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河口區太平村小村莊的美麗蝶變

地處渤海灣,淡水資源匱乏;鹽鹼地遍佈,宜耕土地不多;旱澇鹼沙等自然災害交替發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緩慢……這是擺在河口區新戶鎮太平村面前的難題。2014年,“省定貧困村”如同一座移不開的大山,立在了太平村。

“難題要解,大山要移”成為全村人的共識。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三年匆逝,村裡的貧困戶從最初的45戶、115人降低到如今的因病致貧、年齡過大失去勞動能力的6戶、7人。脫貧攻堅,太平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答案。

河口區太平村小村莊的美麗蝶變

2015年,為了幫助太平村實現年底脫貧的目標,各級政府總共撥付了31萬元扶貧款,但貧困戶基本都是老弱病殘人員,若單純給他們購買一些牛羊、化肥,只能救一時。資金來了,如何轉化為致富的源頭活水呢?

思路一變天地寬。村黨支部提議將扶貧款入股公司,藉此獲得分紅,最終讓社會資本協助貧困村“摘帽”。通過多方考察瞭解到,當地一家民營企業——— 華春漁業有限公司實力雄厚、信譽良好。雙方很快敲定合作方案:第一年華春公司分別給予太平村10萬元分紅,第2年至第5年每年5萬元保底分紅,分紅資金優先保障貧困戶脫貧,剩餘部分用作村集體收入。這樣一來,“輸血”變“造血”,群眾受益頗多。

河口區太平村小村莊的美麗蝶變

這條路子走通了。2016年,太平村又將31萬元扶貧資金一次性入股了天晴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入股期限20年,每年分紅3萬元,分紅資金同樣優先保障貧困戶脫貧,剩餘部分用作村集體收入。通過用活扶貧資金,太平村如期實現貧困戶脫貧任務,並完成村集體年收入3萬元的摘帽指標。

脫貧只是第一步,為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太平村積極探索村民異地搬遷,到城鎮集中居住。結合扶貧開發政策,太平村黨支部作出決定,對村民制定差異化補助政策,有條件、有意願搬遷的貧困戶實現應搬盡搬。不到一年,原村裡的一個自然村,106口人,33戶村民從交通不便的偏遠村搬遷到了鎮駐地,村民“騰籠換鳥”住上了鏡湖花園的小康樓,實現了村民多年致富夢想。

一部分村民搬遷了,可留在村子裡的村民怎麼辦?太平村黨支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下大力氣著手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他們先後籌資60萬元,對村內1100米主街道重新進行了整修,整修排水溝1200米。街道兩旁新建了排水溝,垃圾定期有人收集、外運,走在街上有路燈,村子裡裡外外乾淨整潔,生活在這樣的農村,也不比城裡差。

河口區太平村小村莊的美麗蝶變

河口區太平村小村莊的美麗蝶變

樹變綠了,路變平了,村變美了,村子舊貌換新顏。精準扶貧讓這座昔日落後的村莊悄然發生了改變,村民與貧窮落後說了“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