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香城都市报 新闻热线:0715-8210000

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

“十佳帮扶产业”

幕阜精准扶贫新模式

01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城县麦市镇金丝皇菊产业

建设地点:通城县麦市镇何塅村

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加速推进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2018年麦市镇党委经过市场调研、论证,把菊花产业当成富民强镇的脱贫产业,利用旅游公路沿线何塅、九房、盘石、卢塅、花园、天岳等村的荒山荒地栽种菊花,共计规划实施面积4000亩,预计每亩纯收入1500元左右。项目主要在何塅、九房至天岳沿旅游公路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田进行金丝黄菊种苗种植,旅游公路从通山的九宫山至麦市的天岳关,贯穿了麦市镇的李段、陈段等沿线十个村,马井水库、倒肘湾水库专用线途径卢段、花园两个村既可以发电又可以养殖。

搭建菊花产业发展链条,长冲食品加工园建成面积240余亩的菊花专业加工基地,由湖北兴农生态有限公司进行种苗培育、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管理,制成菊花糕、菊花饼、菊花茶等菊花产品,融合到农家饮食、养生茶坊、农业体验等项目,将麦市镇建成名副其实的“菊花小镇”。

麦市镇素有种、饮菊花的传统习惯,如何充分调动村级集体组织、农户种植菊花的积极性,麦市镇党委政府采取“四个一”的方式,即政策扶持(将菊花纳入全县中药材奖补范围)、产业扶持(纳入乡镇产业发展奖补项目)、技术扶持(聘请农业局技术专家技术指导),物资扶持(为经营主体无偿赠送菊花苗、农机具等物资),为经营主无偿赠送菊花苗、农机具等物资),为经营主体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

“农业搭台、旅游唱戏”。产业带建成后,不仅助推精准脱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辐射带动麦市镇旅游产业发展,把菊花产业发展与菊文化传承相融合,推出观赏、体验、摄影等赏菊品菊主题旅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菊为媒,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02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城县四庄乡茶花基地

建设地点:通城县四庄乡清水村

通城县四庄乡清水村位于四庄乡的东南部,地势南部平坦,北部为山丘地带,境内有小一型水库清水水库一座。

2016年,清水村成立莲子专业合作社,挂靠湘莲基地带动农户增收,注册资金100万元,该合作社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动农户栽种面积500多亩,投资10万元,合作社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间接就业50余人。

2019年,结合已成立的莲子专业合作社前身,于当年5月合并成立通城县清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从事油茶、香莲、中药材、苗木、水产的种养及销售等多项相关业务。通过四庄乡党委政府的引导,连片规模化种植,免费发种子、补贴耕田费用,现目前村集体拥有香莲1200亩,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现代化高效农业发展,打响清水香莲的名片。

自今年7月2号“清水画廊”美丽乡村开园以来,赏花游园的人接连不断,不仅带来人气,也为莲子基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今年可创收10万元,农户人平增收2000元。

03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城县四庄乡油茶基地

建设地点:通城县四庄乡小井村

通城县四庄乡小井村位于四庄乡西部,全县海拔最低点,距乡政府3.5公里,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0亩,林地面积5800亩,东邻大源村、华家村,南接崇阳县码头村,西与沙坪镇码头村交界,北与沙坪镇进口村接壤,是原全丰村与小井村合并同小井村,全村696户3036人,辖21个村民小组。

小井村油茶基地始建于2008年10月,分三个阶段建设:

第一阶段:2008年建设基地413亩,位于范坭垅、张家、叶谷场、陈家排,与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采取3:7分红模式。公司头3年提供化肥、苗子、抚育工资,由村委会负责筹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形势连片开发。

第二阶段:2010年,连片开发上也冲520亩,这些油茶树是经国家认定的长林系列(长林3、4、23、27、40、53、56、166号)优质品种。

第三阶段:2014年,村委会与三强油茶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股份制开发管理模式,新建姚家、吴家湾1100亩,农户以山地入股,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对基地全程跟踪抚育管理,按季节定期修剪、定期除草、施肥,合作社与农户按基地纯收入4:6分成。这些油茶已初步挂果,可惠及小井村贫困户56户186人,基地可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2400元。

