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朝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有多恐怖?

军武小咖


明朝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的巅峰,明朝中前期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世界上还是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庞大的军队规模

现代的军队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人多不一定顶用;但是冷兵器时代人多的优势却是很明显的。明朝军队分为边军,南军,京军三大类,还有土司兵、锦衣卫之类的特殊军种。朱元璋时期,明军正规部队达到了100万余人,单论人数并非明军巅峰,但论质量朱元璋时代的明军可以说是无可争议的NO.1,并且当时的明军将军个个都是牛人,那会儿可谓是将星云集。

而后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明军的数量达到了大明王朝巅峰,正规军队数目更是达到了150万人以上,不仅如此当时的明军还保持了一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郑和的远洋船队更是七下西洋,加大了明王朝和世界的交流。

但是这之后明军的规模和质量都开始渐渐下降,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明军的兵卒人数更是达到了历史最低,全国兵卒加起来才30万余人。而后年间,明军虽有所恢复,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维持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水平了,由于实施海禁政策等原因,大明水师也迅速缩水,辉煌不再。

火器的大规模运用

早在唐朝末年,古代中国军队就开始使用火器了,而明朝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1410年,朱棣征伐交趾之时,特组建了“神机营”,这是一支使用火器的特殊部队,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专门使用火器的军队,开创了火器部队的先河。欧洲最早火器部队西班牙火器兵组建时间是在1510年,比明军要整整晚了一个世纪多。

火炮的大规模运用使得明军在对付那些游牧民族时候占据较大优势,这些火器在战场上屡见奇效,百试不爽。

并且明军的火器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样式繁多,比如说有一款叫做三眼火铳的火器,明初大规模装备明军。三眼火铳不但可以远程打击敌人,敌人逼近了还可以直接用火铳砸打敌人,可谓是远近皆能用。不仅如此,16世纪初,先进的西方的火器佛朗机传入中国,明王朝更是大规模仿制了佛郎机,明军的火器装备水平更上一层楼。

规模庞大的水师

因为地理原因,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威胁基本都是来自陆上,沿海的外来威胁几乎没有。所以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对海军重视程度很低,更别说保持一支大规模的海军了。

而明朝则是难得的既有一支强大的陆上军队,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大明水师最巅峰之时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那时候明水师共有大船3800余艘,其中战船2000多艘,各种小船不计其数。

而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郑和的远洋船队,这只船队共有2.8万余人,船只众多且分工细致,有宝船、粮船、马船、战船、坐船等。其中又以宝船为核心,宝船可谓是当时的海上巨兽,载重可达800多吨,可搭载人员1000余人。

郑和率领的这支远洋船队可以完胜当时的各国海军,而郑和船队还只是大明海军的一个分支而已。


铲史官老李


明朝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有多恐怖,看看特朗普,仗着几艘航空母舰,今日心情不好要干干伊拉克,明天情绪不稳要放倒叙利亚。这要放到明朝永乐年间,朱棣觉得这是个好哥门,我也想这么干,郑和的军舰就是当今的航空母舰。

船长150米,宽30多米,堪称当时世界之最了,土兵巡逻都必须骑马,来回几趟还不腰酸腿痛。配备也是豪华无双,船上建三大营,“五军营”没啥出奇,普通兵种;三千营,骑兵营,蒙古铁骑为主干,这种战斗力在当时勿须多讲;最牛逼的神兵营,火器大军,三千六百人步兵,骑兵一千,炮兵四百,长枪、短枪、重炮、大连珠炮应有尽有。



这郑和的军舰开到哪儿了呢,压制了苏门答腊、瓜哇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还有人考证认为,郑和大人还是最早发现澳洲和南极洲的人。

明朝挑翻了蒙古铁骑,颠覆了世界最大的蒙古政权,热火器终结冷兵器的神话,先后又出征过云南、越南、东疆、中南半岛。神话永乐帝号称:拥有一支含有3500条船的水师、120万人的陆军,在1414年的北伐战争时的确投入了50万兵力。水师配备各式战船百种,其主战炮舰载炮四十多门,远超过同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皇家舰队的规模。明朝船只数量是欧洲的总和,吨位、实力、装备是欧洲上百倍。所以明朝期间发生的海战,朱棣舰队这个巨无霸毫不费力先后击败了葡萄牙、荷兰、日本等国。



