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認為商業保險有沒有必要買?

6今生有約9


智囊保-古月:


商業保險要不要買,關鍵還是看個人的經濟能力和其它一些條件吧。但是人在江湖飄,總得有些保障傍身,才踏實安心。


商業保險是社保的有利補充,這一點毋庸置疑,很多人不喜歡保險,可能是因為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並不是很專業,完全以轟炸式的推銷為目的。不講清楚產品,也不想用戶真實需要的產品應該是什麼,只想能賣出去就好。


導致很多人在買了保險以後,沒有真正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就覺得被欺騙了。


一、商業險投保優勢


1、意外保障:解決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外來、突發、非人為故意、非疾病原因導致的人身傷害,大到意外身故、意外殘疾、燒傷,中到意外引起的住院,小到意外引起的門診都可以通過商業保險中的意外險解決。

2、健康保障:解決生活中因為疾病原因導致的醫療開支,疾病引起的住院醫療、如癌症一旦發生會導致幾十萬的鉅額治療費用。

3、身故壽險保障:主要解決如果發生不幸離開這個世界了,能通過購買的保險賠付一筆錢給我們自己最愛的人,幫我們盡最後一份責任與對家人的愛。

4、

分紅類、投資理財性質的保險:這類商業保險主要是解決在基礎意外及健康保障全部考慮齊全以後,經濟上允許也希望通過保險這種最為安全、低風險的理財渠道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多留存一筆安全的養老金、為小孩子以後的教育多留存一筆安全保證的教育費用。


二、如何進行商業險投保:


1、計算投保額度。

被保險人的壽險額度一般以被保險人目前的年收入乘以5-10倍。如果家庭成員的收入偏低,那麼要保證一個家庭能夠從被保險人去世所帶來的財務衝擊中回覆過來,保額還應該有所提高。


2、明晰家庭資產狀況。

負債情況,以及個人及家庭成員的收入。這些情況的考慮直接影響投保額度,以保證在意外發生時,可以照顧到身故後家庭應急開銷以及未來償債需要。

3、分析自己最關注的保障需求。

可以從養老、意外、重疾、資產保全等方面考慮,最關注的方面所佔保險額度的比例應該較大。


三、商業險投保誤區:


誤區1:已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保

社會保險的特點是低水平、廣覆蓋。但是社會醫療保險一旦患病就醫發生醫療費用,個人也需要承擔一部分的費用。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發生意外,其龐大的費用支出就會對正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這個時候商業保險仍是社會保險的必要補充。

誤區2:用買保險來賺錢

保險的主要作用就在於,保險人購買了保險產品,在遭受了保險責任範圍內的風險損失的時候,可以得到經濟補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很多人要買有理財的是覺得沒出險的話沒拿回錢來有點虧

近年來,保險公司推出了很多儲蓄型保險,可以在保障功能的基礎上,同時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

相對其它金融產品,其風險很低,並且具有一定保障功能,但是收益總體來說比不上基金、債券等。投保時不要只看重回報,忽視了保障,不要將保險的功能本末倒置。


四、商業險投保注意事項:


1、選購時應根據需求有順序進行

首先是意外險(壽險附加意外醫療住院等);其次是健康險(主要是重大疾病及附加的醫療險、定期壽險)再次是養老險(分紅、年金、投連等)。

2、家庭成員選擇時也該有順序

首先應是自己和配偶,意外和健康險都應該配置,家庭經濟支柱還建議配置壽險,父母是整個家庭的支柱,不管是發生意外還是患上重疾,產生高昂的治療費用,斷了收入來源,對家庭打擊會很大。其次,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考慮孩子;最後是老人,以防不測及萬一給家庭造成風險。

3、保額的選擇應以家庭總收入

參考指標是:家庭年總收入的5%-15%支付保費較為適宜。

4、適合自己經濟狀況的繳費方式

也並非全部都是繳費期限越長越合算,還是要根據消費者家庭經濟狀況及現金流資產資金運作等多種因素決定。


如果你覺得內容對你有啟發,請給我點個“贊”哦~



智囊保


個人認為商業保險有必要買的。

我買商業保險源於一個同事的故事。

她買了重疾險兩年,之後單位體檢,甲狀腺癌症,理賠了十多萬。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現實事情。

再那之後,我也給一家人配置了重疾險與意外保險。 因財政有限,買的金額不大。 以後條件好了,會逐漸增加醫療保險。

雖說現在有國家的醫保,但是萬一重病呢?