小井村油茶基地共计2033亩,是该村精准扶贫产业扶持主导产业之一。

04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崇阳县青山镇润源茶叶示范基地

建设地点:崇阳县青山镇城万村

崇阳县润源茶叶示范基地成立于2011年,位于崇阳县青山镇城万村,2013年流转土地面积400亩建设茶叶基地,注册茶叶商标“煮春风”。

该基地每年投入劳力1400工以上,季节性采茶除外,劳力来源主要是本村及另村的贫困人口和低保户,长期在基地做工的贫困户21户,采茶季节可提供每天300个临时岗位,长期从事劳动的贫困人口每年可增收1万元以上。

该基地地质优良,阳光充足,自然条件适合茶叶生长,制作的茶叶卖相好、质量高、销路广,市场前景良好。在合作社的指引下,形成了栽种、制造、出售规模化管理,销售白茶、绿茶、黄茶年产值达500余万元。

近年来按照青山镇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创业,实现脱贫目标。

05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崇阳县铜钟乡中药材产业园

建设地点:崇阳县铜钟乡全体八个村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大百亿”产业富民战略,结合“绿满铜钟”部署,铜钟乡充分发挥闲散土地资源优势,利用各村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引进企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增添村集体经济发展亮点。

2017年乡村干部到亳州考察中药材基地后,结合铜钟乡实际,在坳上村率先引进了崇阳本地老板熊银德的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租用党群服务中心部分房屋打造领康药膳馆,在坳上村流转100亩土地试种芍药、黄精、白芷等中药材。试点取得初步效果后,铜钟乡与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持续合作,在马桥、清水、佛岭、在下、坳上等村各建成面积不低于150亩的中药材基地,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中药材基地类型不一、中药材品种不同,合理规避了市场风险,取得了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基地由药材公司负责运营,村委会负责土地流转,并投入资金入股,公司聘请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其进行培训和安排就业,从2018年起,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增收至少5万元以上的分红,并辐射带动贫困户300人加入中药材产业链务工,提高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铜钟乡中药材产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致富增收,成为推动全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示范型帮扶产业。

06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

崇阳县港口乡拾绿生态农业园

建设地点:崇阳县港口乡石岭村

拾绿生态农业园引进湖北拾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通过政府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不仅解决了制约基地发展的水、电、路等问题,还以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折股,每年由基地向所在的石岭村上缴3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该项目总规划占地2500亩,新建扶贫车间240平方米,以上投入模式,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已流转土地500亩,建大棚200个,年总产各类果蔬1000吨,产值2000万元以上,每年可安排贫困户固定务工100人,人均年增收达12000元。主要生产豇豆、桑葚、辣椒、黄瓜、玉米等绿色蔬菜瓜果,采用先进灭虫技术和有机肥,使生产的蔬菜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

通过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打造拾绿生态农业园独特的气质。园区分为种植经济园、田园观光长廊、绿色养殖园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各有特色,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乡村沃野的独特风景,还可以享受绿色天然的农家美味,更可以享受轻松愉快的田园体验。

07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山县九宫山镇熊家湾种养基地

建设地点:通山县九宫山镇彭家垅村

通山熊家湾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月,占地面1200亩,注册资金600万元,主导产业分四大块,食用菌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苗木种植基地和千头母猪养殖基地,其中食用菌占地面积150亩,年种植香菇15万余筒;水产养殖基地,连鱼养殖350亩,龙虾养殖250亩,甲鱼养殖50亩;苗木种植占地面积400亩,果园30亩;母猪养殖基地占地250亩,建筑面积20亩。2015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等荣誉。

近年来,通山熊家湾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支持扶贫工作,借助企业充裕的资金,擅长管理,帮扶形式灵活等优势,实现精准扶贫提质增效。根据每个贫困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2017年通过带动13户贫困户种植香菇,每户一年增收1万元,2018年通过扶贫贷,大户带小户的模式,每户贫困户贷款5-10万元不等,入股通山熊家湾种养专业合作社,让16户贫困户每年增收8000元。带动周边农户450余户发展种养业发家致富,为当地农民安排就业75人。同时,通山熊家湾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彭家垅村六组新建食用菌养殖基地,村以30亩耕地作价35万元,另投入资金10万元,共计45万元入股合作社,2018年到2023年期间彭家垅村每年分红5万元。通过统一管理贫困户的扶贫物资,聘用贫困户参与日常管理,传授技术,用情用心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平时有养殖能手负责管理,大家轮流来帮忙,还能学到技术。

