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我相信心理学,但我不相信中国的心理咨询师

很多人理解的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某位老师

我相信心理学,但我不相信中国的心理咨询师

我是一个一边做外贸赚钱养活自己,一边接待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

在网上发了一篇招募来访者的帖子,而后慢慢偶尔一两个月会来一两个人。

而来的人,和我慢慢工作接触交流之后,都开始说,自己一直这么多年都是依靠自己度过一些人生的关口的。

我就问他们,你为什么不去尝试心理咨询。

他们表示,我尝试过,去过医院,医生三分钟,让我填了个表,问了我几个问题,然后给我一个诊断。

让我去吃药。

我觉得太潦草了些,也听朋友说,这些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

我不想吃。

之后去了机构,发现心理咨询太贵了,压根承担不起,我试过一次,也不过是想极力的留住我。想让我再消费的感觉。

我于是开始不信任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了。

总感觉他们也很缺钱也有很多问题的样子,那如何帮助我呢?

如果他们都不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那他们告诉我的那些是不是也是一些理论而已。

还不如自己自学呢。

不过你到挺别致的。把这个当作爱好来做,可以全心的关注接纳一个人。

是啊,我自己本身去过医院,机构,学校,EAP呆过,总觉得那些都不是心理咨询的模样。

不是仅仅两个人互相陪伴成长的关系。比如机构的咨询师也必然要回报给机构一部分以维持运行。

医院人流量太多,医生根本无法保持一个小时的咨询时间。

EAP通过活动来支持员工的心理。可是最终服务的也是公司,而不是一个个个体。

我能理解他们不相信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因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实在活得太苦逼了。

无法真正通过心理咨询活下去。

也许你会以为收费那么高怎么活不下去。

但真正挤满了来访者的是那些有名气的咨询师。

比如武志红工作室。武志红一个人的咨询量,和收入。等于是他旗下10几个工作室除他的咨询师的收入。

也就是20%的人能通过心理咨询活下去,但另外的80%都举步维艰。

生存艰难。

现今,大家看着自媒体心理上面的很火就以为心理学在当下很火。

火是因为大家需要,但真正愿意付费的人极其少。可能全中国的所有咨询师加起来的一年总收入达不到一千万。

我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大市场但小众需求。

大家都知道自己可能需要心理学帮助一下自己。

但是否真的愿意求助,还是得需要你准备好。

心理学的未来也需得我们一个个心理学人去努力奠基。

也许我最终可能应该只是那80%。

但好在,我只是把他当作爱好,希望可以有一辈子的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