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年羹尧临死前要把手串还给雍正是什么意思?

诗书君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这串手珠对年羹尧来说意味着什么。年羹尧在做完江夏镇那件惨案之后, 避到了柏林寺中,等待胤禛清理善后。而胤禛也逐渐对这个心有异志的年羹尧渐渐警惕,欲派可靠的人去监视年羹尧。这个时候邬先生设计,把李卫与翠儿的私情抓住,却并不处理。只是把二人绑在王府中,静候年羹尧的到来。

年羹尧看见这两个在自己跟前长大的孩子受此无妄之灾,于是便踱步至胤禛处,表示自己此次去四川任巡抚,一定会好好干。并求了胤禛两件事情,一是希望能饶过李卫与翠儿,二是希望胤禛能把自己的手珠赐给自己,做个念想。

这个时候胤禛与年羹尧的关系处于什么阶段呢,虽然二人已经不像之前那般同心同德,但是二人还远未达到离心离德的地步。所以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对胤禛还是充满那种感激之情的,但是自己内心的野心又让年羹尧想攀附八爷。所以这串手珠就代表了年羹尧与胤禛之间的主仆情谊,年羹尧将这串手珠贴身收着,这表示在年羹尧的潜意识里,他还是把自己当做是胤禛的人。

后来胤禛为进一步拉拢年羹尧,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与年羹尧缔结了姻亲。这一段时间的年羹尧与胤禛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时光,胤禛也对年羹尧赞不绝口。且这种宠爱在胤禛登基之后达到了顶峰,在将十四阿哥召回之后,雍正钦点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令他平叛西北叛乱。

而雍正为了完成平叛这件大事,可以说给予了年羹尧最大的权力,凡是年羹尧所请,雍正必准。且只要与平叛有关的事宜,由年羹尧一体节制,无须请示。这个时候的雍正和年羹尧进入了亲密关系的蜜月期,那串手珠则更像是二人的信物。

但是在年羹尧顺利平乱之后,雍正与年的关系则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在大量的弹劾下,雍正下令解除年羹尧的兵权,降其为杭州将军,回到最初的起点。这个时候的年羹尧无疑是茫然不知所措的,他选择了最傻的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自己的倔强来证明自己的尊严,继续抗争着。

他继续翻着牌子,吃着小炒肉,穿着黄马褂。他也知道这样斗下去的下场只能是死,可他还是不信,为此他愿意搏一搏。他把妻儿送走,断了自己的后路,等待着最后的结局。

最后李卫来了,带来了皇帝的圣旨和小翠的菜,年羹尧才明白,雍正和自己真的缘分已尽,他把那串象征着二人主仆情谊的手珠扔到了桌子上,让李卫还给他,而自己选择黯然赴死。

看了圣旨的他,嚎啕大哭,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以上。


逆流时代


在《雍正王朝》里,年羹尧被赐死前,拜托李卫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将一个手串还给雍正帝。这个手串有什么特别寓意?年羹尧为何这样做?小小手串,却大有深意。


其实,这个手串(戴手腕的念珠)是雍正帝还是皇子时,当时还没什么权势的年羹尧外放任官,他走马上任前,向主子四爷胤禛府上辞行,四爷亲手送给年羹尧的。

当时临别送手串的场景,四爷问年羹尧:最近在佛经上有何感悟?年羹尧说:奴才只知道主子就是菩萨,而奴才永远做一个护法金刚。应年羹尧索要请求,四爷遂将贴身携带的一串念珠,送给了年羹尧,以示期许和信任,并也意在警勉年羹尧:之前江夏镇杀戮太重,以后多些慈悲之心,好好干。

作为被四爷寄予厚望的心腹,年羹尧不负众望。不仅在康熙帝晚年的“九王夺嫡”中,是助四爷胤禛成功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而且在西北掌兵屡立战功、平定西北多次叛乱。


年羹尧一度成为雍正帝的红人宠臣,官拜抚远大将军,是雍正帝的铁杆亲信、左膀右臂。甚至后来,雍正帝让年羹尧统管西北四省军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熏天!更有甚者,雍正帝自诩要和年羹尧做一对“千古君臣”典范,宠信程度和亲密程度,无以复加了。

