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智能系统可彻底杜绝人为隐患么?从22路公交事故说起

高度60米、水深71米、70多艘救援船、耗时86小时、15条生命瞬间消失……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事件,竟然源于两人的争吵!

智能系统可彻底杜绝人为隐患么?从22路公交事故说起

11月2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坠江的事故原因已经查明:乘客刘某与司机冉某因激烈争执导致车辆失控……这一消息从一大早开始,就占据了所有的信息渠道,成为今天最热议的话题。

除了对遇难者表达哀悼之外,热议的话题非常多,但焦点集中在一点上:公交车是否应该设置隔离板,将司乘分开,避免乘客过激行为影响驾驶安全?

应该说,万州公交坠桥是近一年来,公交车司乘矛盾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且不去想多少家庭因此遭受重大打击,其他13位乘客有多么无辜,单就公交车上乘客干扰司机驾驶的事件,全国范围内已经不止一起两起,就在今天万州公交坠江事故原因查明的新闻一同成为热点的,还有10月29日北京57岁女乘客用奶箱扔向678路公交车司机……甚至网上都开始流传各种防范乘客干扰司机的方法视频,包括其他乘客暴力制止干扰司机的行为等等。

应该思考的是,道德风险,如何用技术或机制去防范或杜绝?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像出租车一样设置隔离板,把公交车司机与乘客隔离,这种方法从技术角度来讲,最容易实现,看上去似乎也最为有效。

但这个方法杜绝了乘客干扰司机,能防范司机突发疾病?司机个人行为异常么?

万州公交坠江的新闻一同曝出的视频中,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争执可见之外,很多人其实都在疑惑为何司机突然向左侧急打方向,难道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不该是踩刹车么?

智能系统可彻底杜绝人为隐患么?从22路公交事故说起

道德风险之所以叫道德风险,是因为很多行为具有不可预料性,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还记得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4U9525航班的空难事故么?那起事故的原因,最终查明是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的“自杀”。

说到德国,顺势就联想到了德国制造,事实上,在德国制造的理念之中,有一条“尽量降低人为误操作”,即通过技术和设备,提高机器精度与可控度,使其沿标定的状态运行。从汽车工厂,到路上的智能驾驶,实际都是基于这些思路,在尽量避免人为的误操作。

当然,不排除机器也有故障率,所以迄今为止,包括自动驾驶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都还在研发和验证过程之中,就目前来看,甚至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还存在不完善,甚至导致车辆事故或伤亡,但总体来看,与人为事故相比,自动驾驶技术发生的事故率可谓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一是此类车型尚未普及,其次是现有的验证,都是在固定路线进行,通常会选择车辆相对较少的路段。

智能系统可彻底杜绝人为隐患么?从22路公交事故说起

从以往无论是体验长安汽车的无人驾驶车,还是凯迪拉克的超级巡航,可以看到这项技术正在飞速成熟的过程之中,相信不久的未来,部分技术就可以应用到一些场景之中了,类似公交车这样定线行驶的车辆来说,应用自动驾驶技术也比私家车更适合,像深圳就已经在测试无人驾驶公交车了,希望这些技术早日成熟,让流血不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