跟另一位同事聊天,講他父親做了兩次心臟手術,花了十萬,醫保報銷7萬,自費三萬。

真正得到了重病,金錢就跟流水一樣嘩嘩嘩地出去了,平時攢了幾年,幾十年,一輩子的金錢,可能就因為一場大病消耗殆盡。還不如,一早就配置好。

這是我的觀點。

即使現在經濟緊張,那麼買個最便宜的意外險,最多也就一年一百元的,或者網上有更實惠的都可以,沒有買保險的,建議大家可以從最便宜的意外險試試。


無色顏料316


回答問題前,先扯幾句閒篇兒。

感謝之餘,提兩點建議:

一、懇請各位向我提問的朋友,儘量圍繞我的專業提問。

明白地說,最好不要問太偏的問題。比如這樣一些問題:

某四線城市的某個樓盤是否值得投資?

某三線城市的口腔醫院誰家的好,價格上有沒有優惠?

年收入300萬,可不可以買一部好車,買什麼牌子的好?

賭錢輸了200萬該怎麼辦?

哪個家政公司的保姆好?

有沒有必要留在大城市打拼?

開車過橋為什麼要停車刷卡?

哪種氣墊鞋值得去買?

未來有哪些超級工程項目?

等等的吧,這些問題第一我不在行,第二空口瞎說容易誤導人家,第三沒什麼實際價值浪費人家時間,第四令我覺得即使再回去讀幾個大學也回答不來,心生慚愧。不是不回答,實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第二、懇請各位向我提問的問題,儘量把問題描述清楚,以便我能夠給出較有參考價值的答案。模稜兩可的,含糊不清的,回答呢,摸不著頭緒,不回答呢,顯得不夠禮貌。比如經常有人問“35歲買什麼保險”“有沒有適合小孩的保險”之類的問題。好比咱們去醫院看病,首先要知道哪個科,見了大夫不可能一句“身體不舒服”就讓大夫給開藥吧?

說遠了。回到今天的問題。

從我自己的從業經歷看,現在的人當然有必要買商業保險。站在各人角度,就各有打算了。

咱們大部分人都有社保。社保的特點就是覆蓋面廣,但額度不高。相當於咱們的一個基本福利。國家這麼大,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高保障的福利,但都有個基本的保障,平時的看病了住院了,能夠為咱們負擔很大一部分。

不過,萬一罹患重疾,那就不是社保能夠負擔得了的了。

有沒有發現近年來,三天兩頭看到各種的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

有沒有看到朋友圈微信群裡經常看到的各種募捐倡議?

沒錯,只要人人都獻出一分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可是,這裡的人人,大多數是尋常人家普通百姓,各家都沒有那麼多餘糧啊。

在病患家庭看來,不過每家出一些錢,就能給我們家救命。

在社會大眾看來,今天一點兒明天一點兒,多了也吃不消啊。

如果有一份保險,就可以用甚少的錢,解決較大的問題。

不用四處求人,不用不顧體面和自尊地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地懇請人家救救我家孩子救救我家愛人之類地懇求、乞求、哀求。。。。。。

保險是什麼?

是萬一出險時候,維持現有生活質量不受太大影響的工具。

為什麼講未雨綢繆?保險和別的東西不一樣,下雨了到處都可以見到賣傘賣雨衣的,可萬一出險了,不僅買不了保險,還需要準備鉅款。

“萬一得了大病,我就回家吃好喝好等死,不治了!”不止一個人這樣說過。

可真臨到自己頭上,有幾個人這麼瀟灑地回家去呢?

