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導語

精神消費的當下,美學體驗,正在成為新引爆點、新生產力,甚至是一個新產業。

遺憾的是,休閒農業已經進入3.0的莊園時代,但多數項目的審美品味,依然停留在農家樂階段。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審醜”盛行,造成文化破壞

這幾年,打著美觀和安全的旗號,“強制統一街頭門面”的事情在各地接連發生。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街頭門面必須“統一”才能美觀嗎?我們再來看看日本和香港的街頭景觀: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日本銀座街景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香港旺角街景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絲毫不懷疑“相關部門”為人民服務的初衷,但是,其審美能力和品味,非常讓人焦心。

在新世紀即將過去20年的今天,還把“整齊劃一”當做“美”的重要標準,可見:建國七十年我們基本消滅了文盲,但消滅“美盲”,我們還需要70年。

只是,商品經濟的衝擊,已經讓鄉村民俗文化消失殆盡。我們不希望“美盲”的衝擊,讓我們城市的市井文化也迅速瓦解。

實際上,這種“美盲”帶來的破壞,在景區和莊園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過去數年中,很多地方“審醜式旅遊”大行其道,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頻出。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去年,河北以“土味旅遊”在網上走紅。混搭風、魔幻風、奇葩風……把惡搞當文創的新奇特成為吸睛寶典。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審醜的後果,還對文物造成了極大破壞。四川廣安的水月觀音,修復前雖然長滿苔蘚滄桑老化,但佛的神情氣質仍顯優雅,受人敬仰。修復後,濃妝豔抹,胭脂味十足。

審美代溝,成為農莊發展的最大障礙

實際上,景區如此,休閒農莊也沒好到哪兒去。

在莊園裡雖然少有以上惡搞式審醜。但硬件建設的同質化、單一化、原汁原味化也在將莊園行業的品味拉入谷底。

清一色的木屋、相似度極高的大門、城市公園風格的綠化、老磨盤鋪設的道路、輪胎塗顏色的造型設施、廢棄農具堆起來做成的文化……,休閒農業已經進入到3.0的莊園時代,但多數項目,依然停留在農家樂的審美階段。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和“統一門頭”的情況類似,我們絲毫不懷疑農莊主們想把農莊做好的真心,但他們的審美品味、他們對消費潮流的認知、他們對文化的理解,的確沒處在市場化的頻道上。

於是,當“60後”莊主遇到“90”後的消費者,代溝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更何況,現在“90後”已經被“00後”、“10後”所嘲笑了。

其實,文化審美本沒有好壞。我們也很難說,“60後”、“70後”那種對傳統原汁原味文化的追求就是錯的。畢竟,那就是他們心中有鄉愁、有懷舊的伊樂園。

但是,僅就市場而言,審美的確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別。從小在城市長大的“90後”,壓根沒有“70後”那種對鄉村的感情。從小在農村長大的“90後”更是為紮根城市而奮鬥,在追崇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所以,“60後”那種對兒時鄉村的情懷,90後是壓根體會不到的。

在商言商地說,目標消費者不喜歡的,一定是錯的——這個沒有道理可講,除非你不做他們的生意。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mokumoku農場的餐廳

美學,是消費升級的直接落腳點

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強調“審美”的重要性,甚至說審美力是農莊的核心競爭力?

因為“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轉型的當下,“美學”正在成為“精神消費”的最直接詮釋。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帶給人滿足感的,是不斷做物質的加法。為家裡添置冰箱,買回電視機、配齊洗衣機,再買輛車……從一無所有的狀態到“全副武裝”的過程,的確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但在物質空前豐富,甚至過剩的今天,物質的多寡包括功能屬性的豐富已經很難再刺激我們的感官,甚至會讓我們產生“壓抑”。

這時,美學品味帶動的產品精神消費,就逐漸超越“功能賣點”,成為一款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比如以“極簡主義”格調風靡的無印良品,其董事長說:我們就是東方禪宗美學的日常化和生活化。

由此可見,在精神消費的當下,美學,正在成為一個新賣點、一個新生產力,甚至是一個新產業。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消費升級催生的休閒農業,更應是一種生活美學的體驗空間。

1、從消費原點上講:都市人願意到鄉村,到田園,無非就是尋找更具情感的自然田園場景。通俗點講,有多少城裡人,是被媒體描述的田園牧歌的鄉村場景“騙”到鄉村的?

臺灣的民宿為什麼好?不是因為硬件高大上,恰恰是因為其“美學”的植入,讓建築和空間多了很多溫度。

日本的農產品為什麼賣得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文創包裝和整體消費空間的佈置。讓農產品完全沒有“土氣”的感覺。

2、從消費趨勢上講,個性、逼格正在取代“剛需”,逐漸成為消費的驅動力。很多年輕潮人排隊買阿迪的新款球鞋,不是因為自己缺鞋穿,而就是那個設計他們喜歡。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通過對美學的偏好來表達自己的審美和價值取向。“LOW不LOW”已經成為他們評價一個事物的首要標準。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日本鄉村的農產品在地化銷售超市

3、從消費頻次上講,休閒農業有明顯的區域屬性,要想增加收入,必須要增加重複性的高頻消費。

如何增加?唯一的途徑,就是將農莊的功能消費屬性,提升為社交情感屬性。將農莊打造成為區域的田園會客廳。就像三里屯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夫子廟之於南京。

而田園會客廳的塑造,其實就是在地化的生活美學氛圍打造和傳遞。

4、從消費轉化上講:生活美學場景是促進消費轉化的直接因素。

為什麼臺灣薰衣草森林的香草產品能銷售上億元,而國內薰衣草莊園的產品很難賣?很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薰衣草莊園,沒有完整的美學場景體驗,沒有讓顧客進去就產生浪漫的、想戀愛結婚的衝動。沒有衝動,怎麼會有消費轉化。

人人羨慕mokumoku農場文創場景做得好。但是別忘了,人家一個農場,有11個專職設計師!

“中國式審美”,已成休閒農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這麼描述“美學”的價值,會顯得那麼功利,但農莊不正是一門功利的“生意”嗎?

我們絲毫不擔心農莊主的情懷。至少從中短期而言,農莊不算一門回報率很好的投資標的。沒有情懷,農莊很難堅持。

我們更多擔憂的,是農莊主太有情懷,而忽略掉符合市場和消費趨勢的“審美”。

所以,哪怕你討厭90後,哪怕你欣賞不了當下主流審美,但想把農莊做好,莊園美學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堂進化課。

如何測試我們的審美?不妨留一道作業題:農莊該賣“大碗茶”還是“貓屎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