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又到杭州滿城桂花飄香的季節,想起了李清照在杭州寫的一首詞《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這首詞的大意為:病後已經稀疏的兩鬢又添白髮了,無力外出,只能躺在床上透過窗紗看看殘月。用沸騰的湯水煎豆蔻,沒有興致做分茶。靠在枕上讀書算是一種閒適,以為門前的景色因為下雨而比平時好看。整日默默陪伴著我的,只有那窗前的木犀花(桂花)。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李清照(1084年~1155年)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章丘人,宋代著名詞人,曾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李清照的這首《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詞大約寫於五十歲左右,宋室南遷之後。這首詞寫她病後的生活狀態,紀事寫實,用詞平常,也沒有用典故,與她以前的詞作風格有很大不同,這大概與她當時的境遇和心情相關,以至於有人認為這不是李清照的作品。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關於李清照,很多人對她在宋室南渡之前的生活狀況比較瞭解,生於官宦之家,嫁與門當戶對的趙明誠,尤其是她與趙明誠婚後琴瑟之和,醉心與詩書和金石收藏,生活優裕,神仙眷侶,讓人羨慕。

宋室南渡之後李清照的生活變故極大,先是趙明誠病故,後為避戰亂,她攜帶所有的收藏,追蹤宋高宗趙構倉惶逃竄越州、台州、明州、溫州、山陰,許多收藏被盜,兵荒馬亂,期間的驚恐與艱苦可想而知。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了杭州,雖結束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但孤獨無依,此時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張汝舟百般討好李清照,很快李清照就嫁給了張汝舟。其實張汝舟迎娶李清照,是聽說她有珍貴的古文物收藏。婚後張汝舟發現李清照並無多少財物,大失所望,經常惡語相加,甚至揮拳毆打,李清照難以容忍。後來李清照發現張汝舟有騙取官職的行徑,就向官府舉報,並要求離婚。當年秋,經查屬實,張汝舟被撤職,官府准予李清照離婚。

我推測,南渡以來原本身心疲憊,再經此番折騰,很可能此時李清照病了一場。《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經歷過種種磨難,甚至死裡逃生,這個時候面對桂花李清照會是什麼心態?還可能像早年在濟南在汴京在建康那樣安逸閒致?當然不可能。

李清照早年曾寫過一首《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

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

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首詞的大意為:淡黃色的桂花,輕盈柔弱,並不特別鮮豔。雖不讓人驚豔,卻遠遠的給人送去淡淡的幽香。桂花不需要像名花那樣奼紫嫣紅,但在百花中屬於第一流。梅花妒忌桂花的幽香,菊花感到不如桂花美麗。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可惜屈原對桂花了解不深,不然,他在《離騷》中讚美那麼多花,為什麼沒有提到桂花呢?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同樣是寫桂花,這首《鷓鴣天•桂花》讀來就是另外一種味道,可見心境不同,眼前的桂花也被李清照寄託了不同的情感。

李清照從紹興二年(1132 年)春天到杭州,20年間數度來往於金華與杭州,很好奇她到杭州居住在哪裡?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一說她住在清波門一帶,未見可以實證的史料。南宋時,清波門一帶離皇宮很近,離天街也很近,屬於鬧市區吧,房租一定不低,她能居住在清波門一帶,至少日子還過得去。因了這個緣故,2002年,杭州在清波門柳浪聞鶯公園內水杉林小溪邊建了一座清照亭,紀念這位命運多舛的才女。清照亭柱有楹聯:“清高才女,流離詞客;照灼文壇,點染湖風”,交代了李清照的經歷、創作和在詞壇的地位,不過,“點染湖風”似乎不確切,她在杭州沒有寫過一首與西湖相關的詩詞,可以說與西湖沒有啥關係。這個年頭的李清照恐怕完全沒有了風花雪月的心境,也難怪,而賦詩填詞詠西湖,多少會與風花雪月相關的。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還有一說她住在馬塍路一帶,也未見可以實證的史料。現在的馬塍路因馬塍而得名。馬塍在哪裡?《淳佑臨安志》載:“今北關門,古之餘杭門,外城也。原自有北關門,今有夾城巷,乃古基也,地與馬塍相接。”《鹹淳臨安志》也有相關的記載:“東西馬塍,在餘杭門外。”明代杭州人田汝成寫的《西湖遊覽志》也有對馬塍的記載:“錢王時畜馬於此,至三萬餘匹,號日馬海,故以名塍。”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上述記載中提到“北關門”和“餘杭門”,隋文帝時,杭州築12座城門,北部只有一座,叫餘杭門。吳越王錢鏐修建杭州羅城時,建“北關門”,俗稱“百官門”。《夢粱錄》載:“北城門名北關,今在餘杭門外。”“城北門者三:曰天宗水門;曰餘杭水門;曰餘杭門,舊名‘北關’是也。”南宋在杭州設13座城門,北門稱餘杭門。明代,北門改稱武林門。也就是說,馬塍在武林門之外。有人考證,馬塍地域不小,從武林門外一直延伸到西溪。

“靖康之變”後,“高宗南渡,民之從者如歸市”,“四方之民雲集兩浙”。杭州作為南宋的“行在”“臨安”,接納了大量中原和西北的移民。移民中的達官貴人有權有勢,住進了城裡,還有很多人只能住在城外,大約馬塍是這些移民的居住地之一。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在南宋,馬塍那個地方是怎麼個狀況呢?馬塍是花卉花木的種植地。《淳祐臨安志》載:“東西馬塍在餘杭門外羊角埂之間,土細宜花卉,園人多工於種接,為都城之冠。”《鹹淳臨安志》記載:“東西馬塍,在餘杭門外,土細宜花卉,園人多工於種接,都城之花皆取給焉。”吳自牧的《夢粱錄》也說到馬塍的花卉種植:“錢塘門外溜水橋,東西馬塍諸園,皆植怪松異檜、四時奇花。” 耐得翁的《都城紀勝》載:“東西馬塍諸園,乃都城種植奇異花木處。”

摘錄幾句南宋詩人的詩句,我們從中也可以想象一下當年馬塍花海的模樣——

葉適(1150年-1223年),字正則,號水心居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有《趙振文在城北廂兩月無日不遊馬塍,作歌美之,請知振文者同賦》詩,其中:

馬塍東西花百里,

錦雲繡霧參差起。

長安大車喧廣陌,

問以馬塍雲未識。

趙汝讜,生卒年不詳,字蹈中,餘杭人,嘉定元年(1208)進士,有《為趙振文賦馬塍歌》詩,其中:

舊聞城北有馬塍,

聚花成錦常留春。

我家苕水近來到,

輸他年少尋芳人。

相誇此地百金惜,

間出奇花萬錢直。

如果李清照後來居住在杭州城外的馬塍,說明她的生存狀況越來越差了。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杭州病中詠桂花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我們現在根本不可能找到昔日馬塍的蹤影,歷史留給我們的只有馬塍路三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