求生是人的本能。雖然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罹患重疾的人眼裡,即使要離開,也不是現在這種樣子離開。

電影《我不是藥神》那句經典臺詞,我賣藥這麼多年, 發現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 窮病。

所以,如果足夠富裕,不買保險也無所謂,萬一出險,有的是錢給醫院;如果不夠富裕,還是有個保險,為自己轉移風險,讓自己不至於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可惜,現實是,很多足夠富裕的人買保險,很多不夠富裕的人要麼不買,要麼習慣買理財類的。

別看平時那麼多人罵保險,真遇到募捐的,很多人第一句話都是問有沒有保險,這就說明,那些罵保險的人,內心也是認可保險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沒必要因為要不要買保險抬槓。

如果您覺得不需要買,那就不要買。大部分人都是平平安安的,出險的只是極個別的。沒關係,只是,如果,如果出險,那就要拿出勇氣與擔當,坦然面對萬里面那個一砸到自己頭上的無情現實。

如果您覺得有必要買,就找個信得過靠得住的專業人士,問您設計個性化的保障計劃後,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努力,去打拼,去享受。。。。。。


號角訊


保險是一種科學的制度安排,是轉移風險的工具。如果不想在風險來臨時,自己辛苦幾十年攢的錢送給醫院,一病回到解放前,還是要購買商業保險的!

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備,每個月1000元,一年1.2萬,你從30歲準備到50歲,在有社保的情況下,20年準備24萬應急金也不錯,但問題來了,一年1.2萬、2年2.4萬、3年3.6萬…在這期間,如果發生了重大疾病,需要20~30萬,這2、3萬能幫到你嗎?顯而易見,幫不到,時間太短了,錢太少了~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同樣1000元/月,1.2萬/年,同樣30歲到50歲20年,保險公司能給你提供以下保障:重疾30萬~51萬,輕度重疾6萬~19.8萬,身故31萬~112萬,惡性腫瘤30萬~60萬,意外傷殘3萬~60萬,意外醫療5萬,住院費用2份,保費豁免等。

同樣是用1000元解決30萬應急金,大家覺得哪種方式更能幫到自己?所以,購買商業保險還是很有必要的!



雲箋閒客


概括的從理念上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一、開篇還是一直講的那句話,"保險是讓個體面對變化時,可以減少損失的一種投資"。

1、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層不變的;

2、部分變化(如生病、意外、失業等)會帶來可能的風險(小概率事件);

3、風險會帶來損失,保險可以用貨幣的形式對沖損失;

4、伴隨著保險行業的變革,越來越重視服務,所以部分情況下,如果有保險,可能會有額外資源(如就醫時的專家會診等),當然他的保費可能會高一些

二、針對題主的問題,分析下來,應該是有社保了,還需要保險麼。

逐一對比:

1、養老:社保的好處是考慮了通脹的因素,你看我們父母輩的就能明白。商業保險類似於強制儲蓄,會有收益,但是肯定趕不上通脹。

個人建議:如果你有存錢的習慣,如果你有投資的渠道,不用買。反之,買吧。

2、醫療:社保按比例報銷,但是沒有覆蓋所有醫療費用。商業保險有報銷型的,也有補貼的,也有重疾直接給付的。看具體條款,覆蓋可以大於社保。

個人建議:重疾買一個吧,現階段,保額買到20萬+就可以。如果有錢,再買個報銷型的。

3、工傷:社保的認定麻煩,賠得不多。商業保險的意外險其實不貴的,保額也高。

個人建議:買個意外吧,一年300多,真不貴的。

4、失業:說實話,我沒考慮過,去工地扛大包也是工作啊,正常人賺不到錢只能說懶或者磨不開面子。

三、結論:

即使有社保,商業保險也有必要買。

四、個人建議(個人觀點,不一定對,不喜勿噴):

