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胰腺癌是什么?能够治愈吗?

该走的时候


胰腺癌是什么?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胰腺癌之所以会被称为万癌之王,是因为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平时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体检,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胰腺部位有癌变的现象,胰腺癌早期患者必须专门去医院做专门的胰腺癌筛查检查,才有可能会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一旦到了胰腺癌晚期,预后情况是非常差的,胰腺癌晚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大约是在0.1%左右,并且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


能够治愈吗?

答案是:不能,现在的癌症还没有被攻克,临床上的“治愈”是5年内存活下来,就定义为治愈。

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相当多的病人就诊时属中晚期而无法作根治性切除。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在15%左右,胰体尾部癌的切除率更低,在5%以下。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有以下几种。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是胰头癌的首选根治性切除术式,由Whipple在1935年首创。虽在以后的50年间不少学者在关于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但至今仍习惯地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为Whipple术。

适应症:对一般状态好,年龄<70岁,无肝转移,无腹水,癌肿末浸润周围血管的胰头癌,均适于行PD。

2、全胰切除术(TP)

适应症:癌波及全胰,无肝转移及腹膜种植者为全胰切除术的绝对适应症。全胰切除术的优点,除了彻底切除胰内多种病灶外,还使清除胰腺周围淋巴结更为方便和彻底。全胰切除术后不再存在胰-空肠吻合,可完全避免胰瘘的产生。但全胰切除术后也有不少问题,可发生继发性糖尿病及消化吸收障碍,终生需要应用胰岛素及消化酶治疗,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因此,行TP时不能只凭胰腺病变局部情况来决定,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病人及家属对术后出现糖尿病是否充分理解,能否自行注射胰岛素,家属能否协助管理糖尿病,以及经济状况等,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决定行TP。

3、胰体尾部切除术(DP)

适应于胰体尾部癌无转移者。连同脾脏、胰体尾部肿瘤及周围淋巴结一并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胰体尾部癌多在发生腹部包块或腰背部疼痛时才被确诊,多属中晚期癌。能作根治性切除者不到5%。由于切除时已有胰外转移,故术后生存期常不满1年。

4、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

PPPD仅适用于壶腹癌、较小的胰头癌,十二指肠球部及胃幽门部无癌直接浸润,胃周围淋巴结无转移者。

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转流术

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还很低,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病例需施行某种或某些手术以缓解症状。关于胆肠转流术的选择可根据肿瘤部位决定,对胆管下端的肿瘤,可任选胆管或胆囊与空肠吻合,最好用Roux-Y袢,可减少逆行感染,只要胆管明显扩张,即使其内为“白胆汁”,也不妨碍吻合后的黄疸消除。如果肿瘤靠近胆管入胰处,则只要有可能最好施行胆总管与空肠Roux-Y袢的端侧吻合,以免癌肿沿胆总管上侵至胆囊管开口处,导致转流失效。此外如考虑到肿瘤已属晚期,存活时间不会超过1年者,可采用更简单的胆肠内引流术——肝总管T管架桥空肠内引流术,方法是将置入肝总管的T管通过横结肠系膜放入距屈氏韧带下20cm之空肠内,妥善固定。

此手术优点为:①简单易行;②减黄效果好。胆汁通过T管刺激空肠,肠蠕动恢复早,蠕动之虹吸作用会加速胆汁排出,以利于消化吸收。待到异物长期存留造成影响时,病人早已因肿瘤进展而死亡。

至于胃空肠吻合,其适应症为:①临床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或体征。②胃肠透视或内镜检查见十二指肠有狭窄、僵硬、癌性浸润。③术中见十二指肠狭窄、受压。

胰腺癌放射治疗的瘤死量偏高,而胰腺周围如胃、小肠、肝、肾、脊髓等的放射耐受性偏低,给放射治疗带来不利。近年来,随着术中放射治疗及在CT精确定位下作治疗计划的多野体外放疗的开展,放射治疗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术中放疗用10~20MV高能电子线,在充分显露肿物,尽可能切除肿瘤,移开周围正常组织情况下,准确将相应限光筒置于肿瘤上,术中一次大剂量照射15~25Gy,照射时间约4~6分钟。体外放疗主要用于术前及术后(包括术中照射后的体外追加放疗),也用于晚期胰腺癌已不宜手术的姑息性治疗。用CT精确定位作放射治疗计划,使胰腺癌病变部位得到高剂量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用10mVx线,腹前一野加两侧野等中心照射,每次180~200cGy,每周5次,剂量40~60Gy/4~6周,可连续治疗,也可分段治疗。