火器在明朝简直发展到疯狂的地步。

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水雷,称为“水底雷”,比西方发明时间早了二百多年。万历皇帝援朝时用水雷直接击沉了日本军舰,水雷首次在世界战争中亮相,成绩也相当惊人。地雷这玩意儿大伙都不陌生,谁还没小的时候,《地道战》、《地雷战》都看了几次。也是凑巧,或者是天意,发明的触发式地雷,就是专门留给日本入侵我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这还真是奇了一个葩。十八世纪后,国外才发明了地雷。


明朝又弄出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火龙出水”,装备在战舰上,可飞行数公里,从龙嘴发射火箭攻击敌方战舰,如果装上现今的精确制导系统,可不是牛叉轰轰的反舰导弹了么?又搞了个“虎蹲炮”,类似火箭筒功能,体积小,重量轻,杀伤力大,明朝就组建了世界上首支“骑炮兵。”

明朝还有许多包括科技在内的当时世界第一,看一看当成对我朝前人的回顾吧。国士面积第一,经济第一,人口第一,军工产值第一,矿产量第一,郑和舰体积装备第一,海军实力第一。


明朝当时很多世界第一,足见当时国力的强盛,最巅峰时期国士面积达到1370万平方公里,远征多方国家,创下了宏伟蓝图。郑和肩负与外国交流和探索的任务,打通了与世界开放之旅,从而让明朝站在了历史的主流国家之一,作为后人,自豪满满。


历史不旧


明代军力的巅峰时期,也就是明初洪武年间,那时卫所军还没有糜烂,而且老兵尚在,都是跟着朱元璋拼杀了几十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兵,其中不管是步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数量最多时可以有200万。再加上当时明军尚有很多优秀的指挥官,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等,都是世界名将级别的。

明军北军骑兵装备

沐英1388年使用三段击战术击败缅甸象军,斩首四万。朱棣在北伐蒙古的时候使用的大炮轰完骑兵冲的战术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可以说,建国初期的明军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强军。

明军的步兵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精锐的步兵之一,明初步兵以重步兵为主,札甲继承了宋甲和蒙古甲的特色,并且用防御力更高的铁手臂替代了护臂,可以说虽然没有宋甲那么可怕,却也是50多斤的高防御力重甲了。另外明军更善于以步制骑,明初军队要求“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大明初期的长枪手,可使蒙古精骑不敢近身。而火器方面,虽然重火器不及西亚和欧洲的巨炮,但是单兵火枪却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存在,50cm+的长度+5cm的口径,可以将7钱重的弹丸在50米内击穿蒙古札甲,这样的破坏力,在当时是非常可怕的。除了火铳,中国的火箭武器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各种步兵使用的技术火箭筒和战车,也是给予了周围国家极大地心理阴影。

像步兵一样,明代的骑兵战斗力也是属于当时世界的强者。在不断的和蒙古人作战中,明军的骑兵精于骑射和马上火铳的操作,还善于进展搏杀。虽然甲胄方面不如当时帖木儿帝国的骑兵甲厚重,但也是中型骑兵和轻型骑兵中的佼佼者了。和那些散乱冲锋的骑兵相比,明初的骑兵很讲究三五个一组的协同作战,保证了远近皆可攻的可能。

据统计,在明朝初建是朱元璋手下有180万兵力以上,而到了明成祖朱棣登上大宝之后兵力更是一度超过200万,这恐怖的数目足见大明兵力的强大。虽然此后很多年的平安岁月了兵力有所降低,但是也保持在80—120万之多。在明朝后期战事增多,兵力又恢复到了200万以上。

明军的装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火器和各种新式兵器的结合,让军队战斗力有保障,朱元璋等人制定的卫所制度,让明初军队的战斗力变得非常强,永乐时期应该是卫所制度最后的辉煌。

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在世界上就是无敌的,比现在美国的地位要高出一大截。朝水师配备有各式样战船百种,其主战炮舰载炮四十多门,远超过同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皇家舰队的规模大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

