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歼击机的轻重搭配是经典的战斗巡航模式,我国现有的机型怎样布置高低搭配才最合理呢?

鲍尔金vs巴特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战斗机不需要轻重搭配,要根据这个国家各方面的情况来决定。

一些小国,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多以单纯的自卫为主。

因为对于战斗机的航程、载弹量并没有太多要求,完全可以单一装备轻型战斗机。

就比如永久性中立国瑞典,它是不可能主动进攻敌人的。

该国的JAS 39鹰狮战斗机,空重仅有7吨,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14吨。

事实证明,鹰狮战斗机完全符合瑞典的需要。

在泰国的对抗性作战中,鹰狮战斗机在单纯的空战中,可以打败老式的重型战斗机苏27。

同时,轻型战斗机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它只需要600多米长的跑道,对机场要求非常低。甚至,它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降落。

另外一些,则是军费很少的小国。这些小国与其花费巨资购买区区几架重型战斗机,还不如多买一些轻型战斗机。

毕竟战机只有构成一定数量,才能形成战斗力。

至于重型战斗机则要看有无这方面需要,对于中美这些大国,只装备轻型战斗机是不合适的。

当年我们向俄罗斯购买战斗机的时候,对方推荐的是轻型战斗机米格29。然而,我们看重的是重型战斗机苏27,随后后者贵的多。

事实证明,非洲之角的空战中,苏27将米格29打得落花流水。

除了具有更远的航程,更多的武器装载量,即便是米格29最引以为自豪的机动性,苏27也毫不示弱。

对于大国来说,如果实力足够强大,可以以重型战斗机为主,轻型战斗机只是增补。

然而由于现代化战机的价格非常高昂,尤其重型战斗机都是天价。

所以,为了保持一定的数量,很多国家还是会装备大量轻型战斗机,成为所谓高低搭配。

实际上,如果重型战斗机的价格突然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看看谁还会装备轻型战斗机。


萨沙


问题里的机型有瑕疵,歼31是不存在的,拿掉。另外我国还有200-300架的歼7处于服役状态,这得加上。

所谓的轻重搭配、高低搭配,指的是轻重高低各司其职,配置的岗位不同,并不是打仗的时候非得配到一个集团里。

中国空军目前追求的是:攻防兼备。

攻,就是在境外作战。

防,就是在境内作战。

歼7、歼8、歼10,老式飞机和航程有限的单发中型机只能用来防御。歼7、歼8只能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作战,只能用来看家。未来五年左右估计歼7、歼8才能全部退役,到时候剩下歼10自己看家,负责境内防御。

纸面上看歼10的作战半径也可以,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飞出去600公里,然后在空中值勤,在那里留下盘旋20分钟的能力,准备和敌机空战,这是作战半径。但直接飞到1000公里,马上回来,这也叫作战半径。从实战角度看,中型的歼10,作战半径肯定要比重型的歼16、歼11小三分之一。

简单的讲双发重型机可以在空中纠缠20分钟,单发的中型机只能打一下,立马就撤。而且重型机的打法也能多一些花样:绕路偷袭,侧面打、背面打。

进攻,境外作战,肯定是油装的越多越好,在空中留的时间越久越好,以防备各种复杂局面。歼10参加进攻也行,但得有三个前提:敌人很弱,距离很近,一切顺利......

而且真打仗,看家,空中接应,这不是个无足轻重的任务,老家被炸一下,也很难看。

攻势作战由歼20、歼16、歼15、歼11、苏35、苏30、苏27、歼轰7来完成。这些飞机航程大、载弹量多,适合远距离作战。歼轰7、苏27、苏30用不了几年也会退役。苏35只有24架,当实验用了。

真正能境外作战的应该是歼20、歼16、歼11、歼15和隐身无人的:攻击11。

这四款有人战机跟空军攻防兼备的理念完全契合,既可以在境内巡航值勤,又可以远程突击。攻击11则是纯进攻型兵器。歼16挂着大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攻击11装着小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轰炸水面、地面目标。歼11、歼15在周围保护,歼20隐蔽,对付空中目标......打完了回家,半路上没弹缺油,是个弱势窗口,这时候歼10出去迎一下......

