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家长微信群的建立体现了班主任的什么角色?

fengyongyao


建家长微信群确实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家校沟通……

但班主任在家长微信群中的角色定位,却可能往往事与愿违。

一、管理者 VS 24小时在线客服

身为群主,可以动辄“@所有人”,发布通知公告,家长纷纷回复“收到”、“谢谢老师”及溢美阿谀之词,班主任俨然手握权柄的管理者,那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不要太享受!

但万万没想到,家长还有这种操作:



这种情况虽然是非常极端、罕见的,但要求班主任帮忙跑腿、传口讯的家长,就特别多了:



老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各种会议活动表格,哪能24小时在线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个家长微信群,本想方便联系工作,没曾想,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老话说,“葫芦挂在壁上好好的,你取下来挂脖子上晃荡”,怪谁?

二、朋友 VS 陌生人

好友列表里,一长串家长名单。逢年过节,满屏的小红点,都是他们群发的祝福。很感动,很满足。内心里,真当他们是朋友了。

可是,朋友圈却从此没法看,一大半是微商广告、养生文、震惊体谣言,设置屏蔽到手软。

有些家长连微信群也不放过,公然发布广告、低俗小视频,乌烟瘴气。踢出去?自然不敢警告,两句,也有撕破脸的可能,进退两难。

还有满屏令强迫症患者抓狂的语音小红点……


这才发现,你们不是朋友,是陌生人。生存在不同圈层,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志趣、爱好以及三观,根本不该互相打扰。

三、合作者 VS 破坏者

家校共建、合作共赢、相互沟通、宽容理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基于以上美好期望,建立家长微信群,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打通,似乎意义重大。

可是,总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不和谐声音出现:

我一直怀疑,让所有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到底是不是好事。当不同见识、不同诉求的声音混杂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任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都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

以我校某次研学旅行活动为例,这本是国家力推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但因为涉及收费,需要征求家长意见,结果有些班级因家长部分反对,活动只能取消。

上个学期开学初,因入学新生数超预期,课本不够,有少数学生暂未发课本。个别家长在微信群表达不满,恶意猜测并起哄,结果大量家长被煽动,听不进老师反复解释,差点组织到教育局去“讨说法”。

班主任建立家长微信群,目的是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班主任的角色是活动组织者,家长是活动参与者,家长微信群有公共属性。

但微信又是一个较为私密的通讯工具,微信群本身也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核心要素是“人以群分”。用私人工具处理公共事务,很容易导致角色混淆。

其实,建QQ家长群更好,设置为全员禁言,只有管理员可以发布消息。若有个别需要沟通的,私聊即可。


毫米


我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惊讶。因为我刚好在想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会想这个问题呢?

上星期学校发了通知各班主任转发信息给家长,要求做禁毒的等三项问答活动还要求做了题的截图。

今天上午又紧急通知要班主任发信息给家长群,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打扫家门口。当然也要发图片到群里。

说实在的很想删掉微信上各种群,教职工群,班主任群,家长群。我就想一心教书,这年代都很难。当了班主任更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教学以外的事情上了。

就因为家长群,看似有利于家长和老师沟通。现在看来弊大于利。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班主任是不会把成绩公布在群里的,有规定的。班主任也只是在完成各种任务。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吗?未必。

教书生涯中不知道通过微信工作的时间还有多长,有些厌烦了,因为找不到意义在哪。

微信群,只会让学生,老师,家长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缺乏各自的尊重。


化学姐话教育


家长微信群的建立,目的是要促进家校沟通!小到让家长了解学校孩子的作业,学习生活情况,大到反馈学校的重要通知等等!老师的作用就是牵线搭桥!

然而,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家长微信群里出现了很多违和的声音:指责、拍马屁、甚至谩骂!这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