明朝有一支关宁铁骑十分厉害,关宁铁骑名声响亮,听到这支军队的威名就足以让人们惧怕,关宁铁骑这样厉害主要是因为袁崇焕指挥训练得当,而且当时关宁铁骑是由辽人组成的,辽人在作战方面十分勇猛,因此只要关宁铁骑出兵一定战无不胜,当时皇太极在和关宁铁骑对战时都被打怕了,并对关宁铁骑十分忌惮。袁崇焕为了让关宁铁骑成为战场上的钢铁,不仅注重训练,还给他们配备了先进的装备,每人都有多匹战马,而这些战马在奔跑的过程中从不间断,关宁铁骑的士兵身穿铠甲,拿着三眼火铳,这些装备都为关宁铁骑如虎添翼,作战期间让敌人胆战心惊。


街坊贰佰


恐怖?没觉得,不过论装逼大明确实是天下第一,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至于为什么说装逼呢,我们可以看看朱棣五次北征的记录,前两次还有点战果,后三次可以用武装大游行来形容,蒙古人没砍死几个,用罗胖的话说就是,喝了几口西北风吃了几泡狗屎。但是还是要在史书里一顿吹,看,我多么牛逼。

再比如郑和下西洋,分明是出去撒币,非要说什么万国来朝,有不少还都是小部落,有人愿意当冤大头谁不去骗钱,不去是傻子。就这样花钱买面子,还在史书上说什么万国来朝,用西班牙人拉达的话说:实际上中国人(明朝)是在向全世界朝贡。

好了,言归正传,明朝军队的巅峰,就是明初那段时间,之后就迅速衰落。恐怖?倒是没觉得,不过是建立在蒙古早已衰落的基础上,就这样还曾被王保保给打的全军覆没,明朝自己都羞于提及此事。
当然,明初明军就陷入衰落,这和朱元璋得卫所制度以及户籍制度有关。简单来说,卫所制度就是把军士变成国家农奴,除了万承担国家的军役还要承担国家摊派的劳役。如果说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的话,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活干的再多,军饷和安慰奖差不多,而且微薄的军饷和份地还要被长官克扣盘剥,使得军士们愈发赤贫,甚至有人连棉衣都买不起,经常有士兵冬天被冻死的记录。除此之外,军士们还会被达官显贵们随时拉去盖屋修园,被当做奴隶使唤。一个西班牙人曾经犀利的评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处于不光彩以及奴隶地位的情况下,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作为?成千上万这样的军队没什么可怕。

而且只要一入了军户,你全家人就永远也脱不了籍,如果你当兵当到死,或者是当兵当不动了,没关系,你儿子你孙子总有能当兵的。如果你逃离了军役,也没关系,长官也乐意拿你吃空饷。这就和明朝的户籍制度有关。

户籍制度为朱元璋继承自元朝的制度,为蒙古大汗激励工匠、军人等职业的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而设计的一套制度。但是朱元璋目光短浅,理解不了蒙古大汗的眼光,以他的小农思维去看待户籍制度,所以,户籍制度在朱元璋手里则变成了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以及阶级固化的工具,对于军人、工匠来说的打击非常严重。对于工匠来说,户籍制度把他们变成了国家奴隶,只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就可以了,挣得也是死工资,对于工匠来说,劳动创造不了价值,劳动就丧失了意义,所以明朝的工匠们也就没有了劳动积极性,也失去了创新动力,其生产的军器质量也堪忧,比如说回回炮这种配重投石机,在明朝就迅速失传。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朱棣能篡位成功的原因。朱棣深知明军的弱点,所以靖难叛军的主力并非效忠于朱棣个人的明军而是其所收容的蒙古骑兵,朱棣经常凭借几千蒙古骑兵发动猪突冲锋就能冲垮明军。而且攻击朱棣老巢北平的明军还闹出过爬不上城墙的笑话。


总的来说,明军所谓的巅峰期不过明初短短的时间,之后明军就迅速衰退,而且这个所谓的巅峰水分很大,基本上是建立在蒙古的衰落以及周边没有能威胁到明朝国土安全的强权这一基础之上的。而且明朝地缘环境出奇的好,所以明军过早的衰退往往表现的并不十分明显,直到瓦剌取得了史诗般的土木堡大捷之后,明军的衰退才彻底暴露出来。

但是现代网络上,明朝已经被吹上了,但是事实呢?


