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很多人天然的喜歡和老人聊天。一來是因為農村老人都經歷過大風大浪,看慣了人情冷暖,所以和他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往往很和藹可親,沒有一絲攻擊性;二來是,這些老人會聊到很多很有趣的話題,都是他們一輩子積累下來的人生經驗,自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其中這些農村老人說的那些俗語、諺語、俏皮話,尤其引人讚歎。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有的的俗語,一出口,你就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內心還是覺得總結的真精闢;有的俗語,說出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你卻不明白是啥意思,老人一解釋,就會恍然大悟。這個過程是特別有意思,而且還有營養的。今天咱們說說這些農村俗語,看看你聽過哪句,覺得哪句有道理。

買牛要買抓地虎,僱人要僱二百五。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都是種莊稼的好把式,而以前種地又離不開牛,所以農民對於什麼樣的牛更有利於耕種,那眼睛是很毒的。所以在過去,農村人去牛市選擇牛的時候,會挑來挑去,其中有個很關鍵的因素也決定了老農是否選擇買它。這個因素就是這句俗語“買牛要買抓地虎”裡的抓地虎。所謂抓地虎,就是牛在耕地的時候是不是能穩穩的把梨往前拉,它的腳能不能把地抓牢了。一般能成為抓地虎的牛,基本上四條腿要又粗又壯還得短,因為只有這樣,牛才有勁,才拉得動重犁。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僱人要僱二百五”,這意思其實很明顯,只不過農村人說話比較直接,二百五其實也只是虛指,並不是罵人。以前農村有地主人家,地主在招長工的時候,就會選一些老實本分的莊稼漢,不要那些吊兒郎當的人。其實放到現在,也有不少企業招人,喜歡招吃苦耐來的工人。

一年學成個買賣人,一輩子學不成個莊稼漢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為什麼說“一輩子學不成個莊稼漢”呢?這側面也反映了種地不是那麼容易。一顆糧食的生產,需要農民從年初就開始準備。什麼時候耕地?什麼時候耩地?什麼時候鋤地?什麼時候收割?什麼時候碾場?這些都有講究。耕地的時候,什麼樣的莊稼耕多深,耕的好不好也有說法。耩地的時候,禾苗是稀是稠,隴寬隴窄這都影響莊稼的收成。反正每個步奏,沒有人教,肯定不懂,即使教了也不一定會。每個村裡,別看都是種了多年地的老農民,其實真正種莊稼的好把式還真不多。所以有的農村,每個小組裡,都會安排一位種地能手,不然很影響來年的收成。因此農村人就總結了這句“一輩子學不成個莊稼漢”,同時這裡也有自謙的意思。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至於“一年學成個買賣人”,這個好理解,做買賣嘛,就是倒買倒賣,中間賺個差價,只要會數學,這個就能幹。但是也不是說,做買賣就簡單成這樣,真正做好的,這裡面也有學問,具體咱就不說了。這個和郭德綱說學相聲的道理一樣,門檻很低,什麼人都能幹,但是要想學成精,學成名,就不那麼容易了。

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農村俗語很好的概括了騾子、馬、驢,在農業生產中的不同用途。為什麼說“上坡騾”呢?因為騾子在農業生產中是僅次於牛的工具,有時比牛還要更有效率。因為騾子習性比牛活潑,比馬穩重,比驢更能負重。在很多農村,我們看到在地裡幹活的那種和馬很相像的動物,都是騾子。所以當農民要搬用某些重物的時候,都會選擇騾子,尤其是在上坡的時候,騾子的優勢就更明顯。

農村俗語“上坡騾子平川馬,下坡驢子不用打”啥意思?有道理嗎

“平川馬”就好理解了,所謂一馬平川,就是說如果在平地上的話,人們在運輸東西或者趕路,都會選擇馬。因為馬的速度是最快的,尤其善於奔跑,這一項上,明顯優於騾子和驢。“下坡驢子不用打”,我覺得其實這句話也就是為了和前面所說的“上坡騾子平川馬”做呼應,連起來的話就會使這句俗語特別連貫且朗朗上口。因為下坡的時候,哪個動物只要習慣了,也不需要鞭打。但是也可能有這種考慮,驢相對比較小比較低,所以在下坡的時候會更快更穩,因此在下坡的時候會選擇驢來做運輸的工具。

看完這幾句農村俗語,你有沒有感覺到,咱們農民是既有智慧又有幽默感呢?其實像這樣的農村俗語有很多,咱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每一句農村俗語的形成,都是前人經過了多少年總結出來的,放在現在來說,依然不過時。

你還知道哪些既有趣又充滿了智慧的農村俗語呢?一起分享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