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白犀牛”獲辰韜資本追加投資,專注末端即時配送

“白犀牛”獲辰韜資本追加投資,專注末端即時配送

白犀牛無人車在武漢方艙醫院提供無人配送服務

3月3日,專注末端即時配送的無人駕駛公司“白犀牛無人車”宣佈獲得辰韜資本追加投資,融資金額未透露,融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落地運營。

白犀牛在成立之初曾獲得辰韜資本的種子輪投資。針對此次追加投資,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賀雄松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大家對無人駕駛賽道的關注重心已經轉向商業落地,在技術、路權、成本等多重挑戰下,以無人物流小車為代表的封閉園區、低速、載物場景具有更多發展機會。無人物流小車已經在部分環境下實現商業價值,隨著技術的迭代和成本的大幅下降,未來有望快速滲透到更多場景。白犀牛技術實力強勁,團隊專注、務實,創始合夥人高度互補,企業在技術、產品、運營等方面進展都超過預期。”

目前,辰韜資本已在低速無人物流和礦山無人運輸等領域投資了多家L4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這些公司之間或有聯動合作的可能。

白犀牛的由來

白犀牛成立於2019年4月,由前百度自動駕駛團隊成員朱磊創立。

在創立白犀牛之前,朱磊的另一個身份—曾是另一家無人駕駛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因篤信無人駕駛技術在末端即時配送領域的應用和商業前景,朱磊決定再次創業,創辦白犀牛。

2020年初,前百度自動駕駛核心成員夏添正式加盟「白犀牛」,出任白犀牛聯合創始人、CTO。

夏添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他於2012年加入百度,從加入百度之初就開始研究並應用深度學習技術。作為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的創始成員。

加盟白犀牛,是基於夏添博士對自動駕駛行業清晰的認知和判斷。他認為,Robo-Taxi的場景複雜,研發週期很長,且corner case不斷出現。同時,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目前還不足以完全替代人類“駕駛”高速汽車。

白犀牛給自己的定位是無人配送,做一家末端及時無人配送方案提供商和運營商。

但是,目前大公司以及早期成立的創業公司都搶灘配送無人車了,包括京東、美團、智行者、行深智能、中雲智車、一清創新、馭勢科技、賽特智能等數十家公司都有相關的無人配送車項目。

為什麼白犀牛這家創業公司還要入局?

夏添認為這是自動駕駛落地的機會,一方面是即時配送市場大,無人配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由於車速較低,場景相對固定,自動駕駛技術近幾年在無人配送領域可以達到落地狀態。

他相信末端即時配送無人車是現階段自動駕駛技術滿足市場需求的最佳落地場景。

無人配送車的技術與速度

從外觀上看,白犀牛的無人車和公司的名稱很符合,外形酷似犀牛。

白犀牛無人車寬1米,長2-3米,最高時速25km/h。據悉,公司已有幾輛車在北京中關村自動駕駛示範區測試和試運營,計劃今年內在示範區內實現常態化運營。

“白犀牛”獲辰韜資本追加投資,專注末端即時配送

白犀牛無人車在北京測試運營

不過,打造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並非易事,就連蘋果 CEO Tim Cook 都曾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是所有 AI 項目之母。要打造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將無數單元整合在一起,彼此相互協作。

那麼如何重塑沒有乘客的無人配送車?

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技術問題和成本問題。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依然不夠成熟,再加上無人配送的成本遠高於人工成本。例如美團的無人配送部曾提到過,市面上大部分小型無人車成本約為10萬元,中型無人車成本約為20萬元,機器的配送成本平均下來,每單要達到7-8元才能持平。

按照夏添的說法,他們的整車成本還有下降的空間,計劃在2021年把整車成本降到8萬元以下。

白犀牛稱,其無人車採用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包括高線束激光雷達、近距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相比市面上常見的最高時速10km/h的無人車方案,白犀牛最高時速25km/h的方案配送效率更高、技術難度更大、技術的可拓展性更強,未來可以更好地銜接到開放道路的更高速度自動駕駛。

夏添表示,他們無人車的最高時速是25km/h,每一趟配送里程大約1-3公里,耗時15-30分鐘,包括給社區配送蔬菜瓜果和生鮮等各種物品。

商業模式清晰,3年內規模化

新冠疫情爆發,旨在解決“最後一公里”末端無人配送車和背後的無人駕駛公司都先後投入到這場戰疫中。

伴隨著眾人的期待,再一次回到大家的視野中。這次無人配送離爆發還有多遠?

之前,針對低速無人配送,大家普遍認為狹義上的「自動駕駛」時代已經到來。所以,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在“最後一公里”末端無人配送投入精力,無人配送車、配送無人機、配送機器人…這些即可以看做是對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同時也是對自動駕駛量產困境的回應。

這次,諸多公司的低速無人駕駛物流小車以及末端無人配送車在疫情當下集體亮相,並投入使用,同時給了這些無人車一市場逐漸清晰的過渡期。

正如業內所期盼的一樣,未來幾年的時間無人配送車商業模式和成本都可行的情況下,將很快迎來大面積爆發。

此前美團夏華夏曾說過,室外無人配送落地還需幾年的時間,夏添也認同時間點不是此刻,但他相信近兩年可以看到逐漸落地,三年會有大規模推廣應用。

白犀牛稱,他們去年10月完成樣車的開發,並開始在北京智能駕駛示範區測試,同年12月開始在示範區內試運營,與一些大型生鮮平臺和大型超市合作,為園區內居民和企業員工進行生鮮物品的即時無人配送,目前已配送300多個訂單,每一趟配送里程平均1-3公里、耗時15-30分鐘。同時,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該公司還在武漢光谷方艙醫院內志願提供常態化無人運送服務。

今年2月,白犀牛加入百度Apollo開放平臺,將在其車路協同應用中搭載百度Apollo技術平臺系統,並將與百度一起參與全國各地的智能交通領域示範項目。

“白犀牛”獲辰韜資本追加投資,專注末端即時配送

白犀牛CEO朱磊告訴記者,他們不僅追求精尖的無人配送技術,而且要從“運營”和“技術”兩個維度共同優化無人車的落地應用。他們計劃今年在北京自動駕駛示範區內實現常態化運營,2021年開始規模化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