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多奎在《打龙袍》中“见皇儿”一段属于什么唱腔,哪里的口音?

爱沙52873


李多奎唱腔,收音干净,又极富弹性。现而今的老旦,十人当中九人要学李派,原因无外乎造诣高、好听、观众喜欢。



《打龙袍》中,“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一句中,最大的特点在“儿”字上,将母子多年不见的思念之痛、失子之痛融入其中。如果说什么口音,因为李多奎是河北河间人,难免有当地口音,但是重点应该在他这句唱腔的情感表达上。

李多奎,从小就进入庆寿和科班学戏老生,赶上“双下锅”时兴,于是梆子老生和皮黄老生都唱。因为嗓子变声期比较长,于是就开始学习拉胡琴,自拉自唱,自己研究。过了十来年,他嗓子才回来。当时一位叫做赵子怡的老票友说,李多奎的嗓子有雌音儿,去学老旦吧! 李多奎回家跟父亲一商量,觉得这个建议可行,于是就拜了罗福山先生为师。李多奎有一个想法,想“站中间”唱,于是自己又研究龚云甫先生,整体的唱法、唱腔创作都遵循龚云甫,之后龚云甫还将自己的龙头拐送给了李多奎。

京剧老旦的发展改进,李多奎做了很多。唱腔改革上,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钓金龟》里“小张义在一旁他不睬不闻”的唱法被叫做“苦姜丝”,就是李多奎就发展来的。 在新戏的创排、新腔的编创上,他与裘盛戎合作的《赤桑镇》是最好的例子。这是一出创排时间只有半个月,但是却一炮而红的小戏。
当时,已经63岁的李多奎为了能在七天之内完成唱腔的编创工作,叮嘱妻子这几天谢绝见客,也不准孩子们打闹,自己吃住都在后院的小二楼上面,七天里他只见过大女婿一个人,是为了让他帮自己润色唱词。第八天到排练场排戏的时候,球队恒荣连连拱手说:“二叔,日子这么紧,可太难为您啦!” 1961年5月,《赤桑镇》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可谓大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