我们先来说说年羹尧的发家史,以及如何从辉煌走向灭亡的。


年羹尧:一个进士的发家史


年羹尧,1679年出生于安徽省,清朝康熙年间生人。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然后走上仕途。康熙四十八年,升任四川巡抚,而后成为封疆大吏。年羹尧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表现,官位一路飙升,从四川巡抚到四川总督、川陕总督。雍正帝继位后,命年羹尧接管在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兵权,成为抚远大将军。随后,还被加封为太保、一等公。

公元1723年,年羹尧奉命掌管西部的一切军务大权,实权大过当时其它的所有军官,西部地方的官员均听命于年羹尧。1723年年底,年羹尧奉命平定罗卜藏丹津动乱,战争持续两年,年羹尧巧妙的运用战术横扫全场,大获全胜,从此声名鹊起。

年羹尧:走向巅峰,危机重重


在雍正帝胤禛即位之初,皇位还坐不稳定,当时十四阿哥胤禵,是对新君雍正威胁最大的人。因此,他就让与自己亲信年羹尧接替十四阿哥,做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一出去就打了好几次大胜仗,这让雍正帝更加信任年羹尧,渐渐地给了年羹尧很大的权力。

可是,年羹尧恃宠而骄,专横跋扈,自我膨胀了。王公大臣见年羹尧,都要跪地迎接;选拔官员称“年选”,而且插手外省官员任免,作威作福,贪污军饷,僭越礼制,生活奢靡。年羹尧还有专门的厨师团队为一个人服务,白菜只吃菜心那一点点,其余的全部扔掉。结党擅权,暗中扶植亲信,企图建立起自己的党羽势力。

甚至发展到后来,年羹尧在雍正帝面前奏事,无人臣之礼,跋扈之态昭然若揭,搞的雍正帝的君王权威和尊严受到了严重挑衅和伤害,而且很多次把雍正帝气得咬牙切齿、差点吐血....

其中有一个件事。关于两个字:卸甲!


雍正帝到年羹尧处巡视军队,天气太热了,雍正帝也是体恤士兵,金口玉言说:将士们,卸甲吧。可是没有一个士兵有动静,年羹尧大手一挥:卸甲!众将士排山倒海,纷纷卸甲。


这一次,深深伤害了雍正帝的帝王自尊心,当场默不作声。回去后,气急败坏的雍正帝,拿年羹尧的妹妹年妃撒气降火,怒令年妃“卸甲”(将衣服脱了个精光....),然而疯狂蹂躏,临幸败火。可怜的年妃强忍泪水,丫根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年羹尧:功高震主,兔死狗烹!

诸多事情让雍正帝对年羹尧越来越疏远,一直发展到了雍正帝忍无可忍,年羹尧最终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雍正帝开始打压年羹尧,官位一降再降,从抚远大将军降到杭州将军,一直降到一个守门兵。沦为守门兵的年羹尧,依然傲然自立,还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穿着雍正帝曾御赐的黄马褂“炫耀”,招摇于市,意在“无声抗议”,表现雍正帝对待功臣、兔死狗烹。


这一下,雍正帝忍耐到了极限,派李卫前往赐年羹尧自尽。

年羹尧:送还手串,恩断义绝!


年羹尧在死前,与小牧童下了一局棋。心如死灰,并取下手串,让李卫还给雍正帝。

那个手串叫“十八珠手串”。


清朝顺治帝笃信佛教,从顺治起,佛教开始在清宫流行,顺治帝让满朝文武佩戴珠子,所以满清贵族上层戴珠子的习惯,也是由顺治开始。


雍正帝也继承了祖宗习惯,也喜欢研究佛经,他还是一名佛教居士,而这串珠子在佛教里的含义就是很信任和很喜欢的意思,表达了他对年羹尧的信任和欣赏。

一直以来,年羹尧觉得雍正帝赏识他,当着他的面流露自己的心声,就觉得雍正把他当兄弟。只是年羹尧到死才明白过来,在君王的面前,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和兄弟甚至是亲情,和君王的感情,永远胜不过巨大利益。



可是,当雍正帝要杀他时,他已经失去了雍正帝的信任。所以,年羹尧把珠子还给了雍正帝。


这样做既是想向雍正帝表达自己的悔意,表达他没有忘记雍正帝对他的信任,也始终记得雍正帝的恩情,但此刻却要君臣恩断义绝了....希望雍正帝 念在他生前为国家立过功劳的份儿上,放过他的家人,善待他的族人。

手串,是君臣之间多年感情的信物。君臣携手多年,此刻痛下杀手。年羹尧此举,也透漏出了一个将死之人最后的悲凉!


