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阎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讲出理论的温度

编者按: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魅力,讲出理论的温度,增强理论的阐释力、说服力、吸引力、穿透力,让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是有温度的理论,教学要联系实践讲出理论的温度,教师要用情感的温度、话语的温度、教学方法的温度来讲好理论的温度,从而增强理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多种衍生的教学方法手段。其中,理论教学是主体和本要,其他是辅助和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让这些理论入学生头脑、进学生心灵,外化为行动,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种改革和创新都是围绕此目的而展开的。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任务,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迎接多元社会思潮和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用理论解释和回应新时代出现的新实践、新现象、新问题,如何为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的大学生解疑释惑,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提高课堂学生的抬头率,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亟待持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创新,但根本之道还在于要深入挖掘和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魅力,讲出理论的温度,增强理论的阐释力、说服力、吸引力、穿透力,让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

阎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讲出理论的温度

一、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是有温度的理论


理论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的高度凝练和逻辑化总结,因而它总是以抽象的、枯燥的、灰色的、冰冷的形态呈现。但是,理论在内在本质上却是温暖的,有温度的。理论的温度不仅表现在理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价值取向,而且还体现在任何理论都来源于真实的、火热的实践,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释放热量。思想政治理论也是有温度的理论,其温度来自理论本身、来自实践、来自理论的实践运用。

1. 思想政治理论自身有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理论等,具体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就蕴含在理论的特质之中,表现为理论所体现的人民立场、蕴含的人文情怀、彰显的价值取向。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主要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明确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党性原则、人民立场,以及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主要讲授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的基本立场仍然是人民,一条主线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主要讲授的是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主要讲授的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旨在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整体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的理论,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显然其温度也就蕴含在这些理论内容之中。

2. 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源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之所以有温度,是因为这些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是在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这些理论本质上也是有温度的。比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人阶级面临的苦难的深刻感知、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深切体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论原则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亲身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力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课题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试想,离开实践,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3. 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表现为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如何产生,而重要的在于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2]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的理论,一方面都来自火热的社会生活,来自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每个理论的背后都有鲜活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这些理论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不仅如此,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伟大实践才能成功,反过来又赋予这些理论以温度,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更加生动、鲜活,有血有肉。

阎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讲出理论的温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实践讲出理论的温度


理论有温度才有生命力,理论的生命力源于它能够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解释和回答现实问题,揭示真理。相反,“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3]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实践讲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伟大实践、伟大成就、伟大人物和丰富故事,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回击错误思潮的歪理邪说,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使思想政治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升温和释放能量。

1. 联系实践讲理论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内容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催生理论,理论引导实践,这是理论和时代的逻辑。只有讲清楚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前因后果,才能让学生认清这些理论的价值,把握理论内容的要义和精髓,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是有温度的。讲思想政治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4]由此可知,针对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枯燥的表象特点,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必须结合实践,讲清理论产生的本源,讲透在理论实践过程中的动人故事,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滋养理论。比如,讲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内容和意义,就不能不讲毛泽东撰写的《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的背景和内容;讲毛泽东思想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等,就必须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因为毛泽东思想既是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又在实践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成为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认同、乐于接受和践行的理论,因而才能转化为引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和物质力量;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把“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道理讲深讲透,让平面化的理论变得立体化和可触摸,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会温暖人、感染人。

2. 联系实践讲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

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指导实践,要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动能和实践的成果。联系实践讲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一方面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解读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和举措。比如,讲“原理”课,就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分析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和重大战略举措的哲学基础;讲“概论”课,就要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指导我们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中国之治”的丰功伟业。通过这些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理论讲解,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此外,讲“纲要”课、“基础”课,也都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思想的力量,与不断涌现的时代英雄楷模的光辉事迹结合起来,让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和力量。

3. 联系实践讲理论指导的成效

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不仅表现在理论的实践价值上,还体现在理论的实践效果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的实践成效更有证明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要重视运用相关理论阐释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成功的奥秘,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增强理论自信。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些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成就和成功,展现了理论的力量。事实上也是如此,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们夺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阎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讲出理论的温度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情用心用策讲出理论的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同时也要反映在教师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上。再好的理论,也需要由人来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广博的知识视野、精湛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增加理论教学的温度。

1. 要用情感温度讲出理论的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是抽象的,但教师讲课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是固有的和潜存的,但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激活和释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情感的温度来激活理论的温度,用自己的真情真爱为理论教学添柴加温。首先,要用热爱和自信的态度讲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理论,应该带着对理论的热爱和尊崇之心、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之心,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用自己炽热的情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态度诠释理论,传播理论,为学生做表率。其次,对学生要有温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教师在课上课下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师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要有温度。理论用文字来记载,用话语来表达和传播,而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表达应该是丰富的,既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高度的学术话语,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要求的政策话语,又有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大众化的生活话语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对象等教学要素选择相应的教学话语,让学生从话语的温度中增强对理论的接受和认同。

2. 要用知识的厚度增加理论的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容丰富,课程的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政策性、时政性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才能够把深奥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理论“顶天立地”,接地气、有人气,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多读书、厚积累,用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学识,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充分展现理论的魅力,让学生尊崇理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学理论、用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切切实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5]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理论、信理论、用理论。

3. 要用好方法增添理论的热度

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好方法,指的是那些能够把抽象、深奥的理论讲得鲜活、生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方式和手段。这些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阐释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使理论教学全方位、多样化展现温度和释放热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用好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添理论的热度。首先,要把专题教学讲得有温度。专题教学重在讲理论,但照本宣科讲理论只会把理论讲得枯燥无味,相反采用好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就能够把理论讲得鲜活和有温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精心设计,综合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把专题教学讲得有温度。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地讲授内容;二是要有教师自己讲、学生讲、专家讲、干部讲、模范人物讲相结合的多元授课主体;三是要嵌入讲授、讨论、视频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要把讲理论与讲实践结合、讲大道理与讲小道理结合、讲书本知识与讲社会知识结合,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在专题教学中集聚和释放思想政治理论的温度。其次,要用好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是有温度的教学方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参与融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认真准备、课堂分组讨论、集中交流、教师总结等环节,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参与的热情,实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搜集加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再次,要释放实践教学方式的温度。实践教学本身也是有温度且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定期或不定期、集中或分散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零距离接近实际,感受火热的社会生活,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对理论的认同。最后,要用好既有思想又有故事,生动、形象、直观的影视类教学。通过文艺演出、影视教学、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等,以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去展现理论的魅力,体现理论教学的温度,从而达到了感染人、教育人、提升人的育人效果。

4. 要用实践教学活动聚集理论的热量

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就来自伟大的实践,而伟大的实践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滋养,同时也需要我们用思想政治理论来解释和回答实践中的新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在社会实践中为理论教学加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增添鲜活的材料和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为理论阐释的对象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课题。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时代新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回答和破解,学生有许多思想迷茫需要我们解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现实,走进实践,不能坐而论道,要把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理论阐释宣传工作。要深入实际,贴近群众,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讲群众想知道的事、听得懂的话,把党的理论和政策送到群众中去,让党的理论真正掌握群众。再次,要把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回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既要求我们带着理论和问题走进社会实践,又要带着火热的社会实践素材回归课堂。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充实理论内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创造性的实践中汲取能量、吸收营养,把改革开放实践中鲜活的材料、取得的成就、英雄事迹、人物故事、实践经验等素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走进实践,又要回归课堂,让大学生理解理论之源和实践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与接受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5,65.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4]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9.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作者:阎占定,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