北洋海军炮手


提起明朝,很多人对于明朝的印象其实都特别差,认为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是典型的无作为,但其实明朝作为由汉民族统治的最后一个政权来说,曾经还是辉煌过一段时间的, 毫不夸张的说,在明朝巅峰时期在整个世界上都属于无敌的地位,如果明朝没有如此实力的话,也不会在后世发生君王不上朝,依旧可以运行几十年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像养猪场一样的养着那些宗室子弟,一个个肥头大耳,胖乎乎的。

从国际角度来看明朝的话,明朝是一个相当独特的存在,当时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近代工业的萌芽,已经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可是神秘的东方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一直都是非常好奇的存在,因为毕竟距离西方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当时明朝也经常会派出一些使臣来访西洋,和西方的这些国家进行交流,所以当时明朝其实吸取了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经验,就比如在明朝研发出了许多的火铳和火炮,就代表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明朝非常出名的虎蹲炮,红衣大炮等等等,杀伤力极强。

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明朝其实就非常崇尚武力,尤其是朱元璋本人,朱元璋的军事能力也是相当强悍的,在朱元璋之后,朱棣也是靠着军事力量夺取了政权,也可以证明这一家人在领兵盖章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优势,皇帝本身有才能,文韬武略,而且国家的实力也很强,有发动战争的资本,所以明朝的前几个皇帝都特别喜欢开疆拓土,尤其是在军事武器科技化方面,明朝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火炮火枪的运用让明军的战斗力翻倍增强,尤其是到了朱棣统治的时候,火器大幅度普及,朱棣本人也非常注重军队的军事建设,那么明朝巅峰时期的军队实力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先要搞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明朝的巅峰时期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笔者个人认为应该是在洪武时期,明军的军事实力是最高的,但是要论功绩来说,还是朱元璋时期的明军最强,但是这个时候也要考虑对手的能力,当时朱元璋统治的时候,他的对手其实并不算是太强,尤其是蒙古已经进入了晚年,所以他们的战力早就和成吉思汗当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所以并不能相提并论,从明朝开国之初,各位皇帝就很注重明朝的军队建设,从朱元璋到永乐时期,明朝的军队就相当强悍,尤其是土木堡一役,明朝的损失非常大,许多精锐全部丧失,所以从这个时候明朝的军队也开始走下坡路,也是从这个时候明朝的军事实力一路下滑,并且再也无法回复到当年那个实力。

在洪武时期军队的实力强悍,单兵作战素质高,同时加上火器的大幅度运用,这种种条件加起来才促成了明朝的强悍实力。当时跟着朱元璋的可都是已经跟他打拼了几十年的老兄弟,所以不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个个是精英中的精英,作战经验相当丰富,而且也十分忠心,再加上那个时期朱元璋的军队人数相当多,还有许多优秀的指挥官,就比如徐达,李文忠,常玉春等人,都是相当优秀的名将,甚至在世界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将领,永乐年间的军队是相当精细和军事化管理,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朝军队,其实还没有那么的详细划分,大概也就是分为步兵和骑兵。

明军的步兵一直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重步兵,防御力相当高,所使用的盔甲甚至超越了蒙古的护甲,虽然没有宋朝护甲那么吓人,但是也是50多斤的高防御重甲,再加上明军一向善于阵法,长枪兵都能把蒙古骑兵打的不敢靠近,而明朝军事实力增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火枪跟火炮的使用,这也是在前朝从未有过的,火枪可以在50米内直接穿透蒙古军队的护甲,这种破坏力可是相当可怕的,步兵与重型火力相结合,让当时明军在整个世界上都处于相当恐怖的统治地位。

我们再来说说明朝的骑兵有多么的可怕,当时明朝的骑兵,也在世界上属于数一数二的地位,甚至要比当时的蒙古骑兵要强悍好几倍,在通过不断和蒙古人的作战中,明朝军队一直在不断的吸收蒙古人的作战经验,并且从中获得启发,再加上火铳与骑兵相结合,让当时的明朝骑兵攻击距离有线拉长,杀伤力也直接翻了好几倍,尤其是轻骑激动力相当强,杀伤力也不弱,在世界上都属于相当先进的作战技术。