【撰文:峰子哥;点关注 趣史随时得到!】


峰子奇观


历史上年羹尧是被赐死的这点不假。但和李卫没有啥关系。也没提到有串手串(佛珠)。但是,《雍正王朝》中,这些梗还是满赋深意的。


加之电视剧悲情的渲染,年羹尧像个孩子一样,负气丢还手串,以示主仆之情已尽,恩怨两清。然而事实上这背后有很深的梗的。


那个手串,叫十八珠手串。这个手串的来历。电视里是没有交代的。但是熟知清史的人,知道雍正本身就是一个佛法高深的居士。他不但精通佛教也精通道教。但并没有他赠予佛珠手串给大臣的记录。但另一位皇帝有这个记录,那就是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清朝从顺治开始,挂挂珠。清宫的佛珠也是从顺治开始流行十八珠手串的。


顺治崇尚汉文化,顺治十年,顺治下令要改变仅有满臣奏事的局面,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顺治十四年,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顺治十六年,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所以顺治经常会赐汉臣臣工十八珠的手串,以示恩宠。

划重点,这里面的重点是汉臣。所以我想大家应该明白《雍正王朝》里雍正送年羹尧十八珠手串有什么寓意了吧!年羹尧是汉臣。雍正对待年羹尧是像顺治一样贴心,当自己认的意思。


所以,到了最后,年羹尧把手串丢还给李卫。其实意思也很明确,当初你赐我手串,就是告诉我,我对你一百个放心。现在我被你一贬再贬,无论我闹出什么动静,你都不理会,我现在一无所有了,你却让我自杀。你还是当年给我手串时的你吗?


炒米视角


意思很简单:恩断义绝。

雍正信佛,这串金刚菩提手串是他一直随手相伴的,为何到了年羹尧的手中呢?那是在他夺嫡之时,他令心腹年羹尧去江夏镇捉拿八爷党的财神刘八女,结果年羹尧大开杀戒,血洗江夏镇。这给雍正惹了祸。在受到雍正斥责后,年羹尧请求雍正把这串手串赏给他,以平息他身上的杀气。雍正便给了他。

此后,这串手串一直带在年羹尧身上。

年羹尧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串还给了雍正呢?是在他临死之前。

那时,他已和雍正闹翻,被雍正贬去守城门。于是,年羹尧便戴着这串手串,身穿黄马褂而守城门。这相当于向雍正示威。

雍正终归没有放过年羹尧。他派李卫带着旨意去见年羹尧,赐死。

年羹尧接过旨意后,立即摘下这串手串,让李卫还给雍正,然后仰天痛哭。

雍正和年羹尧,是互相成全的关系。年羹尧本是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是雍正一路庇佑提拔,年羹尧才能步步高升;但在雍正夺嫡时期以及当上皇帝之后,年羹尧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雍正夺得并稳固了帝位。

两人曾经有着亲密的关系,但随着年羹尧功高震主以及越来越跋扈,君臣之间未能善始善终。

年羹尧归还手串,其实也是在向雍正表达心中的怨愤。


趣谈国史


年羹尧是重感情的人,只是到死都没有明白:在皇帝面前,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和兄弟,只有臣子和奴才!年羹尧把雍正送手串的的目的没读懂,把自己和皇帝的关系理解错了,最终赔上自己的性命!



话说雍正皇帝是很信佛的皇帝,在《雍正王朝》中,每当他焦急异常时他都会去念佛经,手中拨着念珠!

