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颜体楷书为什么不好看?

三戒151859705


题主真是说出了我不敢说的话:颜体楷书真是难看,可能是自己欣赏不来的缘故吧。

历来对颜体楷书的评价是: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势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总之我是不懂,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目光仅仅盯着一个胖妞看呀看,还想着怎么样用最美的词藻赞美之,久而久之,便信以为真了吧……

从魏晋时期那种自由奔放多变瑰丽的书风怎么会变成唐楷这种死板方块臃肿的书风,就像一只凤凰一下子成了土鸡的模样。反而后来的赵孟頫那种平和秀美自然的书风并没有那么火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且颜楷笔法作为一千年来好多人的入门教材,每每想到这儿,让人有种想抓狂的感觉,好可惜!不过时间总是公平的,现在爱好者学习颜真卿的行书比楷书多了,说明什么也不言而喻了……

我现在有个问题,会不会挨骂?下面贴的分别是颜(颜勤礼碑)和赵(五柳先生传)





方寸硬行


颜体楷书不是你一个人说它不好看,而是很多人说它不好看,包括我也一样。我一开始练的就是颜真卿的字,可是我练了整整三年,可无论我怎么练,写出来的字就是一个墨堆堆,对着帖还稍好一点,沒办法,最后只好换帖。


直到四年前的一天,我在找整理书架时发现,我三十多年前练的那字帖居然还在,而且里面还有几页当初练的字,在我感慨的同时,不禁仔细看起自已当初学书的的字帖和临字,我这一看之下,发现自已当初根本就临错了,一是颜体书法的特点没有理解,二是颜体的用笔方法也不正确,怎么能写的颜体呢?在现在看来,我最初那三年简直就是在瞎整。

颜体书法不在于点画而在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气"。所谓“大巧不工,重剑无锋”。颜体就蕰含这种大巧与内涵,就好比用瓦罐装着美酒,如只看外包装你永远都不知道个中滋味。要学颜体书法你得先懂会欣赏这种磅礴之势,其次还要搞清楚颜体两个书法概念,屋漏痕和折股钗。



学颜体还有一个被人忽视了的问题,就是字的大小,严格说来这个问题是印刷出版的错,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原碑帖上的字只有2厘米右右,可我们学颜体字帖被放大了,至少都是5公分甚至10公分见方的中楷或大楷,因为字放大之后,如果我们在书写的出现问题。那么错误或失误也同样被放大了。首先用笔就决然不同,因为毛笔的大小就已经有悬殊了;其次是结构也有巨大差别,试想一下小字如何能写出大气磅礴的感觉来呢?


练颜体最好是颜真卿63岁之后的书法作品,因为这时颜真卿人书俱老,书法的技法笔法已经成熟稳定,从这些作品去学习颜体字要好得多。


四宝斋


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从几年前给孩子买毛笔,发现包装上有颜体练习纸,就自己自学练习开来,一直写勤礼碑,没换过贴,欧体没写过,不过现在到处铺天盖地的都是田氏欧楷,不想学也会耳闻目濡吧,写了这么久颜勤礼,一直有几点疑惑,我的书法学习也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吧!

借这个平台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以供大家探讨,我也由此得以解惑!

1、绝对的颜体(颜真卿本人的)是不是与当下的审美观有悖,或者说是不赶时髦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对美的理解和衡量标准,就像唐尚法,宋尚意,以至发展到明请的馆阁体,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每个时代社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对书法之美的标准取向,不是那个人决定的。

目前的现实就是,我们在当前世面上流通的作品中就是很少有颜体楷书!这不是部分人的矫情能改变的!

颜体楷书单字或几个字写来倒也雄壮好看,但是,一成篇幅,由其外拓的取势,章法难以安排,一团墨气,就算是颜鲁公自己写的刻的,都是一团团的点画。

对于这一点我窃以为,颜鲁公用笔意在屋漏痕,是一种自然率性隨意的表达;而欧柳用笔则是印印泥的笔意,是一种近乎极致的理性和刻意。

在当前人们看惯了印刷体,看惯工厂化生产,而潜移默化,形成的近乎刻薄的审美观中,对颜楷则不尽喜欢了!

咱老实说,当下,我们写字就是让人观赏的,这就是练习书法最码的目的,说什么修身养性那都是扯,没人喜欢,光管着心堵了,还养什么性。说实话,颜体确实没欧,柳,赵观赏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当下以瘦为美的时代。

2、学颜体学的像,就是学的好吗?临帖几十年不出帖,就是好颜体吗?

从百度图片搜一下颜体书法,很难看见一幅像样的作品,反而搜一下欧体书法,倒都是琳琳琅满目。

我认为历史上学颜体学的最好的,应该是柳公权吧,但是柳公权学颜以后,也是赚他肥腻吧,加了欧,改成柳,自成一家了!

