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醫聖張仲景畫像

張仲景(150-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漢靈帝時曾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訓,博採眾方,集前人之大成,攬四代之精華,寫出了不朽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這部醫書熔理法方藥於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時代,戰亂頻仍,瘟疫流行,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張仲景的家族本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建安初年以後,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於傷寒的竟佔十分之七。 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在長沙任太守期間,他在料理政事之餘,“坐堂行醫”,為百姓施醫診病,挽救了許多百姓的生命,後世把施醫治病的地方稱為“堂”即由此而來。後張仲景辭去長沙太守職位,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廣泛收集民間驗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醫學鉅著。它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學實踐,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專著,成為後世從醫者人人必讀的重要醫籍。張仲景也因對醫學的傑出貢獻被後人稱為“醫聖”。不僅為國內歷代醫學家所尊崇,而且為日本、朝鮮、歐美諸國醫學家效法,被譽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醫門之聖書”。醫林後學奉張仲景為“醫中之聖”、“萬世醫宗”。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說:“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但張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對論的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去,張仲景是我們人類的驕傲。”1993年國際權威醫史研究機構——英國倫敦維爾康醫史研究所,把張仲景列入29位世界醫史偉人名單,加以弘揚和紀念。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李永茂

明末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學者:李永茂

李永茂(1601—1648),字孝源,號約生,今鄧州市城郊鄉大李宅人。生而倜儻偉異,讀書日積一寸。明天啟七年(1627年)中河南鄉試解元,崇禎十年(1637年)舉進士,授大名府浚縣知縣。因政績卓著,崇禎帝褒獎他為“豫南國士無雙,河北循良第一”。崇禎十五年(1642年),授兵科給事中。所陳:“辯賢奸、審利弊、蠲稅徭、治河恤民”等30餘事,朝廷均予採納。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奉使去留都(南京)。不久李自成破北京,崇禎自盡,福王朱由崧逃到淮安,永茂與明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福王入南京稱帝,號宏光。次年五月,南京陷落。朱由崧敗亡,唐王朱聿鍵即帝位於福州,號隆武,詔永茂為兵部侍郎,不久又派永茂總督江楚,兼理糧餉。尋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並特賜蟒玉尚方劍便宜行事。後因父病故,永茂去蕪湖奔喪。隆武二年(1646年),朱聿鍵敗走汀州 ,被執遇害。次年,李永茂與瞿式等復擁桂王朱由榔在肇慶即帝位,改元“永曆”。加封永茂為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兼禮部尚書,入參機務。永曆二年(1648年),羊城失守,永曆帝敗走桂林。永茂同弟充茂,芒履道服避居廉白山中,歷盡辛苦,四月病逝,終年四十八歲。永曆帝贈永茂武英殿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諡“文定公”。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王 堅

南宋名將王堅

王堅 (1198—1264)鄧州彭橋人。南宋名將,守杏山,後入蜀,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主持釣魚城防務。王堅負險守城,蒙古軍攻城數月不能下。蒙古大汗(憲宗)親至釣魚城督戰,王堅命人放炮將其擊成重傷,不久死於釣魚城下。蒙古軍北還,合州圍解。蒙哥大汗縱橫歐亞,用兵如神,歐洲人稱其為“上帝的神鞭”,最後死在王堅的手裡。後來人們就稱釣魚城為“上帝折鞭之處”。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董振堂

國家一級美術師——董振堂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主要作品)

董振堂,1942年生,河南鄧州人。早年畢業於鄭州藝術學院美術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新疆工作至退休。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新疆兵團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擅寫意人物,兼山水花鳥。作品以粗獷、大氣、雄渾、空靈著稱,個性鮮明,風格獨特。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並獲獎,數件作品被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美術館、博物館收藏,藝術簡歷被載入多部藝術辭典。1996年出版《重振堂畫集》,2003年出版《邊魂—董振堂兵團人水墨系列作品集》。1998年榮獲新疆兵團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2000年被評為全國百傑畫家。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張巡

鄧國公張巡

張巡(709—757),唐代鄧州(今鄧州市彭橋鎮寺北張)人。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張巡畫像

張巡博通群書,為文立書而就,精於戰陣,用兵不泥古法,是我國唐代一位著名的軍事家。開元末舉進士,歷官太子通事舍人、清河縣令、真源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令。天寶十四年(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反,張巡起兵討賊,屢破叛軍,扼守雍丘(今河南杞縣)。

