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蒸餾出來的白酒可以喝嗎?

陳澤琴


中國白酒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是特有的一種蒸餾酒,也是世界八大蒸餾酒之一。很多人問為什麼白酒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才能拿出來喝?那麼剛蒸餾出來的白酒到底能不能喝呢?

首先剛蒸餾出的酒的口感具有辣、衝、澀、香爆、糟糠及新酒臭等,且會帶有一些窖泥的味道,其次度數也特別高,最好要等儲存一年左右才適合飲用。

經過一段時期的老熟陳釀後,酒的燥辣刺激感減小,酒體柔和。這正是因為白酒在貯存過程中發生了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改變了白酒中微量成分的組成和比例。從而提高了白酒的口感質量,保證了酒體的穩定性。

我們平時喝的白酒與酒精是不一樣的概念,純淨的酒精水溶液幾乎是沒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其獨特的香、味、色。這是因為白酒裡除了含有酒精之外,還含有糖類、甘油、氨基酸、有機酯和多種維生素等。

不論是果酒還是白酒,能散發芳香氣味的功臣是乙酸乙酯。但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酒中的醛、酸不僅沒有香味,還有刺激喉嚨的作用。

所以新釀造的酒喝起來生、苦、澀不那麼適口,需要幾個月至幾年的自然窖藏陳釀過程才能消除雜味,散發濃郁的酒香。

在長期的釀酒過程中逐步掌握了使酒陳化的經驗,他們把新制的酒長期存放在溫溼度適宜的地方,使之慢慢地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使酒質醇香。但這過程需要的時間很長,有的名酒的陳化甚至有幾十年的時間。

像醬香酒的品質也是三分在於釀造工藝,七分在於後期的儲藏,可見儲藏對於醬香白酒品質是多麼的重要。醬香白酒的口感和風味跟後期的儲藏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新釀的醬香白酒至少要5年以上才出品。

所以綜合起來,正宗坤沙酒的成本不會低,可以說幾十塊錢的酒少有坤沙酒。想要喝到好酒還是要捨得花點錢,畢竟酒是喝到身體裡的。寧願花喝一件劣質酒的錢喝一瓶好酒,切莫貪小便宜,茅臺鎮大小作坊酒廠已經上千家了,用心做酒的還是不少的。

本人一直致力於為廣大酒友引薦好酒,希望有一天我的酒友遍佈全國各地,我們一起走南闖北,一起喝酒訴衷腸。

為酒友尋覓甘露,為美酒尋找知音


杯酒言歡D


能喝,但是不能多喝!

醬香型白酒跟其他香型的白酒不一樣不是一烤出來就能夠罐裝出廠的,需要儲存五年時間才能出廠。


醬香型白酒是一年一個生產週期,經歷兩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發酵,九次蒸煮,其中七次取的酒酒質都不一樣,度數也不一樣。

一輪次

一輪次的酒具有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有生糧味,澀味,微酸,後味微苦,酒精度57%

二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甜味,後味乾淨,有酸澀味,酒精度54.5%

三輪次

三輪次的酒醬香味突出,較醇和,尾巴淨,酒精度53.5%。

四輪次

無色透明,醬香味突出,醇和,後味長,酒精度52.5%。

五輪次

無色透明(微黃)沒有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後味長,有焦香味,酒精度52.5%。

六輪次

醬香味明顯,後味長,有焦香味,酒精度52%。

七輪次

酒色明顯,醬香味明顯,後味長,醬香味明顯。酒精度52%。

還有就是醬香白酒具有三高三長的工藝特點,“三高”高溫發酵,高溫取酒,高溫取酒(取酒溫度高達40度以上,)所以剛烤出來的醬香白酒每個輪次的度數不一樣,口感不一樣,剛烤出來的溫度也比較高,不適合馬上飲用。

還有就是剛烤出來的醬香白酒口感比較刺激,具有辛辣刺激感,並含有一些硫化物,醛類等低沸點物質,具有不愉快的氣味,我們喝的醬香白酒都是經過勾兌和儲存以後的,口感都比較協調,也安全。