(三)化疗

胰腺癌的化疗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与其他肿瘤相比,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化疗不够敏感,同时在研究中没有理想的观察指标,因此临床医生往往对此兴趣不大。另一方面胰腺癌病人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和吸收不良,因此很难耐受系统的化疗。

1、胰腺癌的系统性化疗

很多文献报告了对胰腺癌进行联合化疗的临床实验,效果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有:5-Fu十MMC,5-Fu十MMC十Streptozotoin(链脲菌素),5-Fu+ADM十MMC,这些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率可达到40%左右,明显高于单剂化疗的效果,病人的生存期亦显著延长。MFA方案用法:

MMC 10mg/m2,静注第1日;5-Fu 600mg/m2,静滴,第1、8、29、36日;ADM 30mg/m2,静注,第l、29日。第九周重复,疗效:CR十PR为39%。

2、胰腺癌的区域性化疗

胰腺癌的区域性化疗,就是通过胰腺主要的供血动脉给予高剂量的化疗药物。其理论依据主要是:①目前系统性化疗效果较差的原因可能与全身用化疗药物时,进入胰腺癌组织的药物太少有关,而通过区域性化疗可以使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胰腺癌组织;②系统性化疗时由于化疗药物全身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疗药物的用量,而区域性化疗药物首先作用于胰腺癌组织,可明显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并因此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用量。总之,通过区域性化疗可以使化疗药物更有针对性,并可增加化疗药物的用量,提高了化疗的效果,同时可明显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靶标(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设计相应的靶向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选择致癌位点相结合,通过干扰参与癌症生长、发展和传播,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终实现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的精准治疗并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重点:要做基因检测,基因突变,靶向药才有疗效】

靶向药进展: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合作伙伴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在芝加哥举行的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靶向抗癌药Lynparza(中文品牌名:利普卓,通用名:olaparib,奥拉帕利)一线维持单药治疗携带生殖系BRCA突变(gBRCAm)转移性胰腺癌III期临床研究POLO的详细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该研究结果,Lynparza成为在III期研究中在治疗gBRCAm转移性胰腺癌方面表现出生存益处的唯一PARP抑制剂。在美国,FDA之前已授予Lynparza治疗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


(五)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简单说免疫治疗就是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细胞。【无需做基因检测有无突变】

免疫治疗检查点抑制剂: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癌症细胞就可能逃脱免疫的杀伤。免疫检查点就是在“消灭”这一步出了问题。免疫细胞明明识别了癌细胞,但却没啥反应,变成“围观吃瓜警察”。这是因为癌细胞很聪明,它们能给免疫细胞发送各种信号,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CG-745治疗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Orphan Drug Designation,ODD),这是一种处于临床阶段的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抑制剂,目前正开发用于数种血液学恶性肿瘤和实体瘤。

免疫细胞疗法: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又称肿瘤生物治疗方法,即将经过处理的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输入患者体内,恢复与增强肿瘤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与杀瘤功能,有效地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最新的进展:


郑女士

2016年2月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胰腺尾),转移到肝脏,肺,胸膜,并被诊断同时患有癌性腹膜炎(胸壁,肺部有多处结节)。

因为太晚期了,郑女士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治疗选择,手术不能做,放疗也不能照射遍布全身的肿瘤病灶,唯一的选择就是化疗,吉西他滨加替吉奥。一个周期结束后,效果并不理想,CA19-9从257,531,升至318,417。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突变,郑女士面临的似乎只剩下绝路一条,医生说她最多还有三个月到半年。

2016年7月,由于已经没有任何选择,张先生马上办理了签证,带着妻子前往日本。

开始时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了高度活化NK细胞回输。

刚做完第一次回输后,郑女士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感觉身体内注满了能量,之前总是虚弱乏力的感觉不见了,疼痛的症状也减轻了,有了食欲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张先生也很高兴,不管能不能控制肿瘤,至少妻子现在精神状态和气色都很好,并且完全没有化疗时的各种不适,他现在已经不奢望能与妻子度过更长的时间,只要不再看到妻子痛苦饱受折磨就知足了。