08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山县厦铺镇老沟种养殖石蛙基地

建设地点:通山县厦铺镇西隅村

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6月,2018年9月动工建设,与西隅村部分村民共同出资,其中贫困户11户33人;非贫困户22户59人,注册资金100万元。本次开工建设的项目为野生石蛙养殖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占地面积近40亩,一期孵化中心占地面积为4.75亩,投资约300万元,2019年3月建成使用,完成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建造了石蛙养殖池、蓄水池、水塔,铺设了基地供水管网,完成蛙池建设,拉通了电力线路。2019年4月份成功引入种苗5000对,目前成功完成产卵、孵化幼蛙近60000只。

基地建园严格按照高标准实施,全部采用原生态养殖,依托优质的水源以及特定的地理环境,努力打造中国优质石蛙品牌。本项目建成后,年出高品石蛙约10万只(约3.5万斤),年产值约400万元。

厦铺镇西隅村是一个山区农村,森林植被丰富,水资源从源头开始是零污染,一直以来也是野生石蛙的栖息地。目前基地进展顺利,幼蛙长势良好。前五年给每位村民按百分之三十的年回报率作为分红,五年后按年回报百分之五十的形式分红。合作社为当地村民开展石蛙养殖技能培训,为村民提供优质幼蛙,助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09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山县大畈镇阳春园食品观光园

建设地点: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

通山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麻饼、面包、糕点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通山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大畈麻饼”优秀传统产品传承企业。

2012年12月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21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阳春园”牌麻饼获得金奖。2013年正式注册“通山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2013年获得第十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通山县文明诚信企业”“咸宁市知名商标”“通山县电子商务十强企业”;2015年被认定为咸宁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第十七届湖北荆楚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产品金奖”、同年被授予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7年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获2018年度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

公司立足地方特色,从加工、保鲜、包装入手,在保持原有手工制作的基础上,研究外形上的多样化,包装上的美观经济,口感上的差异特色,推向精、深、专发展。在省纪委、监察厅的驻村支持下, 2014年至2017年,该项目计划再投入资金3500万元,在富水龙珠湾生态度假园景区旁(即板富路与核电路交汇口右边)征用土地32亩,整个厂区以仿古结构建筑,将成为一大旅游观光景点,厂区内建设透明化可参观生产线10条,其中食品纯手工制作体验坊车间4个,大型产品展厅1个,万吨保鲜库1座,开发多样化食品制作体验旅游项目,把旅游观光与食品加工有效对接。预计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可接待游客 30万人次,年产销值8600万元,安置劳动力就业300余人,产业链直接带动农户2000余户种植芝麻、茶籽油、菜籽油、花生、桔干、桂花等。

目前,阳春园食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第一期主体楼工程建设,已购置设备,投入生产。同时,公司在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并力争申报“中华老字号”品牌。

10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产业名称:通山县杨芳林乡美味佳豆制品产业

建设地点:通山县杨芳林乡杨芳林村

通山县杨芳美味佳豆制品有限公司创办人谢望元,经乡办企业改制后,为了发展百年文化传承的产品,谢望元返乡创业独立投资经营,建成占地4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有固体酱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4条生产线,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生产销售固体酱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等产品均取材于当地特有的牛肝豆、弱碱性水源。依靠传统制作技艺,产品畅销鄂、湘、赣三省,成为杨芳林乡一张名片。

杨芳酱品历史悠久,1998年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市场名牌产品”。2011年,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商标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历时15年,创业实现了由作坊式经营向企业化管理的转变,开发新产品,建成标准化生产线,创新经营模式,抱团闯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解决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融入新型宣传销售模式,加入通山县电子商务协会,尝试“互联网+”模式。公司计划研发豆腐乳,辣椒酱等系列产品,扩大规模,拓展市场。目前,公司销售额达500万元。

公司肩负杨芳林村、晓泉村和西庄村350户建档立卡户的扶贫工作。通过提高收购牛肝豆价格,鼓励贫困户积极种植牛肝豆,由原先3元/斤提到5元/斤,从而间接带动35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同时还吸收十余位贫困户及残疾人在公司就业,每户每年增收2万多元。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表彰致富典型,推介绿色产业

展示乡村风采,推广咸宁经验

主办单位:

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咸宁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香城之约 — 桂花密酿

地址:咸安区金桂路56号

本文为宣传推广

出品:香城都市报新媒体中心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业务合作:品牌推广丨活动策划丨微信代维

⊙业务洽谈请联系:182-7216-3242

⊙ 新闻爆料请拨打香报报料热线:0715-8210000

羡慕!咸宁这些地方发展大升级,家住这的人有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