唐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軍犯睢陽(今河南商丘),張巡率兵三千增援,與睢陽太守許遠合兵一處,共抗叛軍。張巡統領全城兵馬,以弱兵數千,拒叛軍十三萬。皇上聞知,乃詔拜張巡為御史中丞、河南節度副使。五月下旬,張巡用“疑兵之計”搶糧獲大勝,斬敵萬餘,還射瞎了叛軍將領尹子奇的左眼。張巡數月間屢敗賊兵。城中糧盡,乃羅雀掘鼠,煮樹皮、紙為食。封死四門,誓與睢陽共存亡。十月九日,城陷落,與部將南霽雲等同遭殺害。

睢陽守衛戰有力地牽制了叛軍南下,使江南沿海人民免遭戰火荼毒,為唐王朝平叛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唐肅宗下詔褒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封鄧國公。唐宣宗時畫張巡像於凌煙閣,詔睢陽立廟,祀張巡與許遠,號“雙廟”。鄧州建“雙忠祠”,祀張巡和明代建文帝兵部尚書鐵鉉,祠聯為“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彭始摶

彭始摶(1645-1732),字直上,號方洲,清鄧州(今鄧州市彭橋鄉)人,雲南左布政使彭而述之第五子。

始摶幼聰穎,讀群書,行文馳驟縱橫,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御史等職。風采凜然,人稱冰御史。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督學浙江。衡文以經史為本,為學使不受一錢。考核至熟,予奪最精。閱文不下數十萬,榜定甲乙,人人歎服。他常常是一燈熒然,夤夜不寐,逾歲鬚髮皆白。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康熙帝南巡至杭州,親書“公明盡職”四字賜之。始摶返京後,被升為侍講學士,又任少詹事,不久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經筵講官、教習庶吉士等職。

傳說值經筵時,太子因背書不熟,始摶罰其下跪,太后強拉胤禎要走,並大怒道:“讀書為君,不讀書也為君。”始摶道:“讀書為明君,不讀書為昏君。讀書為堯舜之君,不讀書為桀紂之君。”太后聽他言之有理,又命胤禎跪下。康熙為此令兒子繪《御筵課讀圖》一幅賜始摶。

後始摶因遷葬請假返鄉里居。當時南陽相沿承辦黑鉛(鑄錢用)以為貢品,黑鉛非南陽地產,至產地購得以為貢,殊感為累。始摶力陳其弊於豫撫徐潮而罷,士人德之。雍正九年(1731年),在故里彭橋建御書亭,將御書“公明盡職”刻石填金,置於亭中。雍正十年卒於家。乾隆年間,在鄧州內城東南隅建御書樓一座,將御書“公明盡職”刻匾置樓上。“書樓夜月”為當時鄧州一大景觀。此街也因此得名御書樓街。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馬殿甲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馬殿甲畫像

馬殿甲(1777—1849),字捷三,號肅齋,鄧州市穰東人,回族,殿甲十歲時喪父母。幼年有大志,但家貧不能讀書。稍長,學弓箭,練習劍戟,未幾入武學。嘉慶丁卯(1807年)鄉試獲捷,辛未(1811年)會試,以第九名武進士,欽點武狀元,授頭等侍衛。癸酉(1813年)升延安護理,任延綏總兵。時,英帝國主義的代理人張格爾在新疆叛亂,清廷調馬殿甲為烏魯木齊濟木薩營參將,率軍赴喀什噶爾平叛。因有軍功,經直隸總督琦保奏補保定營參將,升河間副將,再升廣東南韶鎮統官,攝理廣東陸路提督,參加了鴉片戰爭對英軍的作戰,全力協助林則徐抗英禁菸。不久,調廣西提督,節制各鎮,統轄全省水陸軍務。

道光二十八(1848年),因病引退歸裡,次年卒,享年七十三歲。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龐震坤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龐振坤劇照

龐震坤,字應南,清鄧州人。原姓齊,幼年承祧於城西順流裡堰口姑家,改姓龐,青年時移家城西湍河南岸柳林村。震坤性行豪邁,文章華贍,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以品學兼優被選為拔貢,知州蔣光祖賦詩《喜門人龐應南拔萃》,贊其“品似孤騫呈白玉,文如萬選出青錢”。時正編纂《乾隆鄧州志》,聘其為採訪。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龐震坤考中舉人。歷任廣西潯州府武宣縣縣令和梧州府岑溪縣縣令。蒞政勤能,興學愛民,有廉慈聲。任武宣縣肥令時,有九項政績受到了加三級的獎勵。他致仕回鄧時,囊空如洗,僅有衣被一卷,書籍一箱。龐震坤出仕前曾設館授徒,致仕後仍以舌耕餬口。他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受業弟子多有成材者。病逝後,葬於六門堤旁。