无笔


明朝巅峰时期的军事实力有多恐怖呢?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可以把全世界摁在地上摩擦。

首先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案例。

明代时,火枪、火炮等热兵器已经有相当水准,与当时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相比,水平是直接领先。

1410年设立的神机营,是明代京城禁卫军三大营之一,是专门掌管火器的特种部队,开创了世界上火器部队之先河。当时主要的单兵装备是火枪、火铳,后来又配备了火绳枪、重火炮等。这种独立专业的枪炮部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立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成立于1510年)整整早了一个世纪。

明代军事科学家赵士祯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万历26年至万历30年间,他又发明并持续改进了更为强大的单兵火器多管转膛炮(惯称为迅雷铳),可以连发18弹。

迅雷铳

戚继光抗倭时,一个车营即装备佛郎机256挺,鸟铳512支,重型大口径火炮“大将军”8门,另有戚将军自己发明的虎蹲炮多门,火力强大。

其实明朝时期,不仅仅是军事科技非常发达,其他方面也是吊打全世界。

《天工开物》这本书,在中国消失了近300年,最后被一位苦苦追寻的人在法国图书馆找到,那是明朝末年的精刻本。到这个时候,这本书才在他的发源地——华夏,重见天日。

这本书记载了什么呢?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根据这本书的记录,我们的祖先,早在16世纪,就实现了火爆法采矿,并且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国家。其他方面,地雷、水雷等军事高科技数不胜数。

同时,明朝时期的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宝船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造船术的代表。

现代复原的宝船模型

虽然后来宝船图纸被一群与商人勾结的文官们毁掉了,下西洋的计划也搁浅了,但凭借这这个技术基础,当时的明王朝依旧可以横行海上。

为什么16世纪之后的西方,可以迎来大航海运动加科技启蒙?就是因为中国明朝当时的科技结晶,通过传教士传到了西方。

传到西方的东方文化,教会了这群蛮子如何种植农作物,如何采矿、如何造船,在这种情况下才结束了西方世界长达千年的蒙昧期,使他们摆脱茹毛饮血的日子。

为什么《天工开物》这本书后来在它的发源地反而不见了呢?因为之后的神州遭遇了自己的黑暗300年,鞑子们来了,由于忌惮汉人的先进科技,他们把相关书籍焚毁一空,将相关研究人员屠戮殆尽。

200多年后,满清已到苟延残喘将死之日,左宗棠受命前往西北平定回乱,行至宁夏境内时,军士们在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出了一百多枚开花弹,还有明朝时期的穿膛炮,比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国火炮还要先进。

50多岁的左宗棠当时就崩溃了,嚎啕大哭,老泪纵横!他不禁仰天长叹,痛心疾首300年前中国已有此物,何至让蛮夷欺负至此。(“利器于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入关后的满清,志得意满,认为是自己的“骑射”了得,所以占据了中华大地。清至康熙天下安定后,所谓的“英主”康熙曰:“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竟然将发明了当时世界先进的28连发火器的戴梓发配至关外。

游牧民族想弄明白农业文明已属费劲,故而海禁,对当时欧洲科技不屑一顾,只重农事。在这样的奴隶制劳改农场统治中,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在世界竞争中渐渐落后。

200多年后,甲午战争,清朝大败,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与日本人交涉条约内容,在条约签订过程中,李鸿章认为清朝可以代表中华正统,所以条约名称应该叫“中日马关条约”。

但是日方代表伊藤博文不同意,他认为清朝不能代表中华,坚持条约名称叫“日清讲和条约”。

李鸿章就不同意了,他认为清朝就是中华,能够代表中华,并且与伊藤博文据理力争。最后伊藤博文问了一句:“既然清朝能够代表中华,那么你们的皇族血统、衣冠服饰,哪一项遵从了周礼呢?”。

当时的李鸿章答不出来,懵了半响,只能作罢。签完条约出来以后,72岁的李鸿章泪流满面,路都已经走不稳的他,却还要为这个黑暗的时代找寻一点光亮。

那个时代,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代,满清的高压奴隶政策使得整个中国没有一点活力。当时的有识之士只能忍痛看着这艘巨轮慢慢沉没,沉没了才会有新生。

真有“3000年未有之变局”?

