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如涵控股遠赴美國上市,網紅第一電商尋求再突破?

界動報道:

2019年4月3日,對於如涵控股創始人馮敏來說,註定是個此生難忘的的日子。因為,赴美上市成功。

從成立之初的青澀,到孵化出張大奕等網紅IP,再到獲得阿里c輪融資3億元,直至今天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一路走來,見證了中國網紅電商的成長。雖說上市成功,但也意味著機遇與挑戰並存!

上市挑戰即來,唯一能做的是把做好

從相關資料瞭解到,如涵控股首發價為12.5美元,欲融資1.25億美元,但是上市後股價基本沒有起色,發行價基本上為最高價。據瞭解,如涵控股上市當日的開盤價為11.5美元,較12.5美元的發行價下跌8%,收盤報7.85美元,跌幅37.2%,市值為6.49億美元。對於如涵控股的股東們來講,應該未達到預期。當然,國外沒有類似的網紅電商對標,所以投資者對於這個情況也是看不懂。面對上市後的挑戰,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也第一時間向媒體做出回應,表示:"我們沒法去控制和影響二級市場,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把做好。"

如涵控股遠赴美國上市,網紅第一電商尋求再突破?

主營業務與市場鍥合度有待加強

據悉,如涵控股主營業務分為以下幾部分:

1、培養各個領域的草根素人,打造網紅

2、對接外部電商平臺,打造網紅電商

3、構建以網紅為核心的粉絲營銷鏈

實際上,就是製造網紅電商的推手平臺。

自2015年起步的網紅經濟,經歷了2016的爆紅、2017和2018的平穩,現在已經有些清冷。爆利期已經過去,從國內轉戰美國,講述網紅造富傳奇故事,能否贏得美國資本的青睞,還需要穩住腳步,找到美國資本的喜好。

改變主體收入單一狀況,開拓多元收入

網紅經濟在中國並不新鮮,作為比較早的網紅製作平臺,如涵控股從事網紅電商培養已近十年,成功孵化出張大奕、蟲蟲、大金等網紅,尤其張大奕,在有1057萬粉絲,旗下品牌連續兩年GMV宣稱破10億元。以張大奕名義開設的網店營收佔到瞭如涵控股,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一半以上。

所以,可以看出如涵控股的業務還是以網紅電商為主,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不利於多元化戰略的發展。

如涵控股遠赴美國上市,網紅第一電商尋求再突破?

從網紅電商行業和微博等平臺的紅利期來看,張大奕在幾年前剛進場時正好趕上紅利期,也最大程度帶動了如涵控股的發展。當然,張大奕是複製不了的,帶貨業務能力確實突出。如今,張大奕和如涵控股都在積極尋求轉變,而赴美上市就是轉型的第一步。

業績需要提升,做到穩住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從如涵控股的近幾年財報業績表現來看,面臨的挑戰確實不小。據如涵控股的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在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分別實現收入5.77億元、9.47億元和8.56億元,當季分別虧損4013萬元、8995萬元、5750萬元。

資本角逐的是利潤,對於投資者來講,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是資本能否追逐的最主要依據,當上市公司的營收並不樂觀情況下上市,需要做的就是提升業績,目前只要做到穩住市場,實現收支平衡,就是勝利。

如涵控股遠赴美國上市,網紅第一電商尋求再突破?

精準定位,未來可期

目前,如涵控股價值未來可期,公司還需要在業務上進行精準定位。李嘉誠曾說,做企業,手上一定要有一項無論在什麼行情下都能賺錢的項目,所以現在如涵控股要做的就是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盈利。互聯網造富的神話不少,但是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網紅電商只要要跟上形勢的發展,才會創造奇蹟,期待如涵控股2019年的表現。

事實上,如涵控股造富的故事頗具吸引力,尤其是為草根素人創業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所以,絕對不缺支持的擁泵,只要做好,做精細分領域,前途大有可為。

界動傳媒丨Jie Mobile,

互聯網財經界動態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