是这样一个搭配,不是歼10跟着一起出去。

这样一个战机的搭配,加上北斗卫星、预警机、东风导弹、长剑导弹、鹰击导弹、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在国境线3000公里之内,肯定不怕任何一个敌人,包括美国。

前几天我回答了一个关于轰6K的问题,我说轰6K虽然作战半径超过了3000公里,但它不隐身,速度慢,必须有战斗机护航。而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只有1200公里,实际上没有办法给它全程护航。也就是说轰6K的3000多公里作战半径只是纸面上的,在实战中根本达不到。

于是有人跟我提空中加油机。但这不可行。

10架轰6K出动,得100架战斗机护航。而100架战斗机需要20架加油机。10架轰6K+100架战斗机+20架加油机,这种配置只能打塔利班。打印度都费劲。这样一个机群,不要说亚洲、第一岛链的雷达站,就是地球另一边都能随时看见。没有任何的隐蔽性可言,没有任何的突然性而言,打不了仗。

现在日本都有F35了。咱们这加油机也都是轰6级别。10架轰6,再来20架加油机,在境外准备给战斗机加油,那不就是靶子嘛。

以美国空军的强大都觉得这是危险,所以他们现在要搞隐身无人加油机。本着摸美军过河的思路,这玩意我们以后也必然要搞。

咱们前面说的都是现在。现在的实力已经不错了,但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还得等8年:超音速隐身轰炸机(中程)+歼2X+歼20+新型隐身无人战斗机+攻击11+中国版隐身无人加油机,有人隐身舰载机+隐身无人舰载机。然后歼16+歼11+歼15+常规无人机做第二梯队。这才是标准版,能打仗的攻防兼备型空军。歼10看家,等待退役。

未来这三五八年肯定会有个小井喷......


锐度何老师


兔哥回答;战斗机的轻重之分是以战斗机所能搭载的弹药,航程为依据如分的,重型战斗机在武器搭载能力上要强于轻型机,也意味着能搭载的武器弹药种类也多,更能执行多重任务。重型机的航程都要远于轻型机,主要是机体大,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油,采用两台发动机作为动力。但重型机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就是建造的费用高,建造周期也长,同时维修保养也费时费力费钱,不便于大量装备,战时的制造产能也不及轻型机高。(↓歼11)


轻型机机体小,通常搭载一台发动机,制造成本低,便于大量生产,建造周期也短。虽然航程,弹药,作战性能不及重型机,但可以用数量祢补质量,而且现代的轻型机的性能并不比重型机落后太多。而且现代各国战斗机的装备并不平衡,有很多的轻型机的性能和隔代的重型机并没有差别,特别是空中作战方面。正是以上的原因,各国都采用了轻重搭配的装备体系,并在作战中采取轻重搭配的作战配置结构,相互取长补短。(↓歼7)

我国目前的重型机发展非常成功而且性能先进,技术成熟。重型机中的歼11战中机已经是形成了系列,该型机主要是空战性能突出,是争夺制空权的好手。苏30也已经是系列化,该型机属于多用途战斗机,特点是具备大载弹量,能对海对空对地进行空中打击。歼16战斗机是我国军工人员根据歼30的使用经验研制的一款多机型多用途的重型战斗机,不但具备很强的载弹量,能够对陆对海进行远程打击,而且空战能力也不俗,并且有了专门的电子对抗机型,歼16电子战型就是为了和其它机型搭配而研制生产的,可以说是其它作战飞机的战场上的保护神。能有效压制敌方的雷达,武器制导,通讯能力,为其它机型打开安全通道。(↓歼10)