門人冀復禮等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勒石墓前志其教誨之恩。稱“其攀月桂、仕西廣,德舉政事,當與名山並壽”、“設教吾鄉,幾歷星霜,坐皋比而解經滾滾不倦,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塵氛者沃以風華,猥瑣者誘以高騫。雖當宦遊而後,猶且眷顧訓誨而不可已”,表達了對先生深深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其塾課制義輯為《月池四書講義》、《卓爾堂文集》,今僅存《文集》殘本55篇及五律《泉池》、七律《早春遊杏山》各一首。

震坤聰明睿智,語多雋永,其傳說故事在鄧州民間廣為流傳,中國民研會河南分會主席張楚北寫詩稱讚他“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國徐文長。”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丁聲澍

丁聲澍,號梧梓,鄧州裴營鄉東丁村人,1909年生。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一直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助理員、編輯員、副研究員、專任研究員。1944年至1948年在美國考察,參加過美國語言學會,併兼任美國哈佛大學遠東語言部研究員和耶魯大學研究院語言學部研究員。

建國後,丁聲澍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工作,曾任方言研究組組長、《中國語文》雜誌主編、詞典編輯室主任等職。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丁聲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1935年發表成名之作《釋否定詞“弗”、“不”》,引起了語言學界的注意。此後,又陸續發表了不少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建國後,致力於現代漢語的研究,與呂叔湘、李榮等專家、學者合寫了不少論文和專著。

丁聲澍在古代漢語、漢語音韻、漢語方言、漢語語法等方面有很深造詣。1961年主持《現代漢語詞典》的編輯定稿工作,投身於詞典事業,在將近二十年中,他一直為改變我國詞典事業的落後面貌,為培養新中國年輕一代的詞典編纂隊伍孜孜不倦地工作。1978年《現代漢語詞典》正式出版,他既不要稿費,又謝絕在詞典上署名。以後,在他的支持下,又相繼出版了《現代漢語小詞典》。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周大新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當代作家周大新

周大新,1952年生,鄧州市構林鎮馮營村前周莊人。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處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全委會委員。在家鄉讀完小學、初中、高中。1970年12月入伍,歷任戰士、副班長、排長、副指導員、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濟南軍區宣傳部幹事,1982年初登文壇,1983年考入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學習,畢業後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現已發表和出版長篇小說《走出盆地》、《有夢不覺夜長》、《第二十幕》、《21大廈》等,其中《第二十幕》是作者用近10年時間構思寫出的一部長篇小說。其短篇小說《漢家女》、《小診所》獲全國優秀小說獎。一些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朝鮮文,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戲劇,其中由其小說《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編的電影《香魂女》獲1993年度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2002年,他先後獲“馮牧文學獎”和“冰心攝影文學獎”。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武文斌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武文斌(1982~2008)是河南省鄧州市張村鎮人,1982年10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到“鐵軍”“葉挺獨立團”。2005年7月,他考入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2007年7月回到所在師的炮兵指揮連實習,將於2008年7月畢業,但是在2008年6月18日那一天,他卻光榮地犧牲了。

2008年5月13日凌晨,武文斌所在連隊接到赴四川抗震救災的命令後,連隊考慮到他6月份要返回學校參加畢業典禮,辦理畢業手續,就安排他留守,但他多次給連隊寫決心書,積極要求參加抗震救災。到達災區後,他先後參加了搶救遇險者、進村入戶幫困解難、搜尋失事直升機、支援災後重建、恢復生產等任務,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特別是在汶川大峽谷執行搜索任務時,只要看到受困群眾,就不顧生命危險設法營救,3次滾下山坡,幸被樹木攔住。被他救助的群眾稱讚他為“不怕死的鐵軍兵”。 6月17日,武文斌與連隊戰友一起在都江堰胥家鎮災民安置點卸了8卡車50多噸活動板房建材,一直幹到晚上9點多,直到累倒在地上。終因過度勞累引發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於6月18日凌晨4時45分,獻出年輕的生命。都江堰市3萬餘名群眾自發到位於胥家鎮中心小學操場上的某紅軍師炮兵指揮連營地弔唁,紛紛寫下血書為累倒在抗震救災一線的英雄戰士請功。