我是茅臺鎮的一名醬香白酒從事者,一般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是不會飲用剛烤出來的新酒的,只因口感不好😂,自家也有醬香散酒,歡迎喜歡醬香白酒的酒友們關注並私信我,帶你們喝都貨真價實的純糧醬香散酒。

做好人 釀好酒


1茅臺醬香型白酒


個人建議最好不要喝 因為我家裡就是開酒坊的,我還是比較清楚的,剛蒸餾出的酒頭是不能飲用的,最好喝的部分是酒身,度數在60度左右,這樣的酒酒質才是最好的

雖然都是蒸餾酒 但畢竟糧食發酵過,剛出的酒酒質是不穩定的,且口感發苦發澀,最好的做法是釀出的酒用過濾機過濾一遍,然後封缸半年以上再進行銷售,那樣口感就會很好了,是消費者的身體也是一種保障,也對的我我的良心,哪怕沒酒賣我也不能破這個原則;





前進思密達


你好,作為一個燒酒人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新蒸餾出來的白酒是可以喝的,這種酒叫做原漿酒,只不過口感稍差一些。原漿酒在剛蒸餾出來的時候,裡邊會含有一些雜醇和,很濃重的酒麴子味兒,所以口感並不好喝,它的苦澀味道更大一些。但是並不代表這種酒不好。

作為一個燒酒人,我覺得原漿酒是最好的白酒了。沒有任何添加,我主要做的就是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酒不做任何添加,雖然剛蒸餾出來的時候口感不好,但是這種酒如果存放半年,或者是一年以上之後,任何白酒都不能與原漿酒的口感相提並論。

白酒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形成一種物質叫做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就是酒香的主要來源,這種香氣自然渾厚。是勾兌酒所使用的食用香精,不能模仿出來的,而且食用香精和食品添加劑加使用酒精勾兌出來的白酒口感單一,而且喝了之後容易上頭,所以相比之下純糧酒是最好的選擇。

原漿酒,成品酒,輪次酒。勾兌酒。現在白酒市場的構成。








良心哥的糧芯酒


可做品嚐,不可多喝,因為原酒、基酒和成品酒,是三種完全不同的酒。

新蒸餾出來的酒,好比一個愣頭青的小夥子,很新鮮,但也毛毛躁躁。品嚐可以瞭解酒體初始的風味、質量等級、酒精度等信息,釀酒師用這些信息來給酒原酒進行初級的分類。但新蒸餾出來的酒中伴生有不宜直接飲用的物質,酒體爆辣,難以下嚥,需要陳年儲藏。

原酒經過陳釀後,水和酒精分子更加締合,酸醛類物質減少,脂類物質增加,殘留的甲醇揮發,酒質提升的同時,更加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但原酒和我們市面上飲用的酒還有差異。原酒好比璞玉,需要工匠的雕琢。一種原酒只是一種風味,勾調師需要從若干種原酒中挑選、組合,做成最接近其產品風味和品質要求的基礎酒,然後再用調味酒進行畫龍點睛的調和,使其既不失風味特色,又符合市場需求。

調味酒和基礎酒的關係,不是說調味酒一定是質量最好的酒,它只是調劑酒體的味道。好比你燉了一鍋本味的牛肉,鹽巴和高湯是不可缺少的,菜成了之後,基礎的味道還是牛肉,而鹽巴和高湯只是為了把牛肉的味道調出來,更加可口。如果沒有鹽巴和高湯,這鍋牛肉索然無味。如果放多了鹽巴,就會過鹹,放多了高湯,就會過鮮。你不能說鹽巴和高湯一定比牛肉好。事實上,當你有機會嘗試勾調白酒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調味酒多了之後,酒體就變得十分怪異,難以下嚥,就像一鍋放多了鹽巴的牛肉一樣。


肚松咪酒


能喝,而且好喝,喜歡喝酒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去酒廠接酒的經歷。

不管是哪種香型的酒,都有一個出酒的過程,一般將出酒大致的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發酵的原糟入甑密封,通蒸汽開始蒸餾,大概二十分鐘之後開始出酒,這一階段的酒極不穩定,最初一段水分重,捨棄不用,然後甑內原糟溫度升高,出酒的酒精濃度升高,最高值可以達到70度,不適合飲用。


