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太祖朱元璋赐的免死金牌为何不能救李善长一命?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李善长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朱元璋刚起事时李就投奔到他的麾下,是其军中资历很深的老人。李善长极得朱元璋信任,两人情谊甚笃。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李亲手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被元璋倚为肱骨,因此成为明代开国功臣中数一数二的显赫人物。加上他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彼此的关系更多了几分亲近。

俗话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曾经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兄弟,在大功告成之后,渐生嫌隙,终至反目。在东征西伐、逐鹿中原的艰难岁月里,李善长敢于任事,多谋善断,原来是很值得点赞的长处和优点。而在扫平群雄、建立明朝之后,这一长处不免被人诟病为擅权揽政、独断专行,为已登基称帝的朱元璋所不容。况且,朱元璋生性猜忌、多疑,李善长不知因时而变多反躬自省,他并不收敛,自然离塌天之祸不远了。

李善长劳苦功高,深孚众望,朱元璋自然不敢亦不愿无端治罪,他需要等机会。一次,李善长患病在家调养,他上疏恳请辞官(古称“致仕”)。他的本意是做做表面文章,皇帝肯定会温谕挽留。不料朱元璋顺水推舟,立即批准他辞职归乡。李善长如此做不过是表示谦逊,这也是历代大臣的惯用手法,谁知一下子就丢了相位,心里叫苦不迭。

汪广洋随即升任丞相。他也是追随朱元璋很久的淮西旧人。他当宰相3年,庸庸碌碌,毫无建树,随即被罢相。下一位宰相便是胡惟庸。胡惟庸一向精明干练 ,多次受到李善长的举荐和提拔。胡惟庸当了宰相后,朱皇帝发现他遇事有所隐瞒、且喜专断,又与李善长来往密切。于是有些后悔罢免了汪广洋,又将汪调回朝廷,以便牵制并监视胡惟庸。

胡惟庸并未警醒,反而更加恣纵。朱元璋忍无可忍,命汪广洋暗中搜集胡惟庸的种种劣迹,好治其罪。汪广洋没有证据,又不敢随意栽赃,便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圆滑态度。朱元璋恼怒,以“朋欺之罪(庇护朋党,欺君罔上)”将汪广洋流放到极边之地。后来,余怒未消的朱元璋竟又派人追赶汪广洋,在半道上截获并将他处死。汪广洋本是胡惟庸的政敌,说他犯“朋欺”之罪,又将他杀害,实在有点冤。


汪广洋死了, 胡惟庸也危在旦夕。几个善解君意的马屁精,投元璋所好上书诬告,揭发胡惟庸结党营私,意欲谋反。借口有了,朱元璋也不派人调查真伪,而是一声令下,将胡惟庸等逮捕下狱。

之后,也不细审,朱就下令将胡惟庸处死,连那几个告密的也一块杀了。这样,速战速决,一切都死无对证。如此,便可省去许多麻烦。

朱元璋表面上结案,暗中却没有停止侦察。 看似风平浪静,内里却暗流汹涌。一张无形的大网渐渐张开,危险已向早就退休回家的李善长袭来。李善长致仕(辞官)后,因其声望和功绩很高,对大明朝政仍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对于这个早就无官无职的老人,朱元璋仍视其为潜在的威胁,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又有人跳出来揭发李善长和胡惟庸过从甚密,一直暗室密谋,欲图不轨。恰在此时,天象异变,有星相家说,必须杀大臣以应灾。于是,朱元璋便赐李善长自尽,这位大明开基的首功之臣(还有一位是徐达)就这样成了牺牲品。他的妻子、 弟、女儿、侄子以及70余位亲族也一同遇害。《明史》记载:李善长临死前哀叹“进亦疑,退亦疑”。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确实,功高主疑,不论你居庙堂之高还是避江湖以远,都在劫难逃。之后,朱元璋干脆将被他视为掣肘、影响皇权的宰相制彻底废除。


【答题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皇帝如果真的要杀一个大臣,岂是一个小小的免死铁卷能阻挡的?

(朱元璋剧照)

这个免死铁卷是皇帝发的,那就可以随时收回,而且朱元璋的免死铁卷还有一个使用前提,那就是谋反无效!

