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寫下一首詩,其中四句激勵了世人千年

曹操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梟雄。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為了突出劉備的寬厚仁德,禮賢下士,將曹操刻畫得殘暴不仁,多疑奸詐。

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曹操,不說其他方面,單單從文學這個角度來看,沒有幾個皇帝能比得上他(死後被追封為魏武帝)。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1萬多首詩,但真正流傳下來的又有幾首呢?

而曹操傳世的詩歌雖然只有22首,但卻不乏精品。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寫下一首詩,其中四句激勵了世人千年

後世評價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他的詩歌多是學習漢樂府,但難得的是又有所突破。

他經常以樂府舊題來抒寫全新的內容,即所謂的“舊瓶裝新酒”,而這樣的寫法也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例如後來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李白也經常是這種寫法,《將進酒》、《妾薄命》、《行路難》都是舊題新寫。

而曹操最突出的貢獻還在於開創了“建安風骨”,掀起了詩歌史上第一次創作高潮。

事實上,當時的主要創作者都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曹”便是他和曹植、曹丕父子三人,而“七子”也大都歸功於他的庇護,還有才女蔡琰也多蒙他拯救看顧,可以說他不僅是“鄴下文人集團”的主心骨,更是“建安風骨”的靈魂人物。

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寫下一首詩,其中四句激勵了世人千年

就這點來看,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就連智多近妖的諸葛亮,也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他在徵烏桓的歸途中曾寫下一組詩,其中一首被後世譽為“開闢了詩歌的新時代”,這首詩名為《龜雖壽》,全文如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在這首詩中,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中間的“老驥伏櫪”四句,更是激勵了世人千年。

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寫下一首詩,其中四句激勵了世人千年

詩歌開頭四句以“神龜”、“騰蛇”起興,道出了生死存亡的自然規律。

在他看來雖然神龜的壽命很長,但也會有終結的那一天。

仙獸螣蛇雖然可以騰雲駕霧,但最終也會化為一抔黃土。

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這種樸素的辯證思想在迷信盛行的古代,算是非常難得的了。

此時的曹操大敗烏桓,已是53歲的高齡,在平均壽命不長的古代,算是暮年了。

想到一統中國的夢想尚未實現,而兩鬢已然發白,詩人的心中不可能沒有一點感觸。

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寫下一首詩,其中四句激勵了世人千年

但他畢竟是樂觀豪邁的,於是便發出了“壯心不已”的吶喊。

他就像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裡,但他馳騁天下的雄心壯志卻絲毫不改。

縱然時不我待,他依然不改雄心抱負,這樣的自強不息,老當益壯怎能不令人佩服呢?

後來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到“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也是這個意思。

這四句激勵了多少暮年之人,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接下來的四句又是一種與天斗的豪情壯志。

他認為一個人生命的長短,並不是取決於上天,更多的是個人的精神狀態,只要調養有方,保持身心健康,就可延年益壽。

53歲的曹操以千里馬自比,寫下一首詩,其中四句激勵了世人千年

按理說,身處高位,又是50多歲的高齡,應該是比較貪生怕死的。

像秦始皇、漢武帝,哪個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而幹盡荒唐事?

可曹操一不求上天,二不求仙問道,他相信“事在人為”。

這樣一種自信樂觀的精神不僅在古代,即使是今天仍有重要意義。

整首詩寫得很是慷慨激昂,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即使相隔千年,仍能引起共鳴。

就像清代詩人陳祚明所言: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不知讀了這首詩,你對曹操是否有了更深的認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