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硬笔书法学习越来越系统,越科学,算是退步还是进步?

笔画人生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悖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认为硬笔和软笔一样,都是分成艺术性和实用性,艺术性就是尽量追求字的笔画的运笔写法、章法的安排,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精神共鸣,给人以心灵撞击,总之,艺术就是能给人带来一种享受。实用性则是会用即可,就是不讲笔画的运笔,章法布局也不严格,只给人美感就行。所以说,如果追求艺术性,就是硬笔也是不容易写好的,甚至更难呈现其艺术特征。如果追求实用性,把字写清楚,成行,不要乱,就可以了。一言以蔽之,追求什么就写什么,不用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你那么左右为难。


情感先生978


我是一个硬笔书法(目前是练字,谈不上书法)的爱好者,还未进入入门阶段,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系统的,科学的硬笔书法教学对于提高国人的书写水平很有帮助,书法是咱们国家的国粹,而硬笔的书写具有便利性,随手可写。而软笔的携带性,书写性没有硬笔方便,这是硬笔的优势。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学习者能快写的提高书写水平,在规范字阶段毫无疑问,是很大的进步!

2:当离开规范字进入书法阶段的时候,由于有了之前练习,学习的基础,对笔的掌控能力的加强,学习古帖的能力会也更好的提升。但是由于现在的书法环境太弱,电脑打印,写字多的基本都是学生,所以来说目前的书法达不到以前的水平,离的很远!

3:硬笔书法离不开软笔,因为字本来就是从古字里面演化出来的!


运琦练字


硬笔的出现,是科技工艺的进步,顺应了社会人文发展的规律与潮流。近年来,由于受众广、实用性及实践性强,硬笔书法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硬笔是书写工具发生变化的产物,硬笔书法也是书法的一种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

但就书法而言,并不能反映是进步还是倒退,至少这样说不准确不恰当。书法的进步,是书法艺术的深度拓展,甚至是带有创新意味的繁荣,具体表现是,产生时代经典意义上的艺术作品,涌现出里程碑式的书法家。否则,硬笔的进步只能体现于科技工艺制笔的进步。因此,硬笔和硬笔书法究竟是不是进步,那要看硬笔书法家的造化,要看广大硬笔爱好者的造化。

硬笔书法研究越来越深入,和技能体系越来越完备,硬笔书法逐渐发展繁荣的体现。由于硬笔书法的受众极其广泛,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决定了其实践性更高。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硬笔书法绝不会仅仅满足于独树一帜,肯定会以毛笔书法分庭抗礼,甚至最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规律,无法回避,也不可逆转。

闲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头条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忠文硬笔。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肯定是进步,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是从无到有,从若到强,从衰败到兴旺的一个过程,当然也包括书法,这现象是直观存在的,也是必然的。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对文字和书法进行不同程度的修饰和改良,直到当今社会,我们的文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书法领域更是人才辈出,我们现代人都是学习和借鉴古代书法家的笔法,从中提取他们的精髓,经过我们现代人的改良和创新,从而使我们的书法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境界。书法所体现的是一种美,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书法的进步也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谢谢!






忠文硬笔


哲学上有句话说,事分两面,有利有弊!古人习字用软笔,那是大环境如此,没有其他可用的材料或者说工艺水平不到位,而现在呢,一切以实际出发,硬笔更能用于生活。软笔现在更多用于书法展示,硬笔更多用于工作学习需要!大部分人还是以写好字,美观大方为主。有些书法家在借鉴软笔技术基础上研究一套称之为书法的硬笔技艺,主要是还是让更多爱好者能够在写好字的前提下去提升有个标准!另一个方面,汉字笔画众多,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耐性,审美等各方面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有好处,所以还是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去练习一下!





锐新极品


我是偷听制笔的强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硬笔书法学习越来越系统,越科学,从学习方面是进步,从艺术创作来说是一种禁锢。

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传统书法从艺术教育来说,科学是进步的,从艺术创作来说,科学是一种禁锢。

书法首先是艺术,艺术创作需要打破边界

科技与艺术是两种类别,一个需要极其的理性,另个一个需要感性。科学不能容忍艺术家的那种自由发挥,而好的艺术作品不是说用科学来一步一步验证计算出来的。

如果一门艺术越来越科学,那么最后的话,人工智能就可以取代艺术,还需要人类干什么?我个人认为,艺术是以后唯一一个能区别人与机器人的方式,机器人可以按照程序做体力活、去计算、去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分毫不差的执行一些事物,这方面甚至优于人类,但唯一不能超越人类的是艺术。艺术有无限可能,它是没有边界、没有太多规则的,甚至可以说它的存在就是打破规则,但无论怎么折腾,艺术它又是符合人类审美的,这种似是而非的事物,机器人无法掌握。所以,如果把一门艺术用科学的方法数据建模、精准计算到角度、长短、比例,那是方法论上的进步,但确实艺术的悲哀,因为它堵死了所有的可能性。