第二階段

這時候出酒的酒精度數穩定,一般在56度左右,口感濃郁,順口但輕微辣,會喝酒能喝酒的酒友一喝就知道品質如何。(行業內一半稱取酒掐頭去尾接中間)

買酒的酒友自己接酒要得就是這部分。

第三階段

穩定期出酒過了,後面的出酒酒精濃度就會降低,原糟內發酵的酒精含量隨著蒸餾時間變長二濃度下降。這階段的酒在50度上下,適合飲用,但風味口感比中間的花雕欠缺。



最後的出酒酒精度會有一個緩慢降低的過程,最後出酒也會變得緩慢,直到不再出酒。

手打不易,喜歡關注


機械引擎


我國古代的酒最開始是發酵酒後來研究出了蒸餾的方法之後,逐漸就開始流行起來,除了黃酒以外,現在白酒基本就代表是蒸餾酒,蒸餾酒的好處就是酒精度更高,口感更香,更純。

白酒蒸餾的過程中,它的酒頭和酒尾,雜質最多,比如甲醇甲醇油等等,這些低沸點的物質會對人造成傷害。但是傳統的蒸餾方法,不是每一個釀酒的作坊或者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都有掐頭去尾。比如我曾經在頭條上看到一個雲南的妹子,家裡面釀酒,他們家就沒有掐頭去尾,我在下面評論還把我的評論刪除了。掐頭七尾是為了去除有害的物質。

一般有的人覺得剛出來的酒比較衝,一方面是掐頭去尾工作做的不好,另外也是由於九出來的時候是從高度酒一直到低度酒這樣逐步的轉變,如果就剛出來,不久就開始接酒喝,頭酒度數能到七八十度,這麼高的酒精度,當然比較衝了,另外就是白酒裡面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不好的物質沒有全部去除。

所以我們一般主張白酒做好之後,然後用一個健康的陶瓷酒罈(重金屬沒超標那種)把白酒裝起來,密封好,埋在地下,或者放在山洞裡面,存放一段時間之後(最低三個月以上,存放三年,到五年最理想)然後在開壇品嚐,白酒的有害物質在這個過程中就被髮散了,口感更加的柔和醇香。當然了,白酒剛做出來喝也是可以喝的。只要經過掐頭去尾一般沒太大問題。



唐僧他不懂愛


剛蒸餾出來的白酒,具有辛辣刺激感,並含有某些硫化物、醛類等低沸點物質,具有不愉快的氣味,稱為新酒。經過一段貯存期後,低沸點易揮發物質減少,因而刺激性和辛辣感明顯減輕,口味變得醇和、柔順,風味都得以改善,此為老熟。所以經發酵、蒸餾而得的新酒,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貯存期,方可飲用。因此,業界有“酒越陳越香”的說法。白酒中主要成分是水,其次為乙醇,再次為酸、酯、醛、醇等微量成分,當酸酯、醛、醇等物質在酒中含量適中、比例恰當時,就會產生獨特的白酒香味,形成固有的獨特風格;但當它們含量不適,比例失調時,則會產生異香雜味。此時,需要將具有不同口味、不同酒質、不同或相同時期、不同工藝的酒,採用物理的方法,按不同的量相互摻和,使酒體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改善酒質,以保證質量穩定,形成一個符合消費者口感的標準成品酒或半成品酒。

高品質白酒的組合,講究的是以酒調酒。一是以初步滿足產品風格、特點為前提的組合過程。組合好基礎酒,基礎酒使用比例較大,一般佔整個酒體量的90%以上;二是針對基礎酒體尚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的調味過程,這個過程使用酒量較少,控制在總體質量的100%以內。前者是粗加工,成型;後者是精加工,美化。

用穀物釀酒時,穀物中所含的澱粉質需經過兩個階段才能轉化為酒。一是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等可發酵性糖的糖化階段;二是將葡萄糖轉化成酒精的發酵階段。我國曲又稱粗酶製劑,兼有糖化和發酵的雙重功能。