2008年6月19日,中央軍委領導批示“武文斌同志是為抗震救災光榮犧牲的,他的事蹟非常感人,像李向群式的戰士。”6月21日,濟南軍區某集團軍黨委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追記一等功,批准他為革命烈士。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孫天帥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河南南陽鄧州市十林鎮人。1995年3月7日珠海市瑞進電子公司韓國老闆金珍仙讓全體員工下跪事件,當時200多名員工屈從了這一無理要求,惟有一位名叫孫天帥的24歲河南小夥敢於拒絕,因此引來一陣喝彩,也由此引得河南詩人王懷讓詩興大發,奮筆疾書出長詩《中國人,不跪的人》,隨後孫天帥被鄭州大學破格錄取。進入鄭州大學現代管理學院(現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本科專業學習。

事件詳情

1995年3月7日下午3點,頭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作好不容易到10分鐘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當外國女老闆走進車間的時候,中國工人們剛剛迷糊幾分鐘……趴在工作臺休息的工人被老闆的辱罵聲驚醒:“工人排隊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女人,女老闆吼叫著:“你為什麼不跪?”這個人說:“我是不會給你下跪的!” 老闆惡狠狠地說:“不跪就開除!”孫天帥把胸卡往地上一扔:“開除也不跪,我是中國人!”然後憤然離去。

不跪的孫天帥在女老闆的辱罵聲中離開了月薪1300元的工作崗位。 在市勞動監察大隊投訴金老闆踐踏中國工人的尊嚴、侮辱中國工人的人格事件時,孫天帥說:“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死也不能下跪!因為我是一個有尊嚴,有人格和國格的中國工人!”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韓作黎

韓作黎(1918-1998),男,漢族,筆 名,黑黎。河南鄧州市桑莊鎮韓營村人人。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1918年出生於鄧州市桑莊鎮尹營村一箇中農家庭裡,幼年在鄧縣(今鄧州)縣立小學,初二時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的激流中。建國後,歷任教育部視導司視導員、育英學校第一任校長,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文教書記,(1956年)北京市教育局局長,全國教育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普通教育工作及兒童文學創作,對小學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有較深研究。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二千里行軍》、《聖地紅燭》、《兒童文學集》、《教育文集》、《攔羊的人》、《保育班長》、《小迷瞪是傻瓜嗎?》、《韓作黎作品精選》等。《二千里行軍》譯有3種外文版本,並在國外發行。《聖地紅燭》獲優秀讀物獎。現存其故居一處,位於鄧州市桑莊鎮尹營村。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姚雪垠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中國現代小說家。現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全國第六屆、七屆政協委員。

1910年10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九龍鎮姚營村一個破落地主家庭。父親上過開封優級師範。1935年起,姚雪垠陸續在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發表短篇小說。1939年,他寫的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開始在胡繩主編的重慶《讀書月報》上連載。1943年初至重慶,他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臺任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季返成都創作了取材於自身經歷的長篇小說《長夜》。抗戰勝利後到上海,任私立大夏大學副教務長、代理文學院長。其間出版有報告文學集《四月交響曲》,短篇小說集《M站》、《差半車麥秸》,中篇小說《牛全德和紅蘿蔔》、《重逢》,長篇小說《戎馬戀》、《新苗》、《春暖花開的時候》、《長夜》,論文集《小說是怎樣寫成的》,傳記文學《記盧鎔軒》等。他研究明代歷史,發表了《明初的錦衣衛》、《崇禎皇帝傳》等學術論著。1957年創作代表作5卷本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1963年出版了第1卷,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1976年出版的第2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原名姚冠山。他姓姚,屬"冠"字輩,排行老三,於是,家人就給他起名叫姚冠三。他十四、五歲時,改名為"姚雪痕黟"。這是他當年悵惘心情的反映。姚雪垠只上了三年小學,便失學了。後來讀中學,讀了一學期又失學了。這時他讀到一首蘇東坡的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雪痕"二字就是取人生如飛鴻踏雪,偶留痕跡之義。後來新文學運動興起了,在悵惘之中,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於是,便把"痕"字的"廣"姚雪垠去掉,換以提土旁,以表示其不再悲觀,而要發奮圖強了。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鐵鉉

自古至今鄧州有那些名人,都還記得嗎?

鐵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鄧(今河南鄧州)人,元代色目人後裔。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並召集潰敗的士兵堅守濟南,擊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奪位後被施以磔刑,時年37歲。

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清乾隆時重新諡為忠定。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