歼15属于一款歼载机型,目前,我国的舰载机处于初始阶段,歼15同样是一款重型机,目前,歼15已经有了伙伴加受油能力,如果在有一款电子战型,那么,仅是歼15舰载机系列就可以组成独立的舰载机编队从以航母为依托进行空地,空空,空海作战了。当然,随后我国必然会有更多机型的舰载机出现在航母上。按照我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增长加上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我国的航母及舰载机的发展不可限量。(↓歼15)


歼20,歼31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的隐身战斗机,歼20是重型机,歼31为中型机,目前,歼20已经入役,其实,就歼20的隐身特征来说,实战中最好的搭档就是隐身机,而类似于歼31这样是机型是最合适的,即都具备隐身性能,又有很强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同时空战性能也绝对一流。如果两者高低搭配,一个负责远程奔袭,一个负责对空防御因该是绝配。当然,这只是兔哥个人的观点,必竟我们并不清楚两种机型的具体用途,相信国家是有考虑的,我们不必多说。(↓歼20)


歼10是目前我国战斗机中唯一的在役的主力中型机了,而且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歼10的性能自不用说了,B型已经是矢量发动机了,航展上的落叶漂真的是精彩绝伦。C型的性能更是出类拔萃,航程,载弹量,雷达系统,火控系统等等并不比重型机差,而空战能力更是突出。目前来说歼10也是唯一可以和歼16,苏30搭配的机型了。其实歼10本身也是一款多用途的战斗机,和歼11系列都属于空战性能突出的机型。这两款战斗机和歼16,苏30搭配最为合适,远程由歼11和歼16,或苏30搭配,形成高—高搭配体系,歼11负责防空,歼16,苏30负责攻击,作战能力了得。中近程由歼10和歼16,苏30形成高低搭配,歼10负责防空,歼16,苏30负责攻击,两者也可以同时进行攻击任务,共同防空,在加上歼16电子战型,负责电子对抗作战,效果更佳。当然我们只是探讨,具体的还是空军说了算,他们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歼16)


至于“八爷”说起来也是两眼泪汪汪,想当时,我国的军工人员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没少操心,从歼8到歼8ll挖空心思搞提高。无奈,随着我国航空工业井喷式的发展,“八爷”老了,没几年了。“五爷”,“六爷”都没了,“七也”早就不生产了。现在已经有了歼20,歼31等隐身机。这也说明我国的航空工业的进步是神速的,未来必会有更先进的机型入役,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贡献。(↓歼8ll)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平台观点,欢迎大家探讨,各抒己见。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


兔哥42928


空军作战飞机高低搭配使用最早由美国人提出来,且在F-16和F-15实际运用中发挥出1+1>2的作战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制约空军发展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在作战体系建设中优劣互补,最大限度克服短板问题。我国空军目前以三代机为主体,二代机为辅助,新老战机并存,如何将新老战机合理搭配融入作战体系,对于空军转型和战斗力提升至关重要。

首先对我国空军现役作战飞机进行归类整理,按照国际战斗机划代可分为,歼-7、歼-8以及歼轰-7系列为典型二代机,歼-10、歼-11、歼-15以及歼-16和苏-30属于典型三代机,歼-20为我国新一代隐形歼击机,国际上有的叫四代机有的称其五代机;按照起飞重量划分,歼-7属于轻型机,歼-8、歼轰-7以及歼-10属于中型机,其余所有皆为重型歼击机。

新老搭配,优化部署

我国空军经过近7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代并存、轻重结合的空军装备体系,在新一代隐形歼击机歼-20成军,三代及三代改进型歼击机大批量换装部队的大背景下,仍然有数百架二代机服役,合理构建多代并存、轻重结合的作战体系直接关乎空军的发展。

