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射鵰英雄傳:周伯通和裘千仞的武功都屬上層,為何未能與五絕齊名

日常中,我們一提到《射鵰英雄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郭靖和黃蓉,接著我們會想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五大超一流高手。

其後,我們或許會想到周伯通、裘千仞、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楊康、完顏洪烈這些人物。

在這些人物中,郭靖、黃蓉等人屬於後輩,五絕和周伯通、裘千仞等人屬於前輩。

在前輩人物中,若要論名號最響,那毫無疑問是五絕。

五絕的武功都是登峰造極,這是毋庸置疑的。

射鵰英雄傳:周伯通和裘千仞的武功都屬上層,為何未能與五絕齊名

那麼問題來了,五絕之外的周伯通和裘千仞這兩人單輪武功方面的造詣都屬上層,都是足以與五絕媲美的,那為什麼周伯通和裘千仞未能與五絕齊名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我們可以做個類比,書法好的人未必就能成為書法家,比如明朝的嚴嵩的書法就很高明吧,可是他卻不是書法家,再做一個類比,很多人文章寫的很好,卻不是文學家,比如李斯就曾有一篇《諫逐客書》流傳於世,可是他卻不是文學家。

說完了上面的兩個類比,我們再看先前的問題就看的透徹多了,周伯通和裘千仞的武功確實都屬上層,可是他們離五絕還差了點,差在什麼地方呢?

這麼說吧,五絕那是武林宗師,武林宗師不僅要求武功高,還對見識、氣度、品行方面都有要求,而周伯通和裘千仞只是武功方面高而已,在見識、氣度、品行方面都趕五絕差了老大一截。

射鵰英雄傳:周伯通和裘千仞的武功都屬上層,為何未能與五絕齊名

王重陽之所以讓其他四絕心服口服,不僅僅是他的武功能力壓群雄,也是他的見識、氣度、品行都蓋過了其他四絕。

王重陽奪得了《九陰真經》,卻不修煉,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他並不覬覦這《九陰真經》上的武功,他之所以把《九陰真經》抓在自己手裡,是為了避免武林中人因爭奪《九陰真經》而殺的你死我活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王重陽這是一種心繫整個武林的大胸懷,大氣魄,這都是其他四絕所沒有的。

周伯通的練武天賦可以說不在王重陽之下,勤學苦練方面下的功夫也絲毫不遜於王重陽,可是他為何武功無論怎麼練都離王重陽差了那麼點,其實正是因為他在氣度和見識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他。

周伯通曾親口說過這樣一句話:

師哥當年說我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是樂此不疲,可是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來周伯通正是在氣度和見識方面差了一點,待他真正明白王重陽的這段話的時候,已是十多年之後,明白這些道理後,他武功迅速精進,終於使得他在《神鵰俠侶》裡得以躋身新五絕。

說完了周伯通,我們再來說說裘千仞,這裘千仞的鐵掌神功那可是江湖上數一數二的絕世武功。

射鵰英雄傳:周伯通和裘千仞的武功都屬上層,為何未能與五絕齊名

裘千仞的武功也屬於超一流,可是他卻未能和五絕齊名,主要是因為他做過的事太臭了。

裘千仞在第一次華山論劍後,暗中潛入大理皇宮把瑛姑和周伯通的兒子給打成了重傷,其目的是為了讓段皇爺救這個小孩以耗費段皇爺的內力,這樣在第二次華山論劍的時候,自己就可以少一個對手了。

裘千仞,除了這一卑劣行為外,他還做了件事,那便是他以一派掌門人的身份,公然效力於金國的完顏洪烈,這事幹的實在是太不地道,令天下英雄所唾棄。

好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之前,裘千仞這位幹盡壞事的品行卑劣的人頓悟了,其後他隨一燈大師出家修行,於他來講也算是個相當不錯的歸處了。

射鵰英雄傳:周伯通和裘千仞的武功都屬上層,為何未能與五絕齊名

最後再來總結一下,《射鵰英雄傳》裡的周伯通和裘千仞兩人雖然單論武功那是屬於超一流,可是卻不能與天下五絕齊名,主要是因為他們氣度、見識或者品行方面趕五絕差了不少。

武林宗師,看重的不僅是武功,更看重的是其人的氣度、見識和品行等綜合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