再看看以后写颜的,蔡襄也好,苏东坡也好,董其昌也好,那里还有点颜的影孑,后世非得说人家是学颜的!

再后来钱也好,谭也罢,好看吗,让小学生比较比较也不会说好看吧,传统书法这么难看,还非得拉上人家颜鲁公,要脸吗?其实也是后人学颜扯虎皮拉大旗,不是吗?

都是皇帝的新装,对不对?

3、颜体的伟大之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颜体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第一个教会怎么用笔,怎么运笔,怎么取势的书法家,学颜学的是方法,是写书法的方法和办法,是锥划沙,是屋漏痕,折钗股,是笔法,是结字。

颜鲁公写字取法最高深处在其古拙,古拙是一个人的心性,修为,是信手拈来,是真情流露,这是临帖能临得了的吗?颜字一字一态,一字一势,这是颜字的精髓,但又是只可意会的东西。

4、颜体不像欧体,出了个田欧,这些年颜体是倒退了。

经常在网上,或一些场合看到一些臆造的颜体字,共同的特点,字大,墨浓,线粗,点画全无,不堪入目,我给他们总结了"黑,大,粗"#(吐舌) ,半身不遂症!

说实话,人家台湾省的和香港的,甚至人家小鬼子颜体写的很不错!

5、颜体应求变,在唐朝也不喜欢颜的宽博(肥腻),要不柳公权也不改法了,书到瘦硬始通神,这也是古人说的吧!应赶时髦,但是坚绝反对江湖人的瞎作!

学生窃以为当下恰恰是习颜的人自误矣!










吉祥书画苑主人


真正颜体



朗月星空书画工作室


有人说王羲之绑架中国书法两千年,但又有人说颜鲁公后无人能出其右!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本人也经历过不识、暂闻、观色、细品、追求、到最后的敬畏!通读颜体所有杰作,真是越品越觉其重,越老越有味道!尤其《裴将军》更是让人忘尘莫及,顿首疾涕!!!





阿q睡着了


颜体好不好看,怎样欣赏颜体,不能简单而论。古人论书,最忌熟滑!当今“田楷”之类就是写熟滑了的典型。当然,如果只是教人写好字,写规范字,另当别论,而且这在当下也不可或缺。但书法艺术决不是单纯的写好字!古人流传到现在的无数经典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书家精湛技艺与自身综合修养的展现,无一不是书家丰富情感的不同表达,同时更结合了他们所处时代气象!书者如果没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那么技巧越熟,越会沦为字匠,古人称这类字为“馆阁体”,“状如算子”是其主要特征。古人还说,书贵熟后生!没有几十年的字内字外功夫,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古代的书法名家,基本上都是当时各个领域的骄子。他们或是诗人文豪,如苏轼、李白,或是名臣名将,如欧颜柳赵,或是画家艺术家,如赵佶、米芾,或是学术大师,如朱熹、康有为等等。其中不少人是不同领域的全才,甚至还是某领域开宗立派的大师。所以他们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书者的厚积薄发的表现!反观现代人,动辄称“家”,出现了许多极端,要么终其一生,只写一体,为写字而写字,没有其它任何文化艺术特长,越写越“标准”,越写越“整齐”,如同印模印出来一样;要么连基本的汉字也没写规范,完全不顾汉字基本规律,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恣意涂刷;要么完全摒弃传统,标新立异,五花八门,自称“创新”。凡此种种,被称为“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书法的长河中,只能是昙花一现,注定被湮没淘汰!所以,真正能够传世的书法作品,必定是展现书者精湛技艺与高超功力的作品,必定是展现书者深厚学识与丰富人生的作品,必定是有着深刻内涵与长久生命力的艺术作品。颜体系列,正是历代传世优秀书法作品的代表之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欣赏者从中能够感受到雄壮、威严、浩气凌然,又不失正直、宽厚、雍容大度之气象,一如鲁公本人,对国家勇敢忠诚,对亲人宽厚慈爱,对敌人嫉恶如仇的英雄情怀。






沧浪人1



对于颜体楷书为什么不好看的问题,想必是因为不符合题主或者一部分人的审美而已,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对书法入门的人,自然能体会颜体之美。


这让简繁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个朋友想学行书,结果他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给否决了,我就纳闷了,自王羲之后,几乎所有的书法大家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受到了王羲之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试问,你这一否是不是将所有书法家都给否了?那么你去哪里找到想要临摹的行书字体呢?

