

二、保持基於尊重基礎上與孩子的積極互動溝通,青春期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主導影響因素是同伴,那麼父母能與孩子建立亦親亦友的親子關係,就能Hold住順暢的積極溝通渠道。

三、提供完全的支持,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都全力支持孩子。當然,如果前面一二做到了,孩子做出的選擇就不會亂來,所以父母也無須擔心孩子會亂來。相反,如果前面一二做不到,父母越不放手,越是溝通不暢,與孩子有衝突,特別是情緒上的衝突,那麼孩子就越可能亂來,越可能嘗試高風險行為。

四、拋開對孩子的單方面期望,不懷偏見地去發現和了解孩子,並悅納孩子。孩子的某些重要特質會在青春期逐漸顯現出來,例如孩子的性取向。如果父母懷有偏見和單方面的期望,就可能激發親子衝突,給孩子帶來輕則誤導,重則戕害。

五、記住,父母是孩子永遠的港灣,是孩子無論是遭遇失敗挫折還是受到排擠打壓,父母都應該是孩子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


唐映紅



希望的是自己學會理解、包容、認真的去對待你的父母做出的行為。

其實青春期並不是什麼壞事那更不是好事,其實每個人都有青春期 任性、叛逆、與父母較勁

青春期是成長的一部分,父母應當的去做思想工作 儘量不要動手打孩子,因為打孩子的話給他是另外的一種感覺 就想比來說如果您與他交流溝通做思想工作 他或許會覺得你囉嗦 那如果你打他可能她對你就是一種恨! 建議父母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去實施暴力。

如果你是真正青春期的你 看到了這裡 你非常迷茫 非常無助感覺不到父母對你的愛 感覺父母對你只有討厭,那你錯了

中國式父母都是非常“嘴硬”的 有的話只是在心裡 你可能感覺不到他們對你的愛 但是他們在背後為你做的一切你會為之感動 你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父母也離不開你們 父母對你說的虛心去聽 理解 包容 感恩父母 以後你會發現那個最愛你的人是你的父母!

這些方法只是建議!感恩

1、放鬆精神和身體

轉移注意力,不去想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做你自己感興趣的事。譬如參加一些活動,做一些體育鍛煉,讀一本喜歡的書或聽一些舒緩的音樂。

2、做自已應該做的事

儘管人生中有很多的挫折和壓力,只要專心做事自己喜歡的事和應該做的事,就會使自己情緒變得穩定,泰然自若。

3、讓自己快樂起來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合理性,要平靜地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不以沮喪和煩惱來“懲罰”自己。

4、冷靜考慮自己的對策

把不痛快的事、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歡和信任的人——朋友、夥伴、父母、老師傾訴出來,得到同情和幫助。這是很好的心理治療。寫日記,必要時求助心理諮詢熱線電話,也是心理治療的好方法。


風水知識學堂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眼裡的對抗,在孩子的內心裡其實只是一種“我想自己做主”。不同階段的孩子,父母要調整不一樣的教育方法,青春期也不例外,只是,這時期的調整比其他階段要調整的幅度會更大一些。

1、轉變溝通方式,多用商量的語氣與孩子交流。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是蹭蹭蹭直線往上漲,他更多的是想嘗試證明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繼續使用單向的教育方式,那隻會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疏遠。如果家長使用商量的口吻,給孩子建議和提議,耐心給孩子說明其中緣由,但是又不剝奪孩子的選擇權,才能讓孩子產生信服,並且相信自己擁有平等的交流權和選擇權。

2、觀察孩子的興趣,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語言。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的思想也逐漸成熟,更多時候他會沉思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而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吧啦吧啦吧啦地講個不停。因為聚焦的點、關注的事和思考深度的差異,父母會想不透孩子在想些什麼,而孩子也並不想多說。

這時,就需要家長多留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孩子喜歡的項目中尋找彼此交流的話題和聚焦點,讓大家不至於尬聊。並且,善於發現孩子興趣愛好並對孩子給予一定幫助支持的父母,更容易獲得孩子的信任,從而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暗中留意比明著干涉更見效。

有些事情,孩子不嘗試過,就不會知道碰壁,沒有試過碰壁的孩子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所以,即便明知道孩子在某件事上會碰壁,但是在可控範圍內,就放手讓孩子碰壁吧。事後再更孩子分析其中利弊,或許會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收穫。

如果每一件事情,不分大小,父母都想在碰壁發生前制止孩子,那是孩子成長的一種缺陷,並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排斥情緒。


發現爸爸


不是所有人的青春期都會和自己的父母進行對抗的。

其實在我看來,青春期的對抗也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話分兩面說:

1、好處:個人認為,在青春期出現叛逆,與父母進行對抗,那麼是孩子用這樣的方式在向外傳遞一種信息“我自己的事情我想自己做主”,這樣的孩子一般是很有主見,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2、壞處:青春期的對抗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和爭吵,也會惹自己的父母傷心和難過,一般的表現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做法,父母很無奈。

如果是你自己本人或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叛離”父母的情況,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調整一下心態:

1、改變溝通方式:父母可以嘗試改變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例如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去試著在可以的情況下,去接受孩子的想法,又或者嘗試換位思考,父母想要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可以幫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減少矛盾。

2、集體外出散心:在某一件事上出現了分歧,久爭不止,可以換一個方式,暫時將事情封存,大家一起外出散散心,放鬆一下,這樣的方式一定程度可以幫助大腦放鬆,也同時也可以想通一些事情。

每個人都有一段叛逆期,就看自己如何去面對和度過它,積極努力的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最重要。


叨叨君257


並不是吧,其實青春期也分很多種。第一種就是叛逆,青春期的時候因為對什麼事情都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再加上也沒有什麼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才會產生叛逆。第二種就是有的人青春期的時候反而會更懂事,這種的話就和家庭、接觸的人群有關係了,接觸什麼人就會被什麼人影響。對於叛離父母的話一定要和父母多溝通,要大膽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你只有去多交流才會明白很多事情的好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