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历史上两个关于真诚的故事,巧诈不如拙诚,相处贵在一个“诚”字

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在他的著作《权谋残卷》里有这样一句话: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不欺。

意思是:侍奉上级,一定要真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真诚就不会产生嫌隙,因此宁可因为说实话当面忤逆上级领导,也不能欺骗他。

这应该算是张首辅在他的宦海沉浮的一生中,通过对人性、人心的透彻领悟和把握而总结出来的。

其实,又何止是侍奉上级。无论是与朋友、亲人、同事之间相处,都应本着一个”诚“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

我记得某一年我妹妹曾在我祖父去世十多年后在博客上写过一篇纪念祖父的文章给我看,看后我当时就指给她说你写的某某地方与真实发生的不符。然而她得意洋洋的说:我知道不符合事实,但我这样一改写能让读者更觉得感人。

我当时感觉很无语,确实你的文学修辞水平值得肯定,但是从此之后,你再在我面前说一些家庭里的是非之事的时候,我也就会怀疑你会不会是又用上什么修辞手法了,甚至怀疑她是在摇唇鼓舌。

或许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对她的不信任竟然是从那篇她自以为修辞很好的文章开始的。

历史上两个关于真诚的故事,巧诈不如拙诚,相处贵在一个“诚”字

《韩非子》里有两个小故事,也同样论证了“巧诈不如拙诚”这个观点,或许假如她当初早读到这两个故事的话,就不会在我这个“猜忌”的大哥面前卖弄修辞了。

话说春秋时期,有一次鲁国权臣孟孙带着家臣秦西巴等人去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那天孟孙兴致很高,一高兴就把这只小鹿赏给了秦西巴,吩咐他回家后把小鹿煮了吃。

秦西巴回到家后,想起母鹿哀啼着紧随被捕小鹿不肯离去的场景,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给放生了。

几天后,孟孙问起秦西巴:那天的鹿肉味道如何?

秦西巴如实回答:我把小鹿放了,没吃。

孟孙认为秦西巴忤逆自己的旨意,大怒,当即把他给炒鱿鱼了。

过了大约一年后,孟孙竟然又把秦西巴给请了回来,让他担任自己儿子的师傅。

身边人对此很不解。

孟孙说:秦西巴宁可忤逆我,也不忍心去伤害一只小鹿,他会伤害我的儿子吗?

历史上两个关于真诚的故事,巧诈不如拙诚,相处贵在一个“诚”字

秦西巴释鹿

战国时期,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去攻打中山国。

然而不巧的是,乐羊的儿子在前几天被中山国国主给抓了起来,因此中山国国主便拿乐少爷做人质要挟乐羊不要用兵。

然而,乐羊却丝毫不理会这一套,照攻不误。

一怒之下中山国主把乐少爷给煮熟了,并派人送了一碗乐少爷人肉羹给乐羊。

乐羊真是个大神,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吃下了那碗人肉羹。

此后魏军上下同仇敌忾,一鼓作气攻下了中山国。

魏文侯也无比感慨的对人说:乐羊对我真是忠心耿耿,为了国事,竟然能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而,另一个人却又这样提醒了魏文侯一句:他连自己的儿子的肉都能吃,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从此,魏文侯虽然赏了乐羊的战功,但内心却未免不对他多了一份猜忌。

历史上两个关于真诚的故事,巧诈不如拙诚,相处贵在一个“诚”字

乐羊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