这就是典型的审美观不同。


我们简单对颜体于欧体做一个比较,谈谈两者各自美的程度。


欧体,欧阳询的九成宫也好、皇甫诞碑也好,不管你是篇幅看也好还是单字看也好,它有一股柔美的气质,在某些字体上能略微看出些大气的感觉,而这种字体在目前相对更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颜体,单字看颜体你或许不会觉得冲击力很强,甚至有可能觉得不好看,但当你通篇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其犹如项王披甲,威武霸气,满是阳刚之美,大气磅礴。我大胆揣测一番,伟人毛泽东很有可能受到了颜体书法的影响,加之其领袖的气质方能写出《沁园春雪》这等佳作。


以我个人的审美,现阶段还是以欧体为主,或许等我四十岁以后会改学颜体。


一点个人浅见,管中窥豹而已,欢迎指正。关注简繁y社区,一起讨论、学习、进步……


易论招财圈


颜真卿的书法好在什么地方?除了颜真卿与其他书法家共同的楷书之美以外,颜真卿的书法,还有如下一些超越同时代书法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书法家之一的高度成就。


首先,颜真卿突破了自我

颜真卿年轻时代,写一手接近馆阁体的书法,如果现在拿出来,大家一定觉得很好看,因为,颜真卿这一时期的书法,还没有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初学书法,是学习褚遂良的书法,他早年写于开元二十九年的《王琳墓志》这个书法作品,与褚遂良的书法风格非常接近,也非常漂亮。

如果你看到这个书法作品,肯定很难相信这句是颜真卿的书法,但是,你会觉得好看的。

  • 颜真卿早年写的《王琳墓志

当时,颜真卿只有33岁,如果跟33岁就写出《洛神赋》的王献之比,颜真卿真不是天才书法家。但是,颜真卿的这个书法,无论如何也对得起最好的馆阁体书法了。

所以,颜真卿如果一直这样漂亮下去,中国书法史上肯定就不会有一个伟大书法家颜真卿了。

因为,写的像颜真卿的《王琳墓志》这么漂亮的人,在颜真卿的同时代,有一大堆人呢!

例如,有个叫徐浩的人,跟颜真卿年龄差不多,他老爸在武则天时代,就是一个著名书法家。


徐浩的书法就很漂亮,而且从小有天才,又有老爸传授书法秘诀,徐浩很快就成为一个小书法家了。

假如,颜真卿不努力,那么,徐浩就是大书法家了。

但是,历史不要普通书法家,而需要伟大的书法家。

颜真卿也深知要成为书法家,不是把字写得漂漂亮亮就可以轻易成功的,书法的道路不好走。

于是,他在开元年中,就结识了草书大师张旭,与张旭探讨书法的秘诀到底在哪里?为什么那么多书法家,字写得漂漂亮亮的,却不是书法家?张旭告诉颜真卿:书法的妙诀就是“平、直、均、密、锋、力、转、次、补、损、巧、”这十二个字,你要真正搞懂了,书法就会有奇迹而不是平庸的字了。

第一次突破自己的《多宝塔》

颜真卿的书法,是从《多宝塔》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的。这时,他只有45岁。《多宝塔》也是历代书法家学习颜真卿的一个经典。这个书法作品,当然非常漂亮,而且比《王琳墓志》要有艺术和个性的多。


开元末年,著名高僧楚金主持千福寺,有一天,诵读《法华经》中《见宝塔品》这一篇经文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座宝塔出现在眼前,楚金禅师认为这是佛的显灵,于是,发誓要为佛建一个宝塔。

这时,唐玄宗梦见“楚金”二字,又听说楚金有建宝塔弘佛的愿望,就亲笔题写了一个“多宝塔”的匾额,还拨款五十万钱,一千匹绢帛资助楚金禅师。

在天宝元年,一匹绢帛就能换一匹马。如果把唐玄宗赠给楚金的一千匹绢帛折合成马,相当于一千匹马,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唐玄宗的资助有多大力度。

天宝三年(744)宝塔几建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为了纪念楚金对千福寺的贡献,同时,也为了宣扬唐玄宗对佛教的重视,经过楚金申请,唐玄宗的同意,给千福寺的多宝塔要写一个文章,并且要立碑。


当时,担任朝议郎、兵部副部长官职的真卿,因为书法受到唐玄宗的好评,所以担任了书丹的任务。

在唐玄宗的天宝时代,人才济济的庙堂之上,能够受到唐玄宗的赏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唐玄宗本人就是书法家。

而且,唐玄宗也是艺术欣赏家,他看的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说颜真卿的楷书不好看,却不知道这是什么人说的?难道他的眼光比唐玄宗还高?