没想到的是,治疗十分顺利,第一次治疗结束后,CA19-9直接降到7355。第四次高度活化NK细胞治疗后,已降至141。

2016年底,复查的CT图像显示,肝部和肺支气管淋巴结等转移病灶已消失。原发部位的胰腺癌也缩小了大半。

尽管尚未完全恢复,但治疗过程非常顺利。在开始治疗之前,张先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妻子可能连一个疗程都坚持不下来,但是在结束第一个疗程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已经大有起色,顺利的度过了50岁生日,由于担心妻子身体无法承受长途跋涉,安排了短期的国内旅行。

现在,郑女士仍然在接受治疗,并且重新联合化疗增强杀癌威力,在医院继续随访的同时,被告知郑女士重返职场,只是郑女士转为处理集团行政上的决策,再也不会透支自己的身体,我们也希望郑女士能彻底打败癌王,早日回归健康人的行列。


什么是NK细胞疗法?

NK细胞是天生的杀手

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10~30%,20岁时NK细胞的活性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降。一般认为,健康者每天体内仍会产生5,000~6,000个癌细胞,但是由于有很多具有活力的NK细胞在体内巡逻,可以迅速清除体内的癌症萌芽。当NK细胞活性不足、功能减退时,就会有处理不了的癌细胞增殖后转变成癌症。40岁之后的肿瘤患者增多,就和NK细胞的衰退有很大关系。

科学已经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NK细胞的活性会下降,同时癌细胞也会抑制NK细胞的活性。癌细胞本身具有从免疫系统的监控中逃脱的本能,免疫系统一直在和癌细胞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癌细胞为了自己的生存,制造细胞因子以传递信息,癌细胞的细胞因子传递到NK细胞后,可能麻痹NK细胞,抑制NK细胞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NK细胞遇到癌细胞,也不会有反应,反而有被癌细胞吞噬的情况。

在晚期癌症患者体内,癌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抑制NK细胞发挥作用。癌细胞会侵占身体的很多地方。这种环境下,无论怎么活化NK细胞,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科学家想出在体外的纯净环境下活化NK细胞的办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

采集患者末梢血25ml,在体外分离培养2周,活化并增殖1000倍后再静脉注射回体内。因为NK细胞的寿命只有2周,所以每两周进行一次采血和回注,连续反复治疗6次。活化NK细胞疗法能增强自然免疫力使之与癌细胞充分斗争,这种治疗方法尚属专利。连续进行2~3次活化NK细胞治疗后,体内的环境也会发生改变,能在显微镜下看到NK细胞变得活跃起来。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情都将有所改善。

图像检测不能用数字表示NK细胞的活跃度,但是NK活性测量,可以用数字表示。活性NK细胞取自患者自身的血液,不用担心副作用。


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解决癌症,关键是处理好不断分裂的癌干细胞和免疫的系统监视失灵问题。当癌细胞表面伸出MHCclass1分子伪装成正常细胞时,NK细胞不能发现它们,就不会发起攻击;这时CTL细胞在树状细胞的引导下可以取而代之,识别MHCclass1分子的癌抗原,准确攻击癌细胞。反之,当癌细胞隐藏MHCclass1分子时,虽然CTL细胞不能识别癌抗原,无法攻击,但是NK细胞找不到MHCclass1分子,就会识别并发起攻击。

如此,为了解决癌细胞的多样性,同时活化自然免疫系统的NK细胞和获得免疫系统的CTL细胞,采用多手段攻击癌细胞的方法,有希望从根本上治疗癌症。新树状细胞疫苗和活性NK细胞疗法的联合治疗效率可能更高。



总结:

不管做什么治疗,适合患者的治疗手段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患者也不要放弃,积极抗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做到与癌共存。


有关细胞免疫疗法的知识,有问题可以咨询我,谢谢大家的支持!