他把念珠手串送给年羹尧也是给年羹尧一种暗示:很器重你,绝对无条件信任你!这个意思年羹尧当然懂,他明白雍正拉拢的意思,但这也给年羹尧一种错觉:你的江山离不开我,需要我给你守护江山,没有我你的皇位就不稳!而这种错觉却让年羹尧一步步走向灭亡!

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以后,雍正激动的泪流满面,而给年羹尧的封赏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满堂文武面前对年羹尧的宠爱溢于言表!随后,年羹尧权势也达到顶峰,可惜年羹尧却越来越嚣张跋扈,在军中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还拉山头,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些大忌逐步让雍正对其冷落,打压,甚至最终赐死!


而在死之前,年羹尧身穿“黄马褂”和一个牧童下了一盘棋,然后把手串交给李卫,还给雍正皇帝!

其实年羹尧也早已料到自己的这一天会到来,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了的时候,他却还是不能真正放下拥有的一切:权力,威望,功名,利禄!此时此刻,年羹尧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内心是怨恨的,他心里是后悔的!所有的复杂情绪全部涌上心头!他自己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这都是为了你雍正能坐稳皇位,我对得起你的信任!现在功成名就,兔死狗烹,落得如此下场!这一切真该如此吗?年羹尧心里更多的恨!

他把那串手串交给了李卫,让他转交给雍正,此时交还,表达了年羹尧不负使命,始终没有忘记皇帝对他的信任,也始终记得他的恩情,但此刻却要和他君臣义绝了,他的心里是痛苦的,更是决绝的!他希望能够给雍正一些念想,让雍正心里去记着自己这些年的出生入死,让雍正心里以后去后悔杀了自己!

年羹尧自己死的不甘心,但却无能为力,他从巅峰跌落到谷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这让他心中的的恨也是难以释放!但他也很决绝,哪怕是死,从此也要恩断义绝,分道扬镳!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正让李卫带上毒酒要赐死年羹尧,年羹尧接过毒酒时心里思绪万千,最终将昔日雍正赐予他的手串物归原主了。此中寓意只有雍正和死去的年羹尧懂了。

年羹尧手串的由来

康熙在位60年,子嗣众多,太子连续被废除两个了,因此子嗣竞争地位非常激烈。雍正平日里读经拜佛,修养身心,好让他兄弟们对他掉以轻心;同时雍正又善于在他父亲面前表现,深得康熙的喜爱。雍正心里很清楚,自己这样很难夺得帝位,因此他开始拉拢父亲的小舅子隆科多站在自己这边,这时他在内宫有人帮忙,就差一位外臣帮助了。

这时有一位汉族人,年少有为,屡立奇功,深得康熙帝的赏识,朝中各方势力都纷纷拉拢这位奇才年羹尧。雍正也更想得到他的帮忙,于是迎娶他的妹妹为侧福晋,为了进一步拉拢年羹尧,就将自己最喜爱的佛珠手串赠与年羹尧,表示你就是我的左膀右臂,只要你存在就能为我消忧解难。年羹尧知道以后甚是感激,发誓要为雍正效犬马之劳,生死相随。最后雍正在隆科多、年羹尧等人的帮助下成功于四十五岁时登上了帝位,拉开了雍正王朝的序幕。

兔死狗烹、年羹尧还手串

雍正登基后帝位稳定,开始清算那些年为自己登上帝位的功臣,隆科多被罢官囚禁至死;接下来年羹尧也一点一点被削去兵权,直到李卫到了年羹尧的住处,献上毒酒,一代大将军就这样死去了。

年羹尧还手串的原因:

一、手串(念珠)在佛教中可以让使用者消除烦恼障和报障,因此年羹尧就是那位可以提雍正消除烦恼的人,当雍正帝位稳定,无外地内患了,年羹尧已经无需为雍正消除烦恼,久而久之年羹尧也会成为雍正新的烦恼之事。年羹尧明白了这些才将手串物归原主了。

二、这也含有年羹尧心灰意冷之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无需多言,将手串还回去,你我君臣从此一刀两断了!

