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该奖项由芝加哥的普利兹克家族成立,每年,奖项授予一位“通过建筑持续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获奖者会收到10万美元的奖金、奖状以及铜质奖牌。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普利兹克奖牌

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2020年3月3日23点,爱尔兰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合伙人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获得2020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2020年3月3日)——爱尔兰都柏林的伊冯娜·法雷尔和雪莱·麦克纳马拉被选为2020年普利茨克奖获奖者,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普里茨克宣布,该奖项是国际知名的建筑的最高荣誉。

"建筑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复杂和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Farrell评论道。"成为一名建筑师是一种巨大的特权。赢得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建筑信念的一个极好的认可。谢谢你的这个伟大的荣誉。

爱尔兰城市研究所,照片由罗斯·卡瓦纳阿斯建筑师和教育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雷尔和麦克纳马拉创造的空间,是同时尊重和新的,尊重历史,同时展示对城市环境和工艺的掌握建设。平衡力量和细腻,并坚持尊重特定地点的环境,他们的学术,公民和文化机构,以及住房开发,导致现代和有影响力的作品,永远不会重复或模仿,但果断地是他们的自己的建筑声音。

"因为他们在对待建筑的方式上,以及他们进行实践的方式,他们对协作的信念,对同事的慷慨,特别是在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等活动中就证明了这一点。不断致力于卓越的建筑,他们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他们的能力,是国际化的,同时拥抱他们工作的每一个地方的独特性,因为所有这些原因和更多,伊冯娜·法雷尔和雪莱麦克纳马拉被授予2020年普利茨克建筑奖,"部分指出2020年评审团引文。

"在像我们这样的实践精神中,我们经常努力寻找空间来实施诸如人文主义、工艺、慷慨以及与内每个地方和背景的文化联系等价值观。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伊冯娜·法雷尔(1951年)和雪莱·麦克纳马拉(1952年)在都柏林大学学院建筑学院(UCD)的大学学习期间相识。他们在理性主义建筑师的带领下学习,他们刚到,挑战机构先前存在的思想和文化。1976年毕业后,他们每人都获得了在UCD任教的独特机会,他们继续在那里接受教育,直到2006年,并于2015年被任命为兼职教授。"对我们来说,教学一直是一个平行的现实,"法雷尔评论道。"这是一种尝试提炼我们的经验,并赠送给其他世代,使他们真正在文化成长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这是双向的事情,我们向学生学习,希望学生从我们身上学习。

1978年,在UCD学习时,雪莱·麦克纳马拉和伊冯娜·法雷尔,法雷尔和麦克纳马拉,连同另外三人,成立了格拉夫顿建筑师事务所,以他们原来的办公室街道命名,以优先存在的地方,而不是个人。重大项目包括北国王街住房(都柏林,爱尔兰,2000年);爱尔兰城市学院,都柏林大学学院(都柏林,爱尔兰,2002年);冬至艺术中心(2007年,爱尔兰纳万);洛雷托社区学校(爱尔兰米尔福德,2006年);财政部办公室(都柏林,爱尔兰,2009年);利默里克大学医学院(爱尔兰利默里克,2012年)。

回忆起他们的童年,麦克纳马拉回忆道:"我从小就对建筑体验的觉醒,是一次参观我姑姑居住的利默里克市美丽主要街道上一座18世纪的巨大房子。她的丈夫在一楼有一家漂亮的红木衬里药店,她在入口大厅的一个房间里经营着一所蒙特梭利小学校。这引起了一种对房子的惊奇,我清楚地记得空间和光的感觉,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启示。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他们的建筑方法总是诚实的,揭示了从大型结构到最小细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理解。

王澍(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王澍,汉族,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 建筑师。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本科以及硕士毕 ,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现在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2年,荣获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世界第4年轻的普利茨克获奖者。( 2012年5月2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2019年12月14日,荣登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人物”称号。

建筑观点

探寻王澍的建筑观点,必须从其具体作品中寻得。最能体现王澍建筑观点的非他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莫属,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慧眼识珠,将整个新校区交给王澍来做,而王澍也没有辜负其信任,并没有将位处中国最具诗情画意的城市杭州的中国美院新校区做成当代大学统一的现代建筑规划模式,而是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桃花源般美丽的、具有传统田园特质的新型校区。在象山校区中,王澍抛弃了现代建筑经典规划手法,去除了没有现场意义的轴线关系,对称关系等手法,而是将周围环境作为建筑规划的最大依据,从而形成了自由的、外松内紧的、拥有清晰场所关系的规划模式。王澍在校园内保留了一片农田,使用了因城市化而拆除的传统建筑的旧砖瓦,建筑造型上也试图用一种饱含传统记忆而又简洁优美的造型来达成其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王澍:中国城市传统文化已经崩溃,乡村文化还能抢救当时把这个厨房设计的比城里大的多,我就是希望有农民做这样的事情,把土灶砌回去,传统的柴烧的饭的味道才会出来,城里人不知道,山上的柴,杂木要定期清理的,不清理的话山里的植物不能够很好的生长。所以砍柴和烧柴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

王澍在2016年“TEDX上海”活动中,呼吁城市向乡村学习。他说,他对中国的城市传统文化的恢复感到悲观,但是中国的乡村文化还有可能抢救。中国县城以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一共有3000座,每一座城市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的样子,我们大概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美国。可是,中国文化在整个中国的城市中,已经彻底崩溃了,只剩下一点渣滓。

中国人要的未来到底是什么?你跟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曾经深爱自然的一个国家,怎么会走上这样一种方向?在巨大的高楼大厦之下,普通人的那种卑微的日常的可爱的小小的生活还有没有价值?

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人(王澍)

中国城市传统文化已经崩溃,乡村文化还能抢救吗?在当代的环境下,一个优秀的建筑师留下来的不仅仅是 一个好的建筑物和美丽的景色亦或拿到各种各样的大奖,更多的是透过设计的作品来反映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念来传达真正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在一味追求建筑美丽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态度!

(相关材料百度和https://www.pritzkerprize.com普利兹克官方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