学习书法,需要科学方法,但不能只靠科学

把科学用在艺术教育上是可行的,通过科学的统计、概率学、数据建模,让初学者迅速掌握到学习的精髓与规律。能迅速突破初学的门槛。打下艺术学习的基础。这也是很多书法教育广告口号说能速成书法的原因。但如果一直按这种方式来学习,能培养出来的永远是字匠,也就是俗称的人体复印机,通过建模和无数的重复动作,把人体肌肉搞得跟机器人手臂一样,字能写好看,但不会有自己的特色。艺术不是千人一面,艺术应该是千人千面,各有各的好。所以在用科学突破基础后,后面更多的是要增加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帖外求书、碑外求书,增加诗词歌赋传统文化的学习,开拓视野眼界,以古帖为基础,拓展其他的可能性,再结合自己的性情做个性的释放。这样才有可能把书法学好。把字写得跟电脑一样,或者完全能复印古帖,当然也很厉害,功夫也很高,但有复印机、照相机的时代,这样的创作没有人文价值。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指正。


偷听制笔


系统、科学的学习硬笔书法是正确的,当然是一种进步。

系统的学习书法,不是散漫无序的,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有条有理地,有列序的进行。

比如古代楷书系列分三大体系:

一,晋代楷书。

二,南北朝魏碑楷书。

三,中唐楷书。

古代行书系列分三大体系:

一,"二王″行书。

二,颜体行书。

三,魏碑行书。

学习硬笔现代名家书法,比如田英章的硬笔《行书速成》,是比较系统的教学指导方法。

要求学书者定量、抓关健的笔法结构重点练习、触类旁通,分析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先专一临帖,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这是学硬笔行书比较系统的,科学的方法。

田英章先生谈临帖:

写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临帖、临帖、再临帖。不管学谁的书体,都要临帖,首先要像,帖上是实笔就写实笔,帖上是虚笔就要写成虚笔。不要随意更改,下一笔要看三眼,直到看好了,才可以落笔。写字有两种感觉,一是越写越糊涂,另一种是越写越开心。


神韵轩书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下面几点简明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1.硬笔书法的产生——“一笔成之,可以省目力、竞寸阴”

硬笔书法可以说是法从1935年的第一本钢笔字帖——陈公哲的《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受到关注的。它的艺术魅力正如章太炎所说:“一笔成之,可以省目力、竞寸阴”。这也是正是它相对于毛笔书法的优势所在。

正因为这种书写方便和简化字的文化使得硬笔书法更容易普及和传播,它变得更“平易近人”,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硬笔书法赛事频繁,全国习字热潮风起云涌,算是达到了一大高潮。

2. 硬笔书法的规范性发展不是艺术的退步

正如提问者而言,它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受众面之广也不是毛笔书法所能比拟的。但这两种书法形式自然是不违和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它们各有特色,才使得书法艺术更加丰富,更加有生命力。甚至说硬笔书法的加入,使得书法艺术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也不为过。

所以说,硬笔书法的规范化发展绝对谈不上是书法艺术的退步。至于是否是进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3.艺术的进步在于质量本位的提高,不仅仅是形式的演变

一方面它的发展确实让很多人在读帖、临帖、背帖的过程中,对笔法、字法以及各种结构法章法上面变得更加熟稔,如果把这些能力和方法运用到软笔书法的学习中,肯定是好事一桩。这也可以说硬笔书法的繁荣也能间接的促进软笔书法的发展。

王羲之《兰亭序》


另一方面,它其实是依附于传统书法的,技法的依附以及法帖的依附。它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审美价值是从“实用性”出发的,它是无法驾驭如巨幅、榜书、中堂等纯欣赏形式的书法艺术的。

颜真卿书法


所以它的规范发展,我觉得是谈不上对于艺术的进步还是退步。因为衡量艺术进步或退步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规范,而在于艺术的质量本位,也就是对艺术有无实质性的促进和创造性的价值产生。


希望能帮到你。


画画的有一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深度,硬笔书法作为书法的一个分支,有他的特殊性,硬笔书法对于现在人来说还肩负着一个重任就是书写,交流和沟通问题,是一个学习的载体。这样的话,系统性的学习,会提高整体国民的书写能力,是进步的体现。但是如果想成为艺术,写出更多的优秀的作品,太局限性反而制约了他的发展,硬笔书法学到一定程度终究要与软笔接轨。书法想要发展,首先必须追本溯源,追古人的痕迹,不能脱离这条线。同时又必须追求变化,与时俱进,有所突破,其实是很难的一个过程。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进去”和“出来”进去很难,但出来更难。现在社会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各种学习的节奏都在加快,但书法本身就是不能讲快的艺术,一味的追求结果,求快,反而失去了本真的东西,因此编辑系统的学习方法,不能说不好,为适应现在社会快节奏的需要。又不能说很好,很难再出像古人的那种神来之作品。



雪飞188836876


抽空临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请大虾们指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