结语:自古帝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也不过如此啊!如果年羹尧能功成名退,或许能逃过一劫,只可惜他太相信雍正,这个昔日的伙伴了!最终落了个被赐死的地步。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有趣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淡墨青史


年羹尧在临死前把手串还给了雍正,这个情节应该是影视剧中的,那我们就站在影视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件事,雍正这个人信佛,在《雍正王朝》里面,雍正一旦遇到个什么事,都喜欢去念会佛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雍正把念珠手串送给年羹尧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拉拢年羹尧并且这是一种信任。

年羹尧心里面也非常清楚念珠手串代表的含义,年羹尧这个人骁勇善战,彻底向雍正效忠之后为其立下了许多大的功劳,随着年羹尧的功劳立的越来越多,雍正给他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多,后来的年羹尧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嚣张,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哪怕是雍正的命令他都敢违抗,他做起事来毫无顾忌。

雍正杀他是必然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年羹尧自己作死,在年羹尧死之前,他把雍正当初送他的手串给了李卫,让李卫把手串还给了雍正,这个手串可是很有含义的,从这个行为也可以看出,年羹尧是非常有智慧的。

雍正送手串给年羹尧代表了信任,一般人是得不到这种礼物的,现在年羹尧即将被杀,说明雍正对他的信任早就不复存在,这个时候他将手串送还给了雍正并不是说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向雍正表达自己的歉意,也算是向雍正认错。

将手串还给雍正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让雍正想想自己曾经为他立下的功劳,想一想自己曾经和他的友谊,希望雍正还能念及旧情,杀他也就罢了, 别杀他的妻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其实这个手串是雍正在他还只是皇子的时候,当时还没什么权势的年羹尧要被调离出京到外地任官,他在即将离京之前,到雍正的府上向其主人雍正辞别而雍正亲手将其送给年羹尧的。

雍正是一个虔诚信佛的人。在电视剧里,雍正不论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去念会儿佛经,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从中获得解决的思路。所以雍正把随身的念珠手串送给年羹尧可见其:

一是对年羹尧展现的信任以进一步拉拢年羹尧;

二则是在用手串警示他应留有慈悲之心,切勿再滥杀无辜,制造出不必要的杀戮。

后来,雍正刚登上帝位时,对一直忠心辅佐他登基的年羹尧还是十分信任和器重的,也给了非常丰厚的嘉奖,在私底下更以手足般的情义对待年羹尧。

雍正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为敦肃皇贵妃,不仅与雍正有娘舅之亲,而且还让年羹尧担任手握重兵的封疆大臣,威风凛凛的西北大将军,让其掌管整个西北军务。因此,年羹尧名义上虽只是川陕总督,但实际上则独掌整个西北事务的指挥权。

身为雍正左膀右臂,又颇得民心的年羹尧本应风风光光的,可后来得到的却是被赐在狱中自刎,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其一是年羹尧自身本就功高却又不懂得好好收敛以致引起了雍正帝的疑心;

其二便是皇帝娘舅的皇亲身份和皇帝亲信的身份,让其心里愈加膨胀,自以为是可以俯视皇家的。这两点无疑使得雍正对他有了猜忌,对他的信任也打入了谷底。

而朝堂上的内外群臣更是擅长见风使舵,在摸清雍正帝的态度和朝堂上的形势后,纷纷揭露其以前的罪状。雍正则正好以服从群臣所递交的申请为名,尽数削去年羹尧的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捉捕缉拿年羹尧并将其押回京城接受会审。

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对年羹尧的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了92款大罪,请求立刻行刑,以儆效尤。

其罪状分别有:大逆罪的5条,欺罔罪的9条,僭越罪的16条,狂悖罪的13条,专擅罪的6条,忌刻罪的6条,残忍罪的4条,贪婪罪的18条,侵蚀罪的15条。

即便年羹尧以92条如此之多的罪状被判入狱,最终由于顾虑到雍正帝刚刚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稳固,且西北大将军南征北战所得到的民心也不可小觑,因此最终判刑是雍正帝以赐其狱中自刎以彰显皇恩浩荡。

