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對人性的瞭解少


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對人性的瞭解少

作者: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 1 —

在歷史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擁有淵博知識的人一般都比較驕傲。

在我國,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有知識的人一般喜歡去做官的,而做官是一種管理和服務的工作,然而,一些自命清高的知識分子又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情結。

在國外的中古時代,知識通常是由僧侶階層掌握的,他們代表著道德上的高地。

上帝創造的伊甸園裡面有兩棵樹,一棵是生命之樹,另一棵是知識之樹,而上帝所禁止人們偷吃的恰恰是那一顆知識之樹的果實。因為吃了知識之樹上的果實,人們就能夠明辨是非,從而擁有聰明才能和智慧。

上千年來對知識和知識分子的重視,使國人雖然討厭“恃物/權傲才”的人,但在我們傳統文化中對於恃才傲物、傲權的人卻非常寬容,甚至有許多讚賞和推崇。

譬如,對於李白這樣的天縱奇才、大名鼎鼎的超級名人,其嘚瑟甚至狂妄,可是人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李白戲弄高力士、唐貴妃這樣的皇親國戚的故事被編成戲劇、評書而被千年傳唱。

在這種文化下,一些有知識、有才能的人很少考慮如何去與人相處,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心裡形成了一種扭曲的觀點:

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對人性的瞭解少

第8次印刷已上市,京東噹噹淘寶新華書店有售

有知識的人就應該張揚,說的話只要是對的就不需要照顧聽者的感受,要不就是聽話的人有問題,沒有雅量、心胸狹窄等等。

— 2 —

當年20歲的咸豐皇帝繼位後,為顯示自己的胸襟和明君氣派,下詔“求言”。

以謹慎聞名的湖南年輕、耿直的老實人曾國藩就信了,然後很真誠的直指咸豐皇帝的三個缺點,並且將自己的摺子送回老家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傳閱,以顯示自己是一個有立場的人。

他的摺子核心意思是批評咸豐皇帝的三大不是:

一是見小不見大,小事精明,大事糊塗。他批評皇帝有“瑣碎之風”,“謹於小而反忽於大”,天天把精力用於挑大臣們禮儀疏漏之類的小毛病,苛於小節,疏於大計,對派往廣西鎮壓起義的人員安排不當。


二是“徒尚文飾,不求實際”。鼓勵大家進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見,其中有些是很有見解的,可是結果卻都被批成“毋庸議”仨字而已,沒有一項落實。


三是剛愎自用,飾非拒諫,出爾反爾,自食其言。

看到這樣的建議,你什麼感觸?相信普通人看了也會十分惱火,更不用說年輕氣盛、想沽名釣譽的小皇帝了。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疏上,帝覽奏大怒,摔諸地,立召軍機大臣,欲罪之。

咸豐皇帝真想治曾國藩的罪,無可奈何其他大臣苦苦求情,更重要的是咸豐皇帝不願意落下氣量窄小的評價。

可以看出,雖然咸豐皇帝最終沒有因為這個奏摺治曾國藩的罪,但是在其心中卻對“曾國藩”有了成見。

除了給皇上的摺子,在社會上和工作中的曾國藩也是這樣,最終,“憤青”曾國藩變成了“孤家寡人”。

後來他母親去世時,曾國藩請假回家守孝三年。在這三年中,他不斷自省和反思,並對世態進行深入觀察和分析,最終,他改變了自己,這才有了後來的“

外圓內方”、成就一番事業的曾國藩。

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對人性的瞭解少

他認識到,在短時間內,僅以一己之力很難去改變整個社會的陳規陋習,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也必須與大部分同僚、上下級之間建立相對和諧的關係,才能使自己有機會去實現個人的抱負。

同時,他還認識到,如果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與各式各樣的人物建立好關係,

雖然他仍然有自己內心堅守的原則與底線,但是在外在表現上已經不是那樣咄咄逼人、非黑即白了,而是去適應、去利用各種資源與人脈,從而去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

— 3 —

小孩子們看電影和電視的時候總愛問:那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在他們眼裡,世界上的人是可以涇渭分明地分出好人和壞人的,但這種幼稚的認知在社會上時則會處處碰壁。