当时的李鸿章,在给清帝的奏折中写道“中华正面临着3000年未有之变局”。很多人认为这个“3000年未有之变局”是指来自西方的列强侵略。

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种“变局”在我们的历史上一直都有,作为浩然神州的中华大地,在历史上一直遭受着蛮夷的进攻和骚扰,匈奴、戎狄、突厥等等,从古至今,一直没消停过。

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北拒蒙古、东抗建奴,还抗日援朝,并且打败了东南沿海一带日寇的侵略。就是在最后积重难返的时候,还与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帝国硬刚一波,狠狠的收拾了他们一番。(和兰,又名红毛番。……(万历)二十九年驾大舰,携巨炮,直薄吕宋。吕宋人力拒之,则转薄香山澳……)

其实这种“3000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一直在遇到,只不过,在之前的时代,中国都能狠狠的收拾这些进犯的蛮夷,维护领土完整人民安全。但是被满清坑了300年之后,面对这些进犯的蛮夷,中国打不赢了,打不赢了还没点骨气各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看得实在是让人头痛。

“3000年未有之变局”真正的涵义是,以前的我们,都能拒蛮夷于国门之外,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们,抵抗不了蛮夷们的侵略了,这才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西方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一千年,蒙元时期的蒙古骑兵,以及明朝时期的传教士,给他们带去了东方文明,给他们带去了曙光,在东方文明的沐浴下,西方蛮子们开始渐渐开化,慢慢走出茹毛饮血的日子,开启大航海的时代。

而世界自古以来的领导者——中华帝国,却在通古斯野猪皮的劳改农场统治下缺席了。不过,缺席是暂时的,光明还是到来了。

现在这个时代,在亿万中华同胞的努力下,我们的国防、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领域都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国家也重新强大起来。

中华民族,必将重新能够领导世界,必将重新具备将这个世界按在地上摩擦的能力。


海佑讲史


明朝军力最强的时期应该是永乐十七年的时候,这时候的明军总军事力量达到巅峰,当时的明朝有海陆总兵力270万人,预备役兵力220万人。单单从人数规模上看冠绝整个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才被德国陆军破掉。

明朝与其他时候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支部队,第一支是骑兵部队。明朝永乐时期拥有骑兵15万人。这是得益于元朝在中原的养马放牧以及优良马种的引入,当时的明朝内地多有养马量高达100万~150万匹,超过汉武帝巅峰时期的50万匹马,只有战马充足才能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部队。永乐帝借助于这支骑兵部队才能五征漠北,劈敌马下。

第二支部队是海军部队。明朝永乐时期是我们历史上为数不多拥有海军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孙权吴国时期),在永乐十七年时候,明朝海军战船2000多艘,辅助战船7000多艘,货运商船14000多艘,海军总兵力42000人,海军预备役部队8~10万人左右。

得益于强大的军力,在永乐17年时期,明朝的陆地疆域高达1200万平方公里,控制的海洋疆域也在2000万平方公里左右。在这一年,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斯里兰卡,全部是大明的直属蕃地。印度洋只有一支舰队,大明水师!


优己


个人认为,明朝时期的军事实力是相当恐怖的。

明朝处于冷热兵器过渡时期。在明军中,装备了大量的火器。

在战法上:

朱元璋的大将,沐英创造了“火铳三线战法”。即将火铳兵列队为三行,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两百年后,织田信长发明了类似的战法“三段击”,差点统一日本。

明成祖朱棣,为应对蒙古骑兵冲击力强,机动性强的特点。发明了一套战法。首先,神机营用火器对骑兵进行一轮远程打击。接着,骑兵上前,突击受创的蒙古骑兵,最后兵步上去补刀。即火器压制,骑兵反突击,步兵巩固战场。三百年以后,拿破仑利用相似的战术征服了大半个欧洲。