(丹书铁券)

很多人认为李善长死得冤枉,他是帮助朱元璋打下大明王朝的绝对功臣,堪称刘邦的萧何。此人平时行事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可即便是这样,朱元璋还是把李善长杀了,还杀了李善长一家70多老小,这是灭门的节奏啊。

我认为李善长死得不冤,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胡惟庸造反,而此人是李善长所举荐的,他负有连带责任。

自古以来,造反是帝王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胡惟庸行事太骄纵,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朱元璋将胡惟庸灭掉以后,与胡惟庸有任何关系的人都将受到牵连。很不幸的是,胡惟庸是李善长所举荐的,他的责任不可说不大。

二、李善长有二心。

如果说胡惟庸举荐人的身份还不足以让功勋卓越的李善长被赐死,那李善长有二心(或者不臣之心)则足够让他死上一百回。胡惟庸造反前曾三次找过李善长, 让其跟他一起造反。虽然李善长严词拒绝了,可他也没第一时间向朱元璋汇报此事。

(胡惟庸案)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知道谋反的事情却隐瞒不报,这本身就是死罪。而李善长之所以知情不报,他其实是在观望,两边都不得罪,如果胡惟庸造反成功,他可以举荐人的身份继续在胡惟庸手下效力。如果胡惟庸失败了,那和他也没什么关系。

李善长以前在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就曾出现过类似的观望行为,没想到李善长这次又这么干。他以为朱元璋忘记了?

可李善长忘记了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怕你没有参与谋反,但你对谋反的事情知情不报还视而不见,那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朱元璋要求臣子对他必须绝对的忠诚,不能有二心。

三、李善长声望太高,如果不除掉可能会影响朱元璋子孙的江山。

虽然李善长已到暮年,而且已经告老还乡,看起来似乎对大明王朝已经没什么威胁了。

(李善长剧照)

可大家想想,为什么胡惟庸造反前曾三次去找李善长入伙呢?因为李善长的声望和影响力太大了,他作为明朝的功勋元老,为官时已经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要站出来振臂一呼,一定会有大批的文臣武将簇拥。

为了儿子朱标和孙子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必须借这个千载难逢的的机会除掉李善长。

所以,我认为李善长的死并不冤,被查办的时候拿出免死铁卷也没用!


醉爱侃足球


朱元璋的免死金牌,呵呵了!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皇帝更是金口玉言,但是这个定律在朱元璋这里就是个笑话啊,免死金牌就是一个晃着,为啥李善长不能靠免死金牌救命,一句话:逗你玩!!!



明朝的免死金牌就和奥运会冠军的金牌一样,获得功劳就可以拿,数量也很多,当时朱元璋发了免死金牌的人有:徐达、李善长、李文忠、冯胜、傅友德、陆仲亨、费聚、赵庸等34人。哈哈,面对如此泛滥的免死金牌,大家拿到手了,高兴高兴罢了。可爱的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个方法挺好的,为了管理方便还专门制定了法律。
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前后屠杀了四万多文臣武将,不是因为大家都要谋反,而是朱元璋总是在猜忌臣子,朱元璋认为开国功臣们会篡夺自己的江山,于是他就打算先杀掉这些人。信不信,朱元璋自己说了算,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朱元璋能忍得住?一口气把李善长全家连坐了……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弟兄有几个跟着朱元璋荣华富贵?所以呢?免死金牌就是个笑话,免不免死皇帝一句话。李善长拿着把自己玩死了……


史林外传


李善长之死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早已经不是一场单纯意义上的屠杀了,而是一场赤露露的阴谋。