说肿瘤那些事


你好,我是齐冬梅医生,一位中医肿瘤科的老中医。长期从事肿瘤科的诊治、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很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胰腺癌患者会产生腹痛、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黑便、消瘦、腹部包块等一系列的症状。

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之为“癌”,被人们所畏惧,就是因为它的复发性导致无法治愈,尽管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了癌症,但癌症患者的身体对癌细胞的调节机制还是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的。也就是患者体内还有癌细胞的存在,所以会产生癌症复发转移的现象。癌细胞想要在患者体内生存,就会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想要增殖就要获取养分,癌细胞就会经过淋巴道、血管、体腔等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这种情况就是扩散。那么癌症治不好,这么多患者积极治疗的意义是什么呢?

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癌症定义为慢性疾病,癌症是可以控制,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随着现在医学的进步,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都得到了延长,做到了长期带瘤生存。有许多“成功”案例,患者与癌症病魔战斗5年-10年,甚至更久!只要积极治疗,选对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延长生存期根本不是问题!中医治癌在医学中是比较重要的方式,“中医三位一体疗法”有效缓解,消除症状体征,消减瘤体局部病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监视系统正常运行,以使机体主动消灭转移的癌细胞,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癌症患者除了积极治疗,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更要注意把控好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过于辛辣的食物对消化道刺激大,应该限制进食辛辣刺激。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按照自身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锻炼,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体质,从而有效的防止复发转移。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欢迎关注和转发,大家有什么癌症方面的疑问,都可以私信、评论您的问题,我将尽力为您解答您的疑问。


齐冬梅院长


大部分胰腺癌被发现时都已不在早期,要是家境一般,就不用再花钱治疗了,就算不计代价地治疗,最多也只能把生命延长几个月。如果发现得早,倒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还要看癌长在什么位置。如果癌长在胰腺的尾巴靠近脾脏的地方,那手术很好做,要是长在胰腺头部,附近又有胆管又有十二指肠,那手术就非常困难,这种手术甚至可以说是外科里难度最高的;要是癌细胞已经扩散,不管癌长在胰腺尾,还是胰腺头,手术都没有意义。


只有发现早,切除早,オ能争得一线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做手术只是切除长癌的那部分胰腺,并不能将整个胰腺都切除掉。人没有胰腺不能活。由于切除后,胰腺分泌胰液的负担大大加重,你对脂肪的消化能力也不可逆转地变弱了。所以,即便手术成功,也并非万事大吉。在之后的日子里,你必须减少饮食的数量,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大医课堂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胰腺癌是什么?

胰腺癌在中医文献中并无明确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见于“癥瘕”“积聚”“伏梁”“黄疸”等疾病中。“胰腺”是现代医学的解剖名词。中医古籍中提到的“津管”“总提”“胰子”等大致与胰腺相当。临床表现:胰腺癌的常见症状多由湿热内生引起,有中上腹痛、黄疸、纳差、恶心呕吐,以及发热口渴、小便黄赤、腹水、消瘦等。

回答第二个问题:胰腺癌能够治愈吗?

答:中医完全可以治愈胰腺癌!

中医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湿、热、瘀、毒等病邪搏结于腹部有关,而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如《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二记载:“积气在腹中,久不瘥,牢固推之不移者癥也,此由寒温失宜、饮食不节,致腑脏气虚弱,食饮不消,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 气机不畅,脾虚湿困,瘀毒蕴结是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病机,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其发病与脾、胃、肝、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故中医治疗此病 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并分清标本虚实,灵活运用健脾理气、化痰祛湿、祛瘀解毒等治法 。

这是从中医的理论来论述胰腺癌的发生,和怎么治疗的方法。具体到每一个患者,还需要辩证论治。这就需要一个医术高超的中医高手才可以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庸医和一般水平的中医是没有办法治愈胰腺癌的。所以中医要能治愈胰腺癌,关键还是要找到中医高手!民间有不少的中医高手是可以治愈胰腺癌的 。

我是小溪流水高山,关注我的动态和视频,可以教你在本地找到中医高手,关注我和你分享我十年求医问药,幸运遇到中医高手的经历。


用户111609987999


胰腺癌通常被称为癌中之王,据预测,到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将上升至恶性肿瘤致死第二位。而且,80%以上病人发现时已发生转移,失去手术机会;仅有5-15%病人有手术切除机会。

那么,胰腺癌早期会有哪些表现,如何抓住这些身体预兆呢?