從人的成長來看,作為一種動物,人無疑是弱小和珍貴的。所以人類擁有了所有動物中最長的被庇護成長的時期,從嬰兒到大學畢業這十幾二十年的過程中,人們都在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懷”下生活、生存,這個時候的年輕人看到的世界其實不是真實的世界,是我們成年人為他們創造出來的、過濾過的“美好“世界。

所以當大部分年輕人走向社會的時候,會對現實有“天真和幼稚”的預期,但當看到真實的社會的時候,他們就會憤世嫉俗,當看到社會上的陰暗面的時候就會恨之入骨,當看到與自己年幼無知而“假想”出的世界不一樣時,就感覺”三觀“崩塌了。

但成年人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想象而變得更加美好,而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滴的改變才會如意起來。

作為有志於成為專家的人們,需要儘早擺脫“天真和幼稚”狀態,不要認為社會是非黑即白,不要以直言為榮而不考慮交流對象的感受,不要認為自己滿腹才華就應該受到重視而相信社會不會滄海遺珠,不要認為前輩有義務幫助你而讓你不顧起碼的禮貌。

你還應該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而且每個人都有各自性格上的弱點和好惡,由於生長環境的差異致使其看世界的角度都會有所不同,因而,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際關係負責,並與你所在環境的各個成員友好相處,而不能自認為整個社會對你都不友好,從而將自己的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對人性的瞭解少

許多有才華、志向的人就因為陷入這種無休止的鬥爭中不能自拔,最後自己成為了社會的冷嘲熱諷和批判者,而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建設者,這樣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才華,而且也讓自己失去了很多得以成長的機會。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認為:“一個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領導者需要灰度,專家也要能夠容忍這個世界的灰度。灰度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對,也不是錯;既不是好,也不是壞;是一種融合體,而不是走極端。

灰度思維既不是“非白即黑”的反向思維,也不是“白加黑”的並存思維,而是“黑白融合”的和合思維。

任正非曾經說過:“在變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觀點都是容易鼓動人心的,而我們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們需要的是灰色的觀點,在黑白之間尋求平衡。”

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個人的努力和有價值的實踐都極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夠與自己所在的環境建立相對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其他人有意無意施加的阻力就可以讓你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而個人也會陷入無盡的鬥爭和衝突中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成為怨天尤人的怨婦一般。

— 4 —

你也許會想“我又不是人民幣,怎麼能讓人人都喜歡我?”

沒有人可以做到讓人人喜歡自己,作為一個想成為高手的人而言,你不必去學習那些奴顏婢膝、溜鬚拍馬的技巧與方法。

實際上,也只有那些真正有自己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人,才能真正地贏得人們的尊敬。但每個想有所成就的人都應該學會洞察人性、理解人的弱點和缺陷。

達爾文曾經說:


“我們必須承認,儘管人類有著所有的高貴品質(具有對最為卑劣的人的同情心,具有善心,不僅僅對人,還延伸到最為卑微的生物;具有上帝般的智力,滲透到太陽系的運動和構成),但人仍然在他的身體裡承載著出身低微(注‘來自於動物所抹不掉的烙印’)。


譬如,每個普通人的內心深處都會妒忌、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域而因循守舊,哪怕明明知道自己觀點不正確,也要堅持和固執等。”

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人性弱點,為了完成我們的目標,我們需要承認這些弱點並勇敢面對它。

當你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去激發人性惡的一面,而是創造讓“善”發揮的環境,只有這樣你才能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歌德說“希望其他人能同我們相協調是非常愚蠢的,我從來沒有這樣希望過。我總是把每個人都看作獨立的個體,我努力去了解他的所有特點;但是從他們那裡,我從不希望獲得進一步的同情。這樣一來,我就能夠同每個人交談,並因此獲得不同性格的知識和控制生活所必需的圓滑機敏。”

你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對人性的瞭解少

雖然我對卡耐基那句流傳甚廣的“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一直持懷疑態度,但這無疑從側面說明在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要想有所成就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和人際關係。

別忘了發明情商的丹尼爾•戈爾曼也是一個美國人,這說明,即便在美國的任何領域,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與人交流相處時讓人感到舒服,並贏得人們的認可與信任,也是想要有所成就的基礎。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