最后年羹尧在自刎前,将雍正当年所赠念珠手串扔给仆从送还回去,是在向雍正帝表明他一直都没有忘记也没有放下和雍正曾经的主仆之情。当年羹尧将佛珠交还的那一刻,也代表着在他的心里,两人的主仆缘分已经随着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他将手串扔给仆人既说明心中的忿忿不甘,却又显示了其心里的不舍和悔恨,同时年羹尧也还留着一丝的期望,想要雍正在看到这手串之时能够多少念及当年的情份,善待他的家人。


小小嬴政


年羹尧从帮助雍正夺嫡到真正当上皇帝,再到最后帮雍正平定天下,真可谓是雍正的第一大功臣。雍正也亲口说过“就算封年羹尧一个亲王也不为过,只是为了保护年羹尧所以没封,还说‘要和年羹尧彼此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由此可见年羹尧的盖世之功,绝对算得上雍正的第一大恩人了。

年羹尧不但给雍正当天下第一白手套,还替雍正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在雍正夺嫡的时候年羹尧就替雍正出气,一夜之间杀死了江夏镇600多扣人,而雍正都是嘴上说说心里默许的。在雍正当上皇帝后,年羹尧接替了十四阿哥大将军王的位置,巩固了雍正的军权地位,之后又为雍正平定西北。

记得,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这样一段:雍正让将士们卸甲休息,结果没有年羹尧的同意,没人敢卸甲。还有年羹尧在西北平乱杀了很多人,也得罪了很多人。其实,这些我们稍微一分析就明白,年羹尧是绝对忠诚于雍正的,而且,早把雍正当成了自己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人。年羹尧西北杀人为了什么?他一个包衣女才出身,身份低微为了当好大将军,是不得已才杀人的。而将士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命,这也说明年羹尧治军有方,年羹尧是绝对没想到雍正会对他卸磨杀驴。

由此可见,年羹尧是完全信任依赖雍正的,是绝对忠于雍正的,在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大将军的时候,都从来没有过反叛雍正的举动。而雍正最后却因为年羹尧的一些错失,假借百官之手要赐死他。大家想想,年羹尧能不伤心吗?其实,年羹尧的错失和雍正脱不了干系,比如江夏镇杀人雍正默许,再比如西北平定得罪百官都是不得已的。

所以,年羹尧是临死前才看清雍正的真面目,是对雍正的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假仁假义感到无比伤心绝望。让李伟把手串换给雍正,是提醒雍正回忆当初对年羹尧所说过的话,也是对雍正一种恩断义绝的表现。


翔德媒Hosho


这是年羹尧无言的抗争,用归还手串的方式诉说着雍正的冷酷无情。在年羹尧看来,自己帮了雍正这么多大忙,飞扬跋扈点是应该的,嘚瑟点也是可以的,但是雍正却不念主仆、君臣的情谊,将自己一降再降,最后还要赐死自己。年羹尧送还雍正的手串,其实就是表示恩断义绝的意思,我年羹尧死了,自己也不再欠你什么了。

年羹尧随着官越做越大,越来越飞扬跋扈,雍正却是一再退让,需要用年羹尧来打仗。可等仗打完了,弹劾年羹尧的奏章如雪花般飞到雍正案头;雍正出于政局稳定考虑,对年羹尧一再打压,可朝臣不断弹劾年羹尧怎么始终不知收敛,非要至年羹尧于死地。雍正帝最后赐死了年羹尧,还派了年羹尧的好友李卫去宣旨,年羹尧苦笑,到痛哭流涕,要自己的好友来赐死自己,年羹尧恨雍正的无情;

其是年羹尧的做派雍正要负一定责任;因为无论雍正做皇子还是做皇帝,年羹尧犯事,雍正都给扛了下来;这要年羹尧有种要飘的感觉,恃宠而骄。后来变得更是变本加厉,想跟雍正平起平坐,对一些将领皇帝的圣旨都没年羹尧的军令好使,这更是恼火,还当着群臣的面,那是丢面还恼火。西北用完兵,雍正忍受年羹尧的日子到头了;雍正开始卸磨杀驴了,因为无仗可打,年羹尧就是个危险因素,还是杀了好。年羹尧临死前的苦笑可能明白无仗打之时就是自己的末日,可惜明白的太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