而这场阴谋的发起者正是大明开国帝王朱元璋。
想要真正的了解到这个问题,需要仔细看一下朱元璋在对待皇权和相权两者直接的态度,从李善长的结果来看,朱元璋是极度的偏爱皇权的,更为甚至者希望独揽天下大权于一身,成为中国历代帝王中最为独裁的帝王。
李善长作为明王朝的元勋级开国功臣,朱元璋也在开国之初承认了他的功勋,明朝开国之初,册封公爵者仅仅六人,而元勋功臣李善长是唯一一位凭借文臣的身份入主公爵身份的,这份尊荣可以说是给足了李善长的脸面。
李善长在明王建立之初的职责不仅仅是后勤大主管,还简直调和文臣和诸将之间的种种矛盾。他的作用在朱元璋看来是无可比拟的,可是正是因为李善长长期扎根于武将的身边,这自然也激发了朱元璋对于李善长的猜忌。
大明朝第一元勋功臣和众多武将整天厮混在一起干嘛?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时时惦念着他手中的皇权。
自历代王朝一来,皇权和相权之争一直都是历代帝王的心病,平衡好了这两者自然是皆大欢喜,可是,如果相权一旦一头独大,独占鳌头,那么明王朝面临的将士亡国之祸。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而李善长的死直接的原因是归于“胡惟庸谋逆案”。
可是胡惟庸谋逆案当真属实?恐怕未必。
胡惟庸谋逆案过了十年之后,被渐渐演化成了一场覆灭大明王朝的“通倭案件”。当初干嘛去了?怎么胡惟庸这么大的案子在十年之后才渐渐水落石出?很明显朱元璋是故意这样做。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彻底的解决掉那些和相权相关的人。
已经77岁的李善长此时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他才是朱元璋真正担心和想要处死的人。
李善长之死可以说是一场帝王谋杀案,也可以说是李善长死于了皇权和相权角逐的战火中。
官场本来就如战场,尤其是处于权力中央的人,他们被架在火炉上烤的几率也被在无形之中被大大的提高了。而李善长的不关乎他的年龄,而是李善长背后的那些关系网。
这些才是朱元璋最为忌惮的东西。
而那些所谓的免死金牌只不过是帝王的一个承诺罢了,但是朱元璋即便是一个专权的帝王,他也故意绕开了免死金牌。

因为朱元璋当年所赏给元勋功臣的免死金牌上面清楚的写了:


“除逆谋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定罪是“谋逆通倭大罪”,这也直接绕过了免死金牌,算是给足了李善长应有的面子。

历史总探长


皇帝要杀人,莫说是一块免死金牌,就是十块八块也没用!

李善长难道真的会迷信自己有块免死金牌就可以无忧无虑过一生吗?我想以他的智慧并不会这样想。拥有免死金牌不过是让自己更有些面子,顺带满足下虚荣心罢了,那感觉就是“我有你没有,这块铁皮可是皇帝给我的!”但如果你是个明白人,你心里一定明白,真要有什么事儿,皇帝分分秒秒就可以将这玩意儿抛到九霄云外。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半辈子,虽然没有战功,但是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运筹帷幄,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他还是朱元璋的亲家翁,并且还“导演”过朱元璋的登基大典。有了这些荣誉和功劳,因此在封赏的时候,他位列第一,不但有丰厚的利禄还有朱元璋亲赐的丹书铁劵,也就是免死金牌。

这块铁卷写的清楚,上写“免二死,子免一死!”很简单,就是李善长本人犯了死罪,可以有两次活命机会,儿子沾了老子的光,也获得了一次活命机会。

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劵免死金牌供在祠堂之中,看上去不但威风而且有十足安全感,这一定令其他的大臣羡慕嫉妒恨。

当胡惟庸的案子发生后,很快大家就意识到皇帝也是可以说话不算数的,那块铁皮卵用没有。李善长是不是被胡惟庸拉下水,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摆明就是要杀你,是一目了然的。在皇帝眼里杀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如果非要加上一个理由的话,皇帝可以有一万种。

就这样李善长跟很多人一样,被冠以“谋反罪”,这个时候朝廷中的星相大师为皇帝占卜了一挂,说上天示意“移大臣”。哦.....原来不是皇帝想杀你,而是老天爷想杀你。

背黑锅老天爷来,送死李善长去。就这样李善长和他的儿子人头落地,致死并没有享受“免二死,子免一死”的待遇。李善长在死之前,心里一定在笑:“那块免死金牌不过是一块刻着字的破铁皮子而已,再多的免死金牌,也无济于事。不信,老子用死来证明给你们看!”


大狮


话说朱元璋逆袭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麾下的功臣们做三管齐下之举。

编辑

一是论功行赏:封李善长、徐达等6人为公爵,封蓝玉等28位大将军为侯爵。

二是“封妻荫子”:朱元璋主动和些功臣攀亲戚结亲家,他让儿子们分别娶了徐达、蓝玉、冯胜的女儿,并把女儿嫁给了李善长、傅友德等功臣的儿子。朱元璋自己也带头娶了郭英的妹妹。这样朝堂之上,可谓君中有臣,臣中有君,君君臣臣,臣臣君君,血浓于水。

编辑

三是为了给功臣们吃定心丸,朱元璋还给这些功臣特制颁发了免死金牌,赐给了他们,声称他们本人和子孙都有免死数次的权力。

然而,事实证明,朱元璋这是下了一记美丽的毒药。首先,因为有免死金牌在,这些功臣及家属子弟不免洋洋得意,认为已经可以逍遥法外,无法无天了,结果开始胡作非为,迅速堕落,因此免死金牌成了“催命符”,他们还蒙在谷里。