从我国周边国家空军装备情况来看,二代机至今还有一定用武之地,尤其我国歼-8改装战术侦察机后凭借“双2”性能表现得到空军认可,未来可在空军作战体系中承担战术侦察任务,现有野战防空系统很难对其构成致命的威胁;歼-7系列经过现代化升级后,基于空军地空一体作战体系支撑下,凭借优良的中高空机动和爬升性能,在未来低强度前线制空权夺取任务中依旧有一定用武之地;与我国三代机总体形成三代机部署一线、二代机集中二线部署体系,在兼具协同三代机制空作战外,还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一定的近距火力支援,在这方面中国空军已着手研究好多年。

轻重搭配,各司其职

我军三代主力歼击机主要有沈飞旗下歼-11系列重型歼击机和成飞旗下歼-10系列中型歼击机以及引进俄制的苏-30系列重型歼击机。重型歼击机具有航程远、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多以及滞空时间长的优点,特别适合中远距制空作战;中型歼击机作战半径小,但灵活性、敏捷性突出,比较适合中近距制空作战,因此可构建由歼-11系列、歼-16以及俄制苏-30系列构成我军中远距和远海作战制空作战体系,歼-10为代表的中型歼击机担负中近距制空作战和主要国土防空任务的制空作战装备体系。此外,歼击机根据作战用途可分为空优歼击机和多用途歼击机;在空军对地、对海作战能力构建中,可形成以歼-11系列为核心的重型制空战机和以歼-10及歼-16为代表的多用途歼击机的信息化攻防体系。


鹰鸽分析


战斗机的使用是跟一个国家的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也跟整个战略有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拿美国空军做例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战斗机一直也是发展的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空军提出了高低搭配的概念,高就是F-15为代表的重型战斗机,所谓的低就是F-16战斗机。


但是到了第5代战斗机的时代战斗机的配置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未来美国空军将按照F-22A和F-35A闪电II战斗机的配置来进行,其中F-22A为186架,而另外有1763架的F-35A闪电II战斗机。


假如按照美国的模式的话,我们将配备众多的歼-20战斗机,但这个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国力根本就无法支持全部使用第5代战斗机这种配置模式。歼-20战斗机只能作为拳头装备来使用,其实还是会有其他第4代战斗机在做搭配。至于第4代战斗机如何和第5代战斗机进行配置这个还要看具体的需求。

当然有一些发达国家,因为装备数量战斗力的规模不是很大,所以未来基本采用第5代战斗机来使用,其中就包括日本。


航空视界


战斗机只有任务搭配、功能搭配,没有轻重搭配。

美国的高低搭配是性能搭配,也是部分性能和全部性能的搭配。F-15是全天候、全空域、可以超视距作战的战斗机。F-16是白天型、中低空、跨音速、目视作战的战斗机。因为根据越南战争经验,大部分空战都是发生在白天对中低空跨音速条件下。

而且单发战斗机比双发战斗机便宜,这样搭配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经费。而不影响作战效能。

有些人简单的把性能搭配理解为轻重搭配,甚至片面强调双发战斗机如何优于单发战斗机。其实在中低空近距离格斗上,F-16不输于F-15。F-15的优点是航程、载弹量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对于中国来说,二代机歼七、歼八很快就要被淘汰了。2020年后会迅速退役,2030年要全部退役。歼轰七也要退役。世界上主力三代机已经服役40年以上,2025年就该大批淘汰了。

那时候中国的主力战斗机还是歼十和歼十一系列。如果按照一个旅50架飞机计算,战斗机大概是1200架左右。应该是600架歼十,400架歼十一系列,200架歼二十。

歼十一应该是以多用途的歼十六(苏-30)为主。

下一步装备规划就应该是研制中型隐身战斗机替换歼十,研制无人攻击机配合隐身战斗机作战。争取2030年以后开始替换歼十。同时开展六代机、无人战斗机的研制。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首先,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什么战斗机的轻重搭配,只有使用功能上的搭配,和为了使用成本的妥协。

F16是挂着F头的攻击机,后期的改进型也是偏重于多功能化的攻击机,F35也是。

写到一半突然不想写了。

中国如果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想办法替换使用成本高昂,首脑短的苏27一系吧,顺便替换飞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