糖化發酵劑俗稱酒母、曲藥,是將糧食中的澱粉經糖化、發酵生化反應而轉化成醇及微量香味成分的中間品的統稱。它以小麥、大麥和豌豆等原料中的一種或幾為原料在特定的溫度、溼度環境下,由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經自然擴大培養後所製成的。一般按曲藥製造工藝和形狀分為大麴、麩曲和小曲;按培菌溫度分為高溫大麴、中溫大麴和低溫大麴。


我口袋LI有糖


“白酒還是原漿的好”、“剛蒸出的酒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是好的”,“xx酒都是勾兌的,不如原漿酒”等等觀點,一直廣泛的存在於酒友的認知中,而這種認知的正確與否卻很少人去真正的考究。

能不能飲用?喝肯定是可以喝的,而好不好喝卻是另一回事兒。

剛剛蒸餾出的白酒中常含有很多低沸點的物質,如硫化氫、硫醇、醛類、乙醛等刺激性強的易揮發性物質,讓白酒帶有強烈的新酒臭和刺激感。並且酒度較高,初始流酒在70度-80度,直接飲用在口感上會有辛辣刺激感,很多人會感受到強烈的不適,難以接受。所以酒廠在生產酒時,必須“掐頭去尾”,即將剛開始的酒和最後的酒潑回酒窖或直接扔掉,剛蒸餾出的酒也就是簡單的嘗一下,很少直接飲用。

剛蒸餾出的白酒,除酒精濃度較高外,甲醇含量也較高,進入體內不易排出,長期累積對人的中樞神經有損害作用,尤其對視網膜神經危害難以恢復。甲醇在人體內代謝產生的氧化物為甲酸和甲醛,這兩種氧化物毒性都很大。甲醇引起的中毒,輕則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和耳鳴,甚至雙眼失明,重則出現噁心嘔吐、劇烈頭痛、呼吸困難、昏迷麻痺而死。新酒中含雜醇油和醛類含量也較高,對人體也有較多的毒害和麻醉作用,雜醇油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醛類作用能使蛋白質凝固。經常飲含遊離狀態醛類的新酒,嗓子發乾,並易養成較嚴重的酒癮。

酒是陳的香,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論是果酒還是白酒,能散發芳香氣味的主要功臣都是乙酸乙酯,但剛蒸餾出的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不僅如此,酒中的醛、酸不僅沒有香味,還會刺激咽喉。所以,新釀造的酒喝起來生、苦、澀,不那麼適口,需要幾個月至幾年的自然窖藏陳釀過程才能消除雜味,散發濃郁的酒香。

白酒在儲存過程中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間的氫鍵締合,化學變化比較緩慢,主要是氧化、還原、酯化、水解及縮合等,使酒中的醇、酸、酯、醛等成分達到新的平衡。在恆溫恆壓密閉的條件下,一瓶酒中的乙醇會與乙酸緩慢的生成乙酸乙酯。因為酯化反應是雙向可逆的,所以陳酒過程不會無限生成乙酸乙酯。在很長的放置後,會達到平衡,酒質相對穩定。

一瓶酒,並不是簡單蒸餾出來就能達到好喝的水準,中國白酒的魅力,在於勾調。歷經多年存放沉澱而成老酒與幾種不同風味的調味酒,在釀酒大師的勾調下形成一款酒體豐滿的成品酒。這有點中國哲學的韻味,這就是中國傳統的“中和”,也是和中國幾千年來的中庸之道是一致的。

綜上,剛剛蒸餾出來的白酒是可以飲用,如若飲用,還需三思。


歐陽千里


如果是重新蒸餾的,處理一下是可以飲用的,只是口感不是很好,因為剛剛蒸餾出來的白酒,即所謂的“新酒”,口感雜,多呈燥、辛辣味,不醇厚柔和,極易上頭,通常稱為“新酒味”,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後,酒的燥辣味明顯減少,酒味柔和,香味增加,酒體變得協調。這一過程稱為白酒的“老熟”或“陳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