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经济成长时代如何在海外爱国

经济成长时代如何在海外爱国

经济成长时代国人走出国门的机会增加了。2012年开始,中国位列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家。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国人在国外会遇到各种各种日常所遇不到的情况。

1月13日,来日本旅游的64岁的黑龙江游客李中大在长野县横手山滑雪场滑雪时听到呼救声,一名日本女性失足滑出雪道受伤被困山谷,因地形复杂,路过者及被困者同伴均不敢施救。李中大及另一位中国人果断下山谷救人,成功帮女性脱离险境。但事后,李中大返回雪道时因迷路且手机无信号与同伴失联。被困在雪山中超过20小时,躲树洞中度过“最冷一宿”,第二天中午,李中大被日本警方救出。事后他回顾了自己救人以及遇险的过程,称“救人是一种本能”。 李中大为何有勇气救人?因为他有着长期的滑雪经验,对雪地的状况比较了解。

这件事在日本的网络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人对李中大的救人行为十分感佩。有人建议日本政府该给李中大发感谢状。

李中大的行为,让“中国游客”这一群体在日本终于有了高尚光明的寓意。之前,日本的媒体上充斥着对于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比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丢垃圾,不守规矩等等。

让人欣慰的事,正面形象远不止一个李中大。日本网络上赞扬中国游客的事悄悄增多了。比如笔者认识的日本人,在脸书上写过这样的事:电车上看到年轻的中国游客,见到有老人上车,他们赶紧起身让座,比日本年轻人像样。

还有媒体报道,一些中国游客在日本热衷于寻觅日本文化的细节,他们是高文化高素质的游客。日本自由记者中岛惠在新书《为什么中国富裕阶层喜欢日本的老铺》中,介绍了中国游客在日本深入到唐招提寺、加贺屋、根津美术馆等文化精髓之地的实态。

以上提到的中国游客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人在海外的新风貌,让世界认识了进步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在日本勇于救人的李中大,说他是爱国者并不为过,他的义举,那种淡然而自信的态度,代表着经济成长时代中国人的新形象。

但是正像李中大所说,救人是一种本能,自然而然就做了。这是人的素养和胆识使然,并不是出于多么崇高的意识形态的引导。他的话语里没有提到“中国”二字,但也许在外人看来,他的脸上写着最清晰的“中国”。

经济成长时代如何在海外爱国

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时,都喜欢说,遇到困难时想到领袖的教诲、英雄人物的事迹,想起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后就鼓起勇气克服了困难。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非常荒唐的逻辑。但是很多人脑子里就是把那种荒唐的思维延续至今。扭曲教育的带来的弊端影响太深远了。

比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拥有完善的公德心,爱国感情必须以宽容之心为基础。但是国人在国内旅游时留下的破碎的公德心尚未修复,就这样带到国外去了。一些人个性中的功利现实主义在财富增长后愈发膨胀,公共空间里的公德被私德所挤占。

今年1月,不到7天的时间里,发生三起中国游客在国外机场因航班延误问题引发的事件,他们在机场高唱国歌,情绪激昂地抗议,个别人以爱国的名义撒野。处理这些纠纷事件的同时,三家驻外大使馆罕见地通过官网或媒体对中国游客接连发出“理性对待,依法维权”的提醒。一些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不合时宜地集体上演“战狼”式爱国,动不动高喊“中国”,实际上让祖国尴尬得都想闭上眼睛捂起耳朵了。

最后做个说明,本文的标题虽然是“经济成长时代该如何在海外爱国”,其实去旅游时心中不必装着祖国,只要装着自己就好了。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这是增长见识、提升自我、实现文化觉醒的机会,不需要肩负个体以外的神圣使命。别忘了,腰包鼓起来之后仍需保持谦逊、以礼待人之心,在世人的眼中,你是一个充满活力又谦恭有礼的中国人,这就足够了。(黄文炜)

经济成长时代如何在海外爱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