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談談重慶樓市

一勺言 | 談談重慶樓市

和平年代,國家與國家間的競賽表現形式,已經完全放飛自我,脫離了教科書標準,擁有了一批可量化的替代標準:

企業對企業,城市對城市,都市圈與都市圈的競賽;

大學對大學,專利數對專利數,人均壽命對人均壽命。

等等。

開發商之間的競賽也是如此。過去大家都在比指標的絕對規模,其實,換個思路看,比比數據結構,比比城市深度,更有看點。

今天來看,一個全國化的地產商的基本門檻之一是:進入城市30個左右。其中,新一線及二線城市裡,杭州,南京,鄭州,重慶,成都是更有觀察價值的城市樣本。

這五個城市被單獨挑出來,理由特別有趣:

首先,市場容量要大,每年銷售面積最低不能低於1000萬平米。這個指標太低了,樣本的合法性就差點意思。

其次,市區內的價格區間,拉的比較開,有足夠的縱深空間,市場上有3-4倍於整體均價的高端產品,價格天花板比較高,各類型開發商都有生存空間。

最後,大品牌房企基本都進入了,但是,外地房企對本地房企的競爭優勢,不是壓倒性的。本地房企的抵抗非常有效果。

三個理由同時滿足才行。比如,武漢雖然滿足前兩條,但最後一條卻不成立,所以就沒有入列。

未來,會用今天的文字風格,一個一個城市都談談。先從重慶開始。

重慶樓市擁有這樣一個素描輪廓:

1,成交量巨大,每年2000萬成交體量,市場容量可觀,水大魚才大。一個市民對買房有執念的城市。

2,總體單價不算高,況且套內計價,若換成建築面積,還要打八折,更低了。

3,價格區間從1萬到4萬都有,像鄭州一樣,價格的天花板被打開了,事實上創造了一個生態體系。在足夠深的市場裡,好產品才具備出生條件。

4,一個愛吃愛喝胃動力超強大的城市,夜經濟之發達,全國一定排前五,省會城市前三,對應的商業就很發達。龍湖的商業才能夠從重慶起步,輸出了天街。

5,紅海市場特徵。我對重慶樓市的競爭記憶,照母山板塊是最難忘板塊。但是據說,這麼多年了,競爭烈度的變化依然不大。

6,產業大發展,芯片,摩托車,整車,完美承接了東部產業大轉移。GDP產值已經突破2萬億元。整個城市處在一次相應的消費升級大趨勢裡,住房改善當仁不讓。

在這個大趨勢裡,什麼樣的地產商更有跑贏賣相?

主要看你提供的產品力:數量與質量。

不久前,在重慶深耕了十六年的融創搞了一個純產品發佈會,信息量很有看點。

1,三個網紅產品系第一次全部落地到同一個城市。在融創那麼多城市裡,這個待遇,目前僅此一家。

壹號院,桃花源,雅頌繫,是當下融創的三個產品網紅,從產品落位看,分別覆蓋大平層,低密產品與宋風別墅,基本上把各個需求階段的客戶都籠罩了。

當你的貨架上擺放的產品種類越多,你與客戶的接觸界面越大,產生化學反應的概率也就越大。

當然,在這個網紅重慶路演的故事裡,最大的懸念是,高溫潮溼的重慶樓市,是否歡迎建築立面更現代的壹號院,以及,江南鄉愁版的桃花源。

中國地產商用標準化的產品線來作為擴張神器。但是,一個產品線的研發之初,自有其靈感與文化依賴,帶著很強烈的地域文脈特徵。地域特徵越強,產品線的視覺效果才會更獨特,但是,同時也讓它異地栽培的難度變大。

壹號院起源於北京,桃花源起源於蘇州,雅頌繫出生在上海。現在,一次性輪到重慶主人說了算,真是有趣。

2,融創史上第一次開始嘗試超高層建築的開發投資。

上週發佈會上,融創在重慶單城一次性公開了八大項目,除了三個網紅項目外,最具看點的是,位於重慶渝中最核心地塊的超高層建築群——江北嘴項目,其中一棟高達470米,未來五年重慶第一高樓。

這個超高層建築群,集購物、甲級辦公、五星酒店、行政公寓於一體。一出手就是城市地標,直接單挑來福士,在本地微博上都鬧出了大動靜。

一勺言 | 谈谈重庆楼市

融創在寫字樓領域絕對是新兵,商業卻提前有嘗試。融創在重慶曾經做過一個白象街項目,口碑很好,如果說那是試水,這次開建470米建築,就是一次總攻。

在貴圈,開發超高層建築,相當於身價實力的書面證明,過去二十年,300米以上的超高層綜合體大多是境外資金的專利。因為它的開發週期與營造週期太長了,對資金與運營門檻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地產玩家能夠承受得起。

放一張效果圖看下,建立個第一印象。三五年後,你在重慶老牌的最佳夜景拍照地一棵樹拍照,會突然想起來,原來,故事是從五年前的今天看到本文開始的。

一勺言 | 谈谈重庆楼市
一勺言 | 谈谈重庆楼市

3,融創在重慶的隆重出場秀,背後是有意圖的。

一次性八大項目出街,豐富住宅產品線,是融創在重慶樓市一次實力的宣洩,它的能見度與曝光率將進一步放大。過去三年,它一直是本地銷冠,未來兩年,又提前預定了在重慶的頭部地位。

而進入地標商用物業,是融創第一次吃螃蟹。現在,融創有了一次重新定義重慶天際線的最好機會。

融創的管控文化是,高度授權,相應的它在業務上的創新,也是自下而上。

一個超級項目趟出來一條賽道,鍛鍊一種能力,培養一個團隊——這種成長風格在融創身上多次出現——融創在重慶的生存空間,會因為這個明星項目而有了戰略縱深。

4,為什麼發生在了重慶,而不是上海,廣州或北京?

中國土地的供給上游受到管控,優質稀缺地塊的獲得,不管是併購而來,還是公開市場購買,更是偶然。過去三五年,併購讓融創迅速做大,融創的面貌也因併購而更綜合。文旅,文化,商業,小鎮等業務,都將以一個一個項目為載體,讓融創趟出住宅之外的路線圖,那是一個我們還沒有完全見到真面目的新融創。

這個趨勢未來會更加明顯。因此,融創的新劇情首先發生在哪裡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發生的邏輯。邏輯對了,下一個城市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是現在,我們先進入融創的重慶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