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金牌成了第一个废牌,他被处死的理由是穿了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属于谋反,而免死金牌对谋反是没有免疫力的,因此被斩。紧接着,永嘉侯朱亮祖被诛杀,理由是接受富商钱财,官商勾结,图谋不轨。

编辑

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虽然是朱元璋的发小又是功臣,但朱元璋仍对他猜忌,先是以“失言欲谋反”罪直接诛杀了徐达的老婆。后来当徐达急火攻心,背上长了肿瘤时。朱元璋明明知道他不能吃鹅肉,却故意赏赐他一只蒸鹅吃。

结果在朱元璋派出的使者监督下,徐达含泪吃下了蒸鹅,很快就病发而死了。

再后来,开国第一谋士刘伯温一直故意躲在权力中枢之外,但仍被朱元璋派胡惟庸用毒药毒死。

编辑

韩国公李善长为“开国六公”之首,和朱元璋还是亲家,但仍难逃一劫,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结果作为胡惟庸的“亲家”的李善长也受到了牵连。结果朱元璋直接处死了76岁的李善长,罪名是:“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和李善长一直被处死的还有他的妻女弟侄共70多人,手执免死金牌又如何?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这些功臣都这么温顺,不知道直接拿免死金牌怒怼朱元璋呢?让天下人耻笑他言而无信吗?

编辑

事实上,还真有对朱元璋的做法表示不满和怀疑,他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及家人被朱元璋强加谋反罪名送上断头台时,他亮出了免死金牌:皇帝说不是拿着它可以免除一死么?朱元璋见了却冷冷地回了一句:看看免死金牌的背面写了什么。

李善长翻过免死金牌,定眼细看,终于发现后面写着4个几乎肉眼看不见的小字:谋逆除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善长看见瘫倒于地,看来这一切都早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啊。

有了免死金牌都如此,没有免死金牌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此后,朱元璋以蓝玉案、空印案等几场大案,诛杀被牵连的官吏多达10万余人,朝中所有功臣几乎都被诛杀殆尽。

编辑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被赏赐免死金牌的功臣里面,也有幸免于难的人——郭英。

郭英是大功臣,还是朱元璋的姐夫,因为他的妹妹很受朱元璋宠爱,因此朱元璋对他格外网开一面,没有对他下黑手,使得郭英得已善终,可以称之为最幸运的功臣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你好,我是异兽白泽。

前段时间正好看了电视剧朱元璋。一个放牛娃成为开国皇帝,除去朱元璋个人的霸气能力以外,身边一直替他打江山的开国元勋更是功不可没。

刚成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朱元璋也进行了论功行赏,册封34位开国元勋,分别授予免死金牌和丹书铁券。但是那些开国元勋仗势欺人,手握重兵,而且朱元璋又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一直觉得这些人是明朝最大的隐患。

李善长是从朱元璋还是将军得时候就一直跟着他,是朱元璋的军师,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居功自傲,一直认为自己是宰相的不二人选,而且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要官,最后牵扯到蓝玉案中,被斩首。即使有免死铁券,也已经救不了自己的命了。


异兽白泽


李善长晚年时期,因为谋反罪而被朱元璋赐死,原因是因为胡惟庸有谋反心里,这个朱元璋也是知道的,胡惟庸也是一直想拉李善长下水,但李善长一直都不愿意,最终要其弟弟劝说李善长,久而久之,李善长最终对其弟说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样的一句话,意思是我反正已经老了,等我死之后,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就是因为这句话,最终导致了免死金牌也没能救下李善长一家70多口,最后不得善终。


历史摆渡人


免死金牌是“丹书铁券”的俗称,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至于“丹书铁券”颁发范围、功用历朝历代都是有区别的。“丹书铁券”上的文字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等;2、获得者对朝廷的功勋;3、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4、皇帝的誓言,比如与国同戚、富贵与共什么的。

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但在当时并没有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身份凭证。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丹书铁券”才有了免死的权限;到了唐朝“丹书铁券”的特权达到顶峰,拥有“丹书铁券”的权贵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而且很多人都有,像开国元勋、中兴功臣、少数民族首领、宦官等等,都泛滥了。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后,吸取前朝教训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范围和权限。在明朝只有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才有资格得到“丹书铁券”;同时“丹书铁券”只能免除除谋逆之外的死罪,涉及到造反的还得死;而且只能本人使用,子孙不免死。