1、從定價的原理看,不要買什麼返還型的保險;

2、保險是需要的,優先考慮重疾、意外,可以考慮醫療類的;愛家人的,買個定期壽;

3、一定要知道您買的保險是啥,保啥不保啥.....避免鬱悶,可以打保險公司客服電話確認(業務員會騙你,客服電話不會)。


獨行笑談九州侯


商業保險是指國家及政府納保以外的民企保險公司所經營的各種保險業務。

如:中國人壽、中國財產、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太平保險、陽光財險等等。至於有無必要購買商險,這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如果在財險方面:汽車已進入尋常家庭,這肯定是要購買的,否則你可能無法承受交通事故所帶來的無法預知的後果。另外家庭房屋、工廠、倉庫、商品、產品、貨物等等所有有階及能產生階值的財產和物品都需根據情況購買相適應的保險。如火災、水災、或其他損失險。

至於人身,可根據自身情況及經濟狀況能力而定。如果已有能享受國家養老、醫療方面的保險,但你覺得不夠或不全面,自身又有能力,那不妨購買一些商業險,這樣就加強了你的保障能力。如果沒有國家方面的一些養老醫療保險,可根據個人經濟狀況及持續能力購買相關的養老醫療方面的保險,以保障年老及失去勞動力之後的養老問題!

總之,除國家強制需購買的保險外(如汽車交強險等),其他商業險可根據本人具體情況而定!






秋雨問孤雁185069319


我覺得挺有用,因為現在醫院看病真的是一比不小的費用尤其是在大城市,社保可以報銷一部分,但是剩下的也還得自己出,而商保險就是對社保的一個補充,社保報完商保剩餘部分基本也給報銷了,舉例說明,

在北京醫院看病 做一套檢查連大夫出診拿藥下來花費1000元,有商保可以給綜合報銷891元

只要是醫生給開的方然後包括一系列檢查都給報銷了,買營養補品需自己出,


言大明白


商業保險作為社保外的補充是有必要配置的。醫療和養老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社保就像是飯,而商業保險就像是菜,可以讓你的生活有滋有味。

商業保險中的重疾險,在風險發生時,可以作為治療費用,彌補財產損失,用以支持家庭在患病期間、康復期間的生活支出等,建議配置保額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

意外險,有意外醫療、意外身故等身價保障。可以做到,像某星說的:站起來是印鈔機,倒下了也是一堆人民幣。

醫療險,現在市面上火爆點的就是百萬醫療,在相對免賠額和重疾0免賠,不因產品停售等因素還可以保證續保的情況下,是可以配置一份。因為可以解決社保外用藥等一些特殊費用。

養老險,可以讓你的晚年生活錦上添花!

配置商業險,謹遵先大人,後小孩,也是按以上順序先後配置。商業保險費的支出應合理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20%左右,謝謝


然兒妞


點題,現在的我,特別喜歡保險,但是已經過了最好的規劃年齡。

保險也只有風險意識到了的時候,才能想去買,有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不以為然。

現在,您可以搜搜各大媒體網站,有多少是近中年的人在問,:請問,我父母今年58了,我應該怎麼給他們買保險呢?

很多回答,答案裡還能給推薦重疾險的也是不多的!因為,這個年齡早已經沒了槓桿。

保險能幫助的也只有意外和某些單項保障。

考慮一下,有錢以後,是現在花了?還是拿出一部分錢去規劃自己未來?這完全是兩種人生。

保險即使發展的再曲折,它也會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還是會有好多人因為保險而挽救了家庭的經濟生命,甚至生命。

保險在西方傳過來,在資本主義國度裡普及率那麼高,還是因為保險有它存在的意義。

只不過我們需要正確的理解保險,正確的購買保險。

一紙合同,它就在那裡,買的時候,怎麼也得弄明白不是??

我是這麼理解的!25歲前規劃好自己的未來,老了以後,我們可能過得更從容!


吉祥明保


一張圖簡單說明,有沒有用看自己的前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