更上层楼再创辉煌的书法大师

颜真卿的书法奋斗,并没有因为《多宝塔》一举成名而沾沾自喜,他的艺术追求不断上升。天宝十三年,他又写下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这个书法作品。


《东方朔画赞》已经突破了颜真卿自己三年前写的《多宝塔》,变得厚重刚劲,那种明媚姿态的显然被雄浑壮丽的大气像给取代了。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又有了新的变化。

如果说《多宝塔》还是“清新庾开府”的风格。那么,安史之乱以后,颜真卿的书法就迈向一种雄强肃穆的老辣境界了。

例如,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二年写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就是一件历史性的书法里程碑作品。

这个行书,就是颜真卿书法思想的第一次突破,他在行书中出现了与二王优雅不一样的苍茫和壮烈的气势,一扫二王书法的温柔敦厚。当然,这是行书。

但是,与《祭侄稿》风格一脉相承的楷书作品,也迭出不穷。


例如,颜真卿五十五岁到七十多岁以后写的书法作品

《金天王庙题名》

《鲜于氏离堆记》

《颜允南碑》

《韦缜碑》

《郭家庙碑》


《颜秘监碑铭》

《颜乔卿碑》

《张景倩碑》

《元子哲遗爱碑》

《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

《麻姑山仙坛记》


《小字麻姑山仙坛记》

《大唐中兴碑》、

《颜含大宗碑》

《宋广平碑》

《重建颜含碑》

《颜勤礼碑》等等,这一路走来,都是一种大唐新气象的风格,根本没有第二个人像颜真卿这样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成功的书法实践。

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好在什么地方?

首先就是雄强的大气,这是唐代书法以二王为宗旨的,书法风格中没有的特色。


其次是颜真卿对书法的改造和发展不拘一格。

他大胆吸收了唐代书法已经没有的书法元素,例如隶书和篆书的笔意,甚至魏碑的笔意。如此丰富的书法营养,被颜真卿融汇于二王的一炉,而且达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书法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已经比后来在清代提出的碑学和现代提出的碑帖结合的书法美学,都要完整和超前的多。

所以,元代以后馆阁体书法盛行之后,颜真卿的书法,被赵孟頫和董其昌有一定的代替,但是,颜真卿的楷书不好看,这就非常可笑了。

我们这个新时代,应该好好学习颜真卿雄强博大的书法精神,创作出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深度的书法作品,而不是欣赏早已没落的馆阁体书法,以为才是书法的正宗。

颜真卿不但是古代书法大师,他的书法至今越看越觉得高大和超前,所以,颜真卿也是现代书法家的大师。

有句话叫“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颜真卿的书法,不是没有胸襟的人能够欣赏的。


千千千里马


我们的书法爱好者都很有趣,颜体是好!好在哪里呢?



我曾提问过颜体的《多宝塔》与《勤礼碑》的问题,有些人说我不懂书法,如果懂得书法后,就不会说这样的问题了。



我想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谓知也!



搞书法的人都知道,《多宝塔》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勤礼碑》是晚年作品,由此推断《勤礼碑》比《多宝塔》好,也算聪明。



可是,到底好在哪里?有的说大气,有的说雄浑健劲,都对!



我要说的是,《勤礼碑》真的没有《多宝塔》好看,就像二田的字比几乎所有传世的书法法贴都漂亮一样,这是事实,没有可以回避的!有人说,那你是二田一伙的。还真不是,我也反对的二田书法,说是书法,也就勉强说是。

那么,我的观念对吗?



我认为是对的!其实,我喜欢把颜体排在楷书四大家之最,因为他在楷书领域有的最远,也可以是最高!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拟,二田就是一个标杆,在这个标杆的对比下。离得越远可以称为越成功,但是,这要建立在,有差不多二田一样的功底基础上的远,不然,那是欺名盗世。



正是,建立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基础上,颜真卿从《多宝塔》开始到晚年越走越远,也越成功。



大家都说二田是印刷体也不冤!书法到那种极致的字体了,没有变化了,或变化了就不好看了,那绝不是艺术,但,可以称为美!所以说二田只能勉强是书法的最低境界。



书法,只有掌握了书法的审美才能写出高端的作品来,只有把审美的观念达到极致,才能千古留名。



不要自欺,更不要欺世,踏踏实实地学书,诚诚实实地做人,才能领悟到书法的最高境界,才是攀登到书法的最高峰!


一笑貫长天


文征明的字是越写越漂亮,越写越老辣

即年纪越大,字写得越漂亮,越老辣,越显功力

而颜的多宝塔是最漂亮最显功力的,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写不了如多宝塔字体了,也就没多宝塔法度而是信手写了,因为他的心不是放在怎样把字写在好看上面,而是心怀天下,不负苍生,正足这点,奠定了他在楷书的地位

而文征明54岁才考取功名,在名刮场上己格格不入所以他干脆放弃功名,在掘政园里尽情自已的爱好,专心书画文,所以他的字越老越漂亮,越老辣,越显功力!

至于那些什么赞美的语言,放在谁身上都可以,皇帝的新衣可以养活很多织布制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