知道了这些咱们回头看看李善长是怎么死的。1390年李善长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全家七十余人被杀。“谋不轨”就是谋逆,李善长的罪名是不属于“丹书铁券”免死范围内的。其实在中国古代那种专制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是想杀人什么理由找不出来啊,“丹书铁券”只能是个心里安慰罢了。朱元璋一共给过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名开国功臣“丹书铁券”,大多数人都死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里面了。


当狗容易做人难


都说功高盖主一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这话绝对没有错,尤其是放在朱元璋的那个年代。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皇帝,他的能力是我们都看在眼中的,出身并不是特别的好,用现在的话来讲,也不过是普通农民家庭罢了。可他,却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当时的百姓,并且能让那个朝代的贤臣为他所用,也是很难得的事。因此,他才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

但提到朱元璋的时候,除了想起他之前做过的那些功劳很大的事情之外,也会想起他是一个比较忘恩负义的皇帝。所谓忘恩负义,就是指他建立明朝之后,就杀了很多有功之臣,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害怕那些功臣会蓄意谋反。其实,也的确有这样的人出现,只不过大部分是朱元璋为了永除后患罢了。

每一个朝代在刚建立还没有稳定的时候,那些皇帝为了能够收买人心,也是想让功臣辅佐自己来建设以及完善整个朝廷,会给他们很高的位置以及其他方面的福利,最经常见到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只要手中持有免死金牌,就可以在犯下错事的时候,用此来免除自己一死,朱元璋也不例外。当时,他给了很多有功之臣免死金牌,也是让这些人感觉,就算其他的功臣被杀,自己也能凭借免死金牌躲过一劫。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给他的免死金牌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正是因为这行小字的出现,才让一些原本以为安然无恙的人仍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君让臣死,臣又如何能够苟且偷生呢?当时朱元璋下令杀了很多人,其实是不需要太多原因的,随随便便给他们一个贪赃或者谋逆的罪名,都能让这些功臣从功高震主的地位一下子变成阶下囚。当时有一些功臣,凭借自己的战功赫赫,想要勾结在一起,也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自己来打下这片江山的话,朱元璋根本就没有资格称帝,所以他们在私下也是抱团在一起,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推倒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虽然明面上没有说什么,但他私底下看的非常清楚,知道哪一些留得,而哪一些人留不得。

之后,他就将这些留不得的人,按上大不逆的罪名,并且永绝后患,可能会直接株连九族。在众多人当中,有一位以为可以置身事外,却没想到最终下场依旧很惨,他叫做李善长。李善长,是众多开国功臣当中的一位,他手里也有朱元璋当时给他的免死金牌,所以他仗着自己能够免死,就任意妄为。当时,有一位大臣出事之后连累了九族,几乎全家人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后来这件事情还牵扯到了李善长,李善长为自己狡辩脱罪,并且声称他手里有免死金牌,可以免得自己一死。朱元璋并没有因为这番话而显得特别恼怒,反而是非常镇定的让李善长看清楚免死金牌下面的那行小字。

因为免死金牌上面除了四个大字之外,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意思是说,所谓免死金牌,只能够用于除了谋反大逆之罪之外的那些罪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自己犯了大不逆的罪,仍然是难逃一死。李善长看到这里就恍然大悟,无论再怎么开脱都无济于事,既然朱元璋给自己免死金牌,还想要置自己于死地,肯定是做了万全之策,连免死金牌都免不了自己的罪名,那么除了一死,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最终,李善长仍然是以大不逆的罪名被株连了九族,朱元璋在那之后,更是很快的将那些有功并且还有二心的人,给杀了个一干二净。

虽然有人认为朱元璋这么做,确实是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但毕竟他身为皇上,刚刚建立明朝没有多长时间,如果不稳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是由着这些大臣任意妄为,最终明朝会断送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也会因为轻信那些不该相信的大臣,最终下场更惨。看来,君让臣死,臣确实是无法脱罪。就算是没有罪名,皇上让自己去九泉之下,也会随意找一个罪名放在身上。

毕竟朱元璋是皇上,金口玉言,谁又会去质疑皇帝所说的话呢?就算这个人真的是清白的,朱元璋已经说了他有死罪,也没有其他的人敢为这个人开脱。否则,自己离死也就不远了,历史上对朱元璋的描写以及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那么,在你们看来,朱元璋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