首先是腹部疼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60%~80%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一般没有规律,起初一般疼痛比较轻微,然后会逐渐加重,疼痛感并不固定,有些为胀痛,有些为钝痛,有些感觉是剧痛,一般当腰背开始疼痛之后则表示已经进入到中晚期,如果病人胰腺肿大,压迫到胰管,上腹部也会持续性或者是间歇性出现疼痛感。

其次是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还可能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偶尔的食欲不振一般是正常的,而如果经常性的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那就需要提高警惕,很多时候,经常食欲不振,是患上胰腺癌所致,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是很有必要的。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

再次是消瘦、乏力:很多病人在患病初期就有消瘦乏力的表现,虽然其他疾病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但是胰腺癌导致的症状更为突出,特别是伴有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时,更要注意胰腺的检查。

最后是黄疸,也是最为重要的表现,特别是无痛性的黄疸,更需重视。病人一般会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小便发黄以及大便像白陶土的症状,这是因为胆总管下段受到侵犯以及压迫导致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合并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今天手术的病人就是因为黄疸来我院就诊,才查出胰腺肿瘤的。

以上这些都是胰腺癌在早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当身体出现异常时,还是需要第一时间找专业医生来进行诊断。只要早期发现胰腺癌症状,到医院进行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肝胆胰外科胡医生


胰腺癌,号称“癌症之王”,特点就是高恶化性、难治疗。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015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6位。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依据分期不同,治疗方案选择也各不相同。


基于个人专业,想在这个问题下谈一下胰腺癌的介入治疗。

目前胰腺癌的介入治疗多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主要治疗方法是动脉灌注化疗和粒子植入。


(1)动脉灌注化疗

主要是根据术中造影情况,选择肿瘤所在部位进行灌注动脉。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使导管头接近肿瘤供血区域。此外近年来经皮穿股动脉进行动脉插管植入药盒导管系统(PCS),并利用PCS进行化疗灌注,可以避免了反复的介入手术操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的一般选用阿霉素+顺铂+5-FU,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局部提高药物浓度,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


(2)粒子植入

粒子植入也是胰腺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术前应进行TPS规划,合理规划粒子分布范围,避免损伤周围肠道。


鉴于介入治疗是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一种创伤最小的方法,所以胰腺癌介入治疗也具备明显的优势,即:创伤小,副作用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当然,介入治疗对胰腺癌这种高恶化癌症,缺点也较明显,介入治疗多为局部治疗,一般对广泛转移者无效。


适应证

(1)影像学检查估计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

(2)因内科原因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

(3)胰腺癌伴肝脏转移。

(4)控制疼痛、出血等疾病相关症状。

(5)灌注化疗作为特殊形式的新辅助化疗。

(6)术后预防性灌注化疗或辅助化疗。

(7)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内支架植入术)。

禁忌证

(1)相对禁忌证

①造影剂轻度过敏。

②KPS评分<70分。

③有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不能纠正及明显出血倾向者。

④白细胞<4000,血小板<7万。

(2)绝对禁忌证

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总胆红素>51umol/L、ALT>120U/L。

②大量腹水、全身多处转移。

③全身情况衰竭者。


介入后应注意有无胰腺炎的发生,术后应常规复查胰腺炎指标,如有胰腺炎发生应及时禁食并对症处理。此外应注意有无胰漏发生发生,如果有胰漏发生,应及时引流,避免感染及腐蚀其他重要脏器。


大家好,我会陆续推出介入治疗的医学科普。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第一时间收看!有问题可以留言给我。

中山一院姚望医生


“癌中之王”胰腺癌

在全身的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不算高,国内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六。但胰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却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号称“癌中之王”。胰腺癌患病年龄多在 40~70 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胰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缺乏特别有效的诊断方法,不易及时被发现,很多症状与上消化道的疾病相似,所以误诊率很高。胰腺隐蔽的位置,复杂的结构,对所有外科医生来说,都是个挑战。胰腺的位置非常特殊,它只有两三厘米宽,和胃、十二指肠、肝胆等器官做邻居,在胃的后面,腰肌、脊柱的前面,解剖位置深而且复杂。另外,由于胰腺周围血管丰富,肿瘤生长很快,非常容易向周围脏器发生转移,而胰腺的头部与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等结构纠结在一起,难以分开,手术时需要切除部分胰腺、部分胃、部分空肠、十二指肠、胆囊和胆总管,是难度最高的腹部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因多数不能早期发现而导致切除率较低,切除率为5%~15%,据报道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在2.3%~15.8%,平均3.4%,国内报道根治术后平均生存17.6 个月。

