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上至締造者克魯伊夫,下至基層各梯隊教練,都幫助拉瑪西亞在培養足球人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設計出了一套科學完備的訓練體系。拉瑪西亞的成功與此密不可分。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有別於許多青訓體系訓練方法的是,拉馬西亞不要求強度和先天條件。拉瑪西亞少年隊教練卡佩利亞斯解釋說:“俱樂部所有梯隊的球員每天最多隻訓練一個半小時,我們從來不會訓練超過一個半小時。”這其中,U8和U9年齡段球員一週訓練3次,外加週六的一場比賽;U12 以上的梯隊每週訓練4次,U16以上的球隊每週訓練5次,每週末有一場比賽。

拉瑪西亞在球員15歲前絕不安排體能訓練和身體訓練,而是主要通過有球訓練練習技術,此外,也有一些位置上的訓練。除守門員位置外,除非因為傷病進行恢復性練習或出於個人身體原因,一般也不設立針對個人的單獨訓練。研究顯示,過度的訓練量以及不合理的訓練方法,已經成為給青少年運動員造成運動創傷、心理傷害,從而影響他們身心成長髮育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從時間和體力強度上控制訓練量是非常必要的。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在西班牙,球員個人技術比較細膩華麗,團隊傳接球配合精準巧妙,控球率高,整體戰術好,但球員的體能卻相對較弱。據此,拉瑪西亞人將教學分為了兩個階段。

在低年齡段,拉瑪西亞更注重發現哪些兒童對足球有超乎尋常的興趣,並引導他們保持和提高這個興趣。拉瑪西亞不會要求體測成績或身高,因為足球應該積極地促進和幫助這種成長,而不是給這種成長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已經證明,在少年時代身材矮小、體能不好的球員,後來很多都成為了優秀的職業足球運動員。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在低年齡段,拉瑪西亞著重於將基本技術練精、練好,訓練多以一個個體驗式的足球遊戲串聯而成。讓孩子們在沒有任何外力強迫的情況下踢球,教練員們不過多地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更不強加苛刻的規則,使小球員體驗到足球的魅力,也為其一生鍾愛足球運動打下基礎。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來到高年齡段,球員步入“定型”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個人風格,場上位置也基本確定。這時再開始針對其弱項和身體發展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體能訓練。這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很多在早期足球訓練階段可以避免的運動創傷,也很好地引導和提高了少年兒童對足球的興趣,樹立了小球員的信心。

拉瑪西亞足球的核心在於:“足球是一項團隊運動

因此,在拉瑪西亞整個青訓過程中,他們的要求始終如一,那就是:要在傳接球上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要經常進行視野觀察訓練,要牢牢控制住足球不允許丟球,要能在攻防轉換時幫助其他位置上的隊友。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控制整場比賽的節奏。

此外,在近幾年,拉瑪西亞還實施了“20原則”和“40%規定”。

“20原則”是指每個梯隊的球員不少於19名也不多於21名。不過,拉瑪西亞青訓系統各個年齡梯隊的球員已經覆蓋所有的位置,以防一些未來之星中途退出。

“40%規定”是指在青年隊二年級之前的所有比賽,每一個隊員整個賽季的出場時間都不能少於賽季全部比賽分鐘數的40%。從競技和選拔的角度來看,由於兒童和青少年選手處於一個身體和足球水平變化最快、最不穩定的階段,給每個隊員足夠的上場時間,不但能最大程度上給予小球員發揮的空間,也使教練組對小隊員的評定和選拔儘可能客觀和全面。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今天,無論在行政化管理還是市場化管理的環境下,足球都已經向高度的專業化方向發展。如果我們能夠科學地借鑑好拉瑪西亞的成功經驗,那麼中國足球燦爛的明天就一定能夠到來。

拉瑪西亞專題 ⑤丨科學訓練鑄就的偉大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