戚继光,创出“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再二人为狼筅手,再跟进为短刀手。鸳鸯阵,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


针对骑兵,发明了偏厢车战法。装备了大量火器。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简直可以称为明代的坦克。

关宁铁骑。为大学士孙承宗所建,成型于袁崇焕。宁远之战,关宁铁骑手持三眼铁铳,离八旗军八十米就开始射击,铅弹如雨。冲到近前,抡起铁铳如铁锤般砸向后金军。后金军尸横遍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关宁铁骑一战成名。

郑和船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拥有海军的时期。而郑和时期的船队规模最大。郑和船队以宝船为主,辅以马船,战船,运输船,坐船。规模之大,船舶种类数量之多史无前例。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单从军事角度看,明军战斗力相当强悍。而最巅峰时期应属永乐朝。


老王江苏


巅峰时期的明军,虽然在永乐帝在位时曾先后五次北征漠北,出动正规军总计180万余人,暂时解除了来自漠北的威胁,但个人认为这并没有体现出明军的军事实力。

因为明军并没有彻底解除北部的威胁,蒙古人在几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制造土木堡之变,兵锋直指京师!



历史上有一次证明明军实力的机会,那就是帖木儿东征!1404年11月,帖木儿率领20万大军远征明朝。

要知道,这只军队曾先后战胜了花剌子模,阿富汗,东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波斯,奥斯曼帝国及印度,在当时可以说是雄霸一方的存在!

如果帖木儿再多活几年,就会有机会与朱棣来一个正面交锋,中亚与东亚两个最强大帝国的碰撞,相信会是十分的精彩!

但可惜的是,帖木儿却病逝在东征明朝的行军途中!



帖木儿帝国强盛,但明朝也不弱,关于明朝,历来充满各种话题,褒贬不一。虽然在明朝末年,朝廷混乱不堪,但明朝最初的样子,却是十分的强盛!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经过朱元璋,朱允文和朱棣的统治,明朝国力不断提升,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明朝国力达到鼎盛。


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宣盛世”,从1403年到1435年,这33年,就是明朝最鼎盛的时期。从这之后,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灭亡!

可以说,帖木儿与朱棣,两人统治下的帝国都是彼此最为强大的时候,能够战胜对方,那才是真正的强大。
也不知道,帖木儿的死,东征的结束,是帖木儿帝国的幸运,还是大明王朝的幸运?


Mr种茶家


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能一窥明朝巅峰时期,军事综合实力的恐怖了。

持续不断的战争磨练

明朝是一个战斗力非常强的朝代,200多年来,几乎一直都在打仗。就算到了明朝末期,还有三大军队,都可以和八旗军抗衡。单从战斗力来说,他们一点都不比皇太极的军队差。

军费占国库收入的高比例

明朝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久的王朝,但明朝的军费,从建国到消亡,一向都是维持在国库收入80%以上。期间研发了无数先进设备,武装了百万军队,明朝军事实力在全盛时期,足以傲视全球。

陆军数量和实力世界第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军队数量超过200万,是欧洲所有军队的总和。而且,朱元璋和朱棣是好战之徒,多次南征北战。

明成祖朱棣,就5次北征蒙古,每次军队数量超过50万,最后死在第五次班师回朝的路上。还打到今越南一带,虽然没有元朝的疆域那么宽阔,当如果真的要远征,相信不会差。

海军实力当时世界第一

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到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多年的时间里未曾一败。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最大规模一次下西洋,船只达240度艘,其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度达150米,宽度为30米,海员和航行时间是前所未有的。

英国历史学家孟席斯写到:他的航行比哥伦布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4年,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有人称出海的目的,是为了炫耀国威,进行贸易,有人称是为了寻找朱允炆,不管什么原因,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都是世界上最强的。

其中就有几场战役可以证明:和葡萄牙的屯门海战和茜草湾之役,与日本的露梁海战,与荷兰的澎湖之战和料罗湾海战等,皆以明朝胜利结束,牢牢控制住周围的制海权。

武器和军工产值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颗水雷就是中国制造的,还有远程大炮,步枪,震天雷,毒气弹等。明朝时期对武器的研究,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巅峰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