化疗:化疗是综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是胰腺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胰腺癌对化疗药的反应较低,不少药物的近期有效率低于 5%~10%。

放疗:胰腺癌属于放疗不敏感肿瘤,由于局限晚期病例约占 40%,晚期有很多病人有剧烈疼痛,可姑息性地进行局部放疗,疗后有30%~50%可缓解疼痛,可一定程度抑制肿瘤发展。但不主张作为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射频消融疗法:治疗胰腺癌的最新方法为射频消融疗法。此疗法是利用超声波可穿透软组织并可聚焦的物理特性,将电声换能器产生的多束超声波,借助水介质进入人体并聚焦于人体的靶组织内,再通过瞬态高温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等机制,使聚焦后的超声波准确地杀伤靶组织内的癌肿或坏死部位,从而达到无创“切除”肿瘤的目的。由于局部超声消融疗法具有创伤小、无辐射性损伤、无副作用的特点,近年来,此疗法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胰腺癌的预防

对于胰腺癌这种病情凶险的疾病来说,有效地进行预防远比积极地治疗重要得多。胰腺癌的病情虽然凶险,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个长期的、逐渐加重的过程。因此,人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是完全有可能避免患上胰腺癌的。

1.戒烟限酒。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均属于酸性体质。烟和酒都是极酸性的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形成酸性体质,从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告诫我们,如果人们不再吸烟,那么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患者将减少1/3。

2.控制饮食。引起胰腺癌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胰腺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饮食对预防胰腺癌的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控制饮食应做到以下几点:忌食油腻性食物及含高动物脂肪类的食物,少食酸、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油煎炒炸类、烟熏腌制类和已发生霉变的食物,多摄入清淡的、易消化的饮食。

3.释放压力。人的压力过大可使其体虚,从而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造成体内代谢紊乱,最终使体内的酸性物质大量沉积从而诱发胰腺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压力过大。


老刘谈胃肠


首先,我们先来讲解下,什么是胰腺。

所谓胰腺,是位于胃后方的一个器官,它的作用是生成帮助身体分解食物的激素和胰液。

当胰腺中的正常细胞发生变异时,即为胰腺癌。当胰腺细胞病变后,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也就消失了。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的胰腺癌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近五年的生存率小于1%!是最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也不高,手术死亡率也很高!!!同时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和男性相仿。

胰腺癌的症状有哪些呢?

●疼痛–患者可出现从胃部区域周围扩散至背部的疼痛。这种疼痛时有时无,并可在进食后加重。

●体重减轻–患者可能不感到饿,或在进食很少量食物后即感到饱胀。

●腹泻–大便可能看上去带有油脂或难以从马桶中冲走

●皮肤变黄,称为“黄疸”–皮肤和眼白均可变黄。

既然胰腺的死亡率这么高,那有什么办法检查呢?

Ø 血液检测

Ø 超声、CT扫描或一种称为ERCP的检查(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这些检查可对身体内部进行成像,可显示肿块。

Ø 活检–活检时,一名医生会从您的胰腺取一小块组织标本。然后,另一名医生会在显微镜下对该标本进行观察以判断是否有癌症。

u 手术治疗,切除肿块,防止胰腺癌扩散。

u 化疗,服用抗肿瘤药物杀死或者阻止癌细胞生长。

u 放疗以杀灭癌细胞。

u 免疫治疗,通过用协助机体免疫系统的的药物来组织癌症生长。

胰腺癌这么恐怖,那能不能治愈呢?

对于发现的早期胰腺癌,治愈的可能性比较高。然而,如前文所说,胰腺癌早期发现率较低,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发作起来病情迅疾凶猛,临床治疗效果都很不理想。

胰腺癌被称为 " 癌王 ",数据显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平均为 7/10 万人,在上海的发病率高达 15/10 万。值得庆幸的是,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胰腺癌的发病率比较低,故而大家也不需过度紧张、恐惧。

万一不幸得了胰腺癌,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莫放弃治疗,自暴自弃。现代医学技术在不断的提高、进步,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健康答任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可见其恶劣程度以及对患者身体、生命的伤害。它的5年生存率非常低,一旦确诊往往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所以预后非常差。

那么,胰腺癌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又该如何治疗呢?

一、胰腺癌是咋回事?

大约95%的胰腺癌是腺癌,通常来源于胰管内侧的腺细胞。大多数腺癌发生在靠近小肠的前端也就是十二指肠的胰头。

胰腺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它通常50岁之前发病率不高,诊断的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两倍,并且在吸烟人群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2-3倍。慢性胰腺炎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癌变几率也很高。

1、吸烟、慢性胰腺炎和长期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2、典型症状包括疼痛、体重下降、黄疸和呕吐。

3、CT是最准确的检查手段。

4、胰腺癌常常致命。

5、手术可能治愈未转移的患者。

二、胰腺癌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1、症状

胰头肿瘤科影响胆汁排泄进入小肠。

由胆道阻塞引起的黄疸是典型的首发症状。黄疸引起的并发症是全身瘙痒,主要由于胆盐晶体沉积于皮下所导致。

呕吐是由于肿瘤位于胰头组织胃内容物进入小肠或小肠本身梗阻。

2、并发症

胰体或胰尾的腺癌常没有症状发生,直到肿瘤长到很大。

90%的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候已经转移至胰腺以外。胰腺癌通常转移到附近淋巴结、肝脏或肺部。典型手法症状是疼痛和体重减轻。诊断时,90%的患者有上腹部疼痛,通常是剧烈疼痛并放射至背部,而且明显的体重减轻。

胰体或胰尾的腺癌可引起脾静脉梗阻,导致脾脏增大。梗阻还可引起食管和胃部周围的静脉肿胀和扭曲。

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大出血,尤其是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时。

胰腺癌被发现前通常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所以预后效果很差。

明确诊断后只有少于2%的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

唯一可治愈的希望就是手术,仅有10-20%的未转移患者可以实行手术治疗。手术是仅切除胰腺或者一切切除胰腺和十二指肠。

术后仅有15-2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化疗和放疗不可能延长生存或从根本上提高生存率。

轻度疼痛可用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来减轻。但大多数时候,需要强效止痛药。

胆道流出道梗阻可在肝脏和胆囊排除胆汁的管道放置支架来坚强。在许多患者,肿瘤最终会阻塞支架以上或者以下的所有流出道。

胰腺癌的治疗进展仍然缓慢,其总体发病凶险,生物学行为具有很强的侵袭性,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都欠佳,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多数在确诊后的一年内死亡,素有癌中之王之称。

四、胰腺癌能治愈吗?

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早期有治愈机会。

但是,胰腺癌的早期发现非常困难,或者说几乎没有可能。

这也就给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早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可以说早期发现胰腺癌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理论上的早期治愈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率性的问题,在实际中很难做到治愈。


欢迎与我一起共同关注健康科普!



乳腺男医生骆成玉


癌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胰腺癌就是发生在胰腺的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中主要是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占80%-85%,多数发生在胰头,其次是胰体,再就是 胰尾,累及全胰者仅5%左右。全球范围内,胰腺腺的发病率在11-13位左右,但死亡率却居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7-8位。总的趋势发病率上升态势,但由于并没有太有效的筛查早诊手段,治疗方面的进展也不明显,死亡率下降不明显。

胰腺癌的治疗进展仍然缓慢,其总体发病凶险,生物学行为具有很强的侵袭性,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都欠佳,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多数在确诊后的一年内死亡,素有癌中之王之称。

胰腺癌能治愈吗?和其他大多数癌症一样,早期有治愈机会,但差别是,胰腺癌的早期病例太少了,除非病灶在1 cm以下,病变局限在导管内皮,其根治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可高达将近100%(但这么早期的病例太少见了,很难这么早发现),即便是1-50px,由于会有局部淋巴结、血管、淋巴管、神经、胰腺包膜等的侵犯,术后五年生存率急降至只有40%左右。而超过50px的胰腺癌,尽管有的仍可手术,但手术后复发概率高,一旦复发,则预后差。因此,可